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44节

赵曦突然有点看不明白了。

不管是朝会,还是议政,很明显,这将是国朝权利的体现,地位的体现,文臣团体居然就这样认可了?

毕竟在三级决策制的章程中,赵曦明确了,一旦经过三级决策制而确定的国策,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必须遵照执行。

“官家,如今的朝会也是文武列班,可曾见有武将在朝议时发言?”

富弼这样解释现状。

或许是这样吧。可三级决策制有明确的条款,不管是议政还是朝会,不论文武,都是有任期的,并且,若不能胜任职责,即便是任期内,也有可能被罢免。

只要进入朝会和议政,就必须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和作为……之所以加这种强制性条款,赵曦就是不想让武将继续弱势,想让他们在三级决策制中充分发挥作用。

难道文臣们看不到?这一点,武将就是为保住在国朝核心权利阶层的地位,也不会继续像当下这般,带着耳朵上朝。

“富相,一旦三级决策制推行,与如今的朝会会有很大不同,框架中已然充分说明。”

赵曦总觉得这事不那么简单,就是皇城司那边也没有特别是奏报。

考虑到富弼的配合程度,他觉得需要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官家,其实在这一点上,老臣也很疑惑。朝会和议政的武将比没超过如今朝堂文武列班是一个原因。”

“在老臣看来,新军、讲武堂、工坊城,自己监察衙门的执行官,都有武将职衔。很有可能臣工们会认为这些部门的武将职衔入朝会和议政不可逆转。”

“另外就是,国朝的武勋世家,不管是开朝时的高家、使家、曹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向家、折家、种家等等,在朝会和议政中拥有席位也属于正常。”

“还有一个可能。国朝在事实上,文武的界限并非如表面那样明显。这需要在确定具体名额时才有所表现。”

或许这样能说的过去。就连富弼也不敢肯定。

官家似乎认同了。

确实,赵曦认同了。本来赵曦也不会单纯的以为国朝的文武就是全然割裂的。

韩琦敢杀焦用,那是因为狄青这个主帅就是草根,焦用更是如此。但韩琦对于那些武勋世家的子弟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别说见了曹利会恭称太尉,就是见了向家的向鸣中,也一样客气。至于种家和折家,那怕是看不上眼,也没有当面落面子的事。

大多数文臣,多多少少都跟武将是有勾连的。关键在是不是成了气候。

就即便现在安置处理的这些废物禁军,不一样能在朝堂找到跟脚吗?

想来都以为这三成的席位,是留给武勋世家和有跟脚的吧。

然而,直到赵曦看到了朝臣集中上奏,要求尽快推动监察衙门办公时,赵曦才恍然明白:原来如此。

真正的原因却是从这一次禁军北上安置引起的,是因为朝臣们的恐惧导致的。

因为韩琦和文彦博放逐那些废物禁军,用强令逼迫他们北上转民。

他俩的目的,是让这些禁军在一定范围内能有一些骚乱,不管是骚扰州城,还是阻拦轨道运输,亦或是落草为寇,都能激起赵曦对武将的防范,从而对云应四州的利益分配调整。

只不过赵曦在第一时间杜绝了所有的空档,让新军和轨道兵严阵以待,堵上了他俩做法的漏洞。

当时赵曦是为了避免朝臣们嚷嚷,才把皇城司拿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情报,通过内参明发了。

也正是这一点,让朝臣害怕了。

前朝武后的梅花内卫,侦办了多少臣工,作为朝臣几乎没人不知道。

国朝自开朝,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由官家直接统领,担负着宫卫和密谍之责。

官家自即位以来,两次利用皇城司的奏报处置朝臣,这不是好兆头。

偏偏这两次,都让朝臣无从反驳。叛国投敌和文武勾连,都是忌讳。

但是,作为朝臣,谁也不想时时处于监视中,更不希望以内监为主的皇城司插手朝廷事务。

不仅仅是不希望如此,更对这样的行为担心,甚至到恐惧的地步。

从先帝的仁慈,直接转变成今上的强势,很难适应的。

朝臣们还是希望,属于朝臣的事,应该由朝臣解决,而不是密谍和官家。

这时候,官家推行的监察体系就成了将密谍摈弃在朝廷之外的利器。

因为监察章程的纲领中有一条,处置朝臣,必须经由监察官调查,并取得真凭实据后,依据监察条例,对照处置。

虽然官家有赦免权,却没有任意加罪的权利,同时,那怕是官家,也不得推翻监察衙门查验后的定论。

朝臣们之所以不再武将比例上纠缠的原因,是他们在担心皇城司……

第574章

做事不难,难在协调人际关系,难在平衡各方利益。古今同理。

即便赵曦是君王,也一样需要协调和平衡,特别是在大宋这样的王朝。

这一次,对于大宋朝廷而言,推动监察衙门开衙办公,估计是大宋君臣最为一致的一次政事,整个朝廷没一丝杂音。

可能在特定的朝臣眼里,这一切都是官家深远谋划的结果,毕竟这是官家致力推动的。

其实,监察体系的推动,在赵曦看来已经水到渠成了,即便有少许反对者,也掀不起浪来。并不急于这一时。

对于准备就任监察官的培训,赵曦并不单纯培训他们监察条令条例,更多的是要灌输一种信念,忠诚和家国理念。

后世洗脑式的信念灌输方式,在讲武堂已经成型了。

首节 上一节 744/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