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72节

其实杀人,并不是件舒服的事,哪怕是这些被称为杀才的军卒,一样不喜欢做这样的事。因为他们并不是在战斗,而是很轻易的刺杀,跟面对手无寸铁,无力反抗者,是一样的。

“千数死尸,最后处理起来很麻烦。咱们就这二三百人,此处也没有可征的民夫······”

在袭杀展开时,高敬亭跟种建中带着他们的小队,在聚集点的外围,象征性的形成包围圈,准备捕杀那些漏网。

高敬亭这一路一直在收尾,一直替前四队掩藏痕迹,一直就有一个后事的考虑习惯。看着聚集点,不由的有些犯愁。这死尸的处理太麻烦了,后面很可能直接跟着军卒,他们必须让这条通道清洁。

“实在不行就用火器吧,直接用火器将这一片推平!”

种建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一旦将聚集点的人杀光了,这些死尸必须得做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掩埋。既然是掩埋,倒不如干脆用火药炸平算了······

“干脆用火药吧!五个小队的携带量,估计用一个小队左右的携带量就可以将这里炸平。反正他们这样房屋也不能用作兵营。”

“你确定咱们就把军营建在死尸上?”

“也不一定吧。这样大的区域,将这片地方标注,军营另选吧。”

高敬亭和种建中这样调侃式的谈话,其实是在掩饰内心的那种不自然的情绪。这样的事,谁也不想做。他俩还好一些,可心里很清楚聚集点发生者什么。

都是人,做不到铁石心肠,也不可能无动于衷。战斗他们不怕,可这样的杀戮······真的是折磨。

以前听说过,那些蛮族在相互争斗时,凡是高于车轮的,一律会杀掉。曾何时,他们也曾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他们所接受的教化,让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

然而今天,他们却不得不做同样的事,甚至比蛮族更残酷······他们是不留下一个活物。

“用火药吧。不仅仅是为处置死尸,就是让兄弟们眼不见心不烦,减少一些罪孽也算!”

这时候不需要通知,对于分散在聚集点的军卒,也无法一一通知。可火药的爆炸声就是最好的传讯办法。

战前有约定,一旦有一人使用火药,整个战场有火药爆炸声时,就是使用火药的命令。

“向导们怎么办?”

“能遮掩继续遮掩吧。让军卒将其打晕,最好是能不省人事的那种。”

尽量吧,事情就只能做到这程度了。在兄弟们心里舒服和是否可能暴露身份之间,难以选择,只能是如此姑且了。

向导,这时候还是需要留一段时间,因为这一个聚集点的出现,让他们几个认为,前方有太多的未知和可能,向导的作用还需要继续借用。

当第一声爆炸声响起时,王舜臣、折克行、周侗的三组小队,终于不用再受折磨了。

战斗他们不怕,可他们现在不是在战斗,而是在屠杀,无差别的屠杀。因为任务,他们现在只有死人和活人的区别,没有其他。

这样的行为,跟他们根深蒂固的理念不同,在行动时,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甚至不止一次的想过,进行选择性的刺杀······

都是在酣睡的人,没有丝毫的反抗,即便少些惊醒的,也只会在一瞬间被干掉,没有丝毫的难度。这样很无趣。

关键是,当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量级,甚至是他们不觉得有威胁的活人时,他们一样不能仁慈,一样的让其变成死人。这个过程真的很折磨人。

没一阵,他们已经没有了开始行动时的激情,甚至有些畏惧继续,深怕下一个土坯房里,依然存在让他们不忍下手的存在。

这时候,丢几颗火药弹是最简单的,眼不见心不烦,本质上没改变,但是却可以让自己的心里多的去。

他们三组的分散展开袭杀的,所以在进行中没得商量,只能按既定方式进行。

这时候的这一声火药弹的爆炸声,对他们而言就是救命声······

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只需要合理使用火药弹即可。探路者队伍的军卒们,对于火药弹的了解,比新军军卒熟悉很多,经常性的跟工坊城合作,来评估火药弹的威力······一直以来,苏颂都没有停止过火药弹的改进。

现在的火药弹,苏颂和沈括已经将其分类了,投掷类、床弩发射类、火炮发射类等等。赵曦看过,投掷类的几乎无限接近于后世最早的手榴弹样式了,携带方面容易了不少。

用火药弹无差别的攻击,让军卒心里舒服多了,反正看不见。同样,作为知晓任务内容的军卒,加上对火药弹的熟悉,他们知道该这样合理使用火药弹。

一时间,在这片荒原中,全被隆隆声笼罩了。

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了从聚集点逃脱着越来越多······王舜臣很怀疑这是外围小队故意的,这样做,外围小队才有动手的机会。

熟睡中惊醒逃命,尽管相当零散,可在百十骑兵的围堵下,即便是逃出了聚集点,一样没有活命的机会,不过是能知道自己怎样死去而已。

本以为会有意外的战斗,在突袭和军备的绝对优势下,以少胜多变的很容易。以二百围歼千数以上,在这里就成了现实。

“通知他们,把所有的屋舍全部炸掉,直接将死尸掩埋。完成后撤退,在集合点汇合!”

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就意味着这次战斗马上就要结束了。种建中让传令兵沟通聚集点里面的小队,准备收工了。

第684章

自欺自人,很多时候都是迫于无奈的做法。

同样以眼不见心不烦来麻痹自我的,还有赵曦,以及整个知晓内情的内阁大臣。

当朝廷接到前方高敬亭的奏报时,也就是已经成事实了。都在选择性的回避,不具体谈这事。就是赵曦,也没有翻开皇城司详细战况奏报看。

只需要知道,这一次的偷袭战,五队探路者队伍,伤亡四人,一名军卒在袭杀时,被对方太多的人包围,不得已自己引爆了身上的火药弹,同归于尽。另外三人,都是类似情况,受伤了。

“那地方不适合养伤,哪怕是受很轻的伤,也可能会危及生命。将伤员转运回来,在河湟养伤吧。”

赵曦就说了这一句,没有情绪再继续讨论前方的事情了。内阁大臣也如此。虽然是很漂亮的胜战,所有人的心情却无法好起来。

赵曦是知道,探路者队伍前行的路径上,还会有一个这样的聚集点。而内阁大臣是因为无法确定前面还会有多少。

挺矫情的。搁往年,不管是北辽还是西夏,捉生军和打草谷的骑兵,在国朝边境从来都是惨无人道的。如今,国朝强盛了,却因为做了同样的事愧疚。

心情不愉悦,可国事不能停,就是赵曦也不得不暂时忘记那些心里堵着的情绪,继续与臣工商讨正事。

没办法,在前方探路者队伍的奏报到来没多久,河湟那边也来了奏报。

由于国朝的大军压境,居于青塘的董毡部,请求向国朝内附了!

首节 上一节 87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