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88节

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多放些羊…~他们本来就是放羊的。

若是再让他们回到曾经,那种几家人共用一个锅的苦日子,那怕就是有首领号召,也不再是以前了。

所谓王道,并不是司马光嘴里的圣贤书,而是让子民吃饱穿暖的日子。

“官家,河湟一地,可以令设一州了。朝廷也应该派驻州一级驻军了。”

“随着这种形势的变化,王子纯也需要专注于理政或是治军。事务繁忙,难免疏漏。又乃是边境混杂之地,一旦疏漏后果不堪想象。”

“自河湟,到秦州,再到京兆府,国朝的新军驻防多数侧重于边境,一旦有乱,将直逼汴梁!”

这是……

文彦博也开口了,可是这立场,真心让赵曦有点糊涂。

从本质上,好像都是从国朝的利益来立论的,可相互的观点……这也太扯了,不都是文臣吗?

想了想,赵曦似乎明白了,也放心了。

不管是做戏还是诚意,从事实上,都是为国操劳了。

“文阁老所言极是。只是国朝军卒几何?边境多长?老臣听闻如今国朝的新军连更戎都有难度,如何在河湟另派驻防军伍?”

张方平说的是事实。

讨论到这个程度,赵曦着急内阁议事的目的差不多就达到了。

王韶奏对,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想让朝廷将河湟另设一道。

赵曦不忍打击功臣的积极性,但朝廷目前是真的无力派驻驻防军伍。所以,才带着要表彰王韶功劳的意思,召集内阁议事。

现在,朝廷兵源不足的情况讲明了,不信任外族的问题也讲明了,连朝廷的些许猜忌也说清了,甚至该给王韶的重视也表明了……

“官家,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生活在河湟一带的部落,该内附想内附的已经内附了。最起码到目前,王子纯处理的很好,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国朝如今缺军卒,河湟又基本平稳,为何不暂时保持原状?”

“大朝会召开以后,役兵法将在国朝推行,三五年后,国朝可用之新军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到时候,别说是河湟另设一道,派驻驻防军伍,就是倾全力伐夏,也不是问题。”

“是故,老臣以为,河湟如今只需保持现状,待朝廷推行新法以后,再做讨论。老臣以为,王子纯有能力保持河湟一带三五年海晏河清!”

陈升之的观点阐述,彻底将王韶逼的没路了,想跟朝廷提的要求,也无法说出来了。

其实,那些内附的部落,是真心诚意的想全方位内附,想让朝廷能把骑兵收编了。

当大宋收购羊毛,由妇孺放牧已经基本能丰衣足食了。

那些控弦的勇士,再也不用到处为生计抢劫了。

王韶是觉得可惜,把那些可战之士都浪费掉可惜。所以才在奏对时,拐着弯向官家表明意图。

赵曦岂能不明白?

“子纯,若是朝廷容许你接收那些蛮夷骑兵,你能否做到绝对统领?还是说必须得依靠部落首领?”

王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官家的话。

绝对统领,让那些外族骑兵忠于大宋,王韶自问他没那个本事。

“微臣实难做到。”

王韶说出这句话后,似乎能听到所有内阁都松了一口气。

或许,他要是干答应了,或许他王韶王子纯就再也不回河湟了。

这些老狐狸,当真是找王韶的茬吗?无非是看出了点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王韶而已。

当然,司马光除外。

“子纯,朝廷支付一千骑兵的日常用度……”

“陛下……”

“官家不可…~”

内阁都出声了…~这是要坑王韶的意思呀!这是要让河湟乱起来的意思呀!

一千骑兵的用度?不用想,河湟一带的外族骑兵,不说有几万吧,万儿八千的肯定有。用一千骑兵解决十倍之数的需求,这只有混乱一条路了。

赵曦压了压手继续说道:“这一千骑兵的用度,并不是让你固定某些部落的支出,而是在选择离秦州较近的一处城池,筹建骑兵训练营。”

“对那些部落的骑兵实行轮训制,一年一千,可享受朝廷的俸禄。每年更换,绝不让任何一个部落独占。”

“所谓训练,说白了就是花钱养着他们。大宋还没能力去训练人家的骑兵。可以让新军校尉去讲授教化,也可以向他们展示新式火器,但决不能教会。”

“如此一来,首先可以给他们希望,确保三五年的稳定,其次也能适当展示一下实力,另外还有一点,可以遴选一些真正忠诚于大宋的,授予朝廷官职,享受朝廷武将待遇。”

第612章 一个团结的集体

不管内阁都有怎样的心思,赵曦目前只想把官制改革完成,把三级决策制推行,在第一次大朝会上,将国朝一定时间内大规划拟定,并付诸行动。

王韶觐见,说那么多的意图,赵曦跟明白,无非是希望朝廷将熙河令设一路……

而赵曦召集内阁议事,就是想借内阁的口,让王韶打消这个念头,还不至于打击他的积极性。

赵曦没有担心王韶叛乱,可内阁大臣们未必没有。

在整个国朝,唯有河湟一带是王韶一人兼任了军政两职……内阁大臣不太喜欢有这样的情形。

首节 上一节 788/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