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85节

“所以,市面上才有了官家寻求长生不老的传闻,也为了增加各方对官家昏聩的信任。又有了选秀一事……其实,那就是在为工坊城的羊毛和棉花作坊招工!”

“所以,这一战,不仅仅是对夏的灭国之战,更是为官家正名之战!轻重,相信诸位能掂量的清。”

“特别是是偏师,王子纯,官家所有自污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为偏师一举功成!而偏师的捷报,才是为官家正名的最佳方式。”

吕公著说的是事实,当然也有些夸大其词。

但是,对于这些武将而言,这是最好的动员词。

武将,之所以能有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官家。

看一看如今武将一系的参政议政,从他吕公著开始,狄青、种鄂、郭逵、王韶、熊本,再到下一辈的高敬贤、折可适、种谊、曹霖,以及近卫从军的高敬亭、种建中、折可行、王舜臣、周侗,无一不是深受皇恩者。

官家以自污为求胜,对他们而言,就足可以舍命而得胜了。

这一点,对于狄青,更是刻骨铭心。

他本来坟头都应该长草了,是官家给了他余生。本来他已经致仕了,是官家让他有机会了却心愿。

对狄青而言,活是活够了,剩下的就是报答皇恩,灭西夏,收燕云!

小一辈就更不用说了,不夸张的讲,甚至自己这一身的本事,多数都来自于官家的教导,官家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君父,更是师长。

王韶被官家知遇,并给予无限信任。

至于其他几个,以老观点看,他们是真的从官家手里得利了!即便是折家都无法否认。

第697章 怕了

赵曦所防备的,富弼所担心的,在大朝会的分组讨论中,都没有发生。

自愿也好,还是被迫也罢,对西夏发动大战,算是整体通过了,所有的事务也安排就绪了。

……

很快,大朝会结束不足一个月,所有的部署已经到位了。即便是期间出现过小纰漏,也很快的解决了。

其实,形成对西夏包围的大势,在年前就已经部署妥当了。

赵曦也开始关注政务了,每日又开始驻留勤政殿,批阅堆积的奏章了。

“官家,富相求见……”

王中正说话间,富弼携诸位内阁大臣已经进来了。

在赵曦处理政务时,还是这种特殊时期,内阁大臣觐见时的禀报,那就是个样子。

赵曦看诸位内阁是一同进来了,脸色并没有什么凝重的神情,一如既往的轻松。他也就轻松了。

这时候,再出什么意外,可就有点棘手了。

“官家,唐县急奏,北辽遣使南下……”

哦,这倒有点意思了。

“内阁怎样议定的?”

“回官家,臣等以为,北辽遣使,恐怕于国朝陈兵边境有关。臣等以为,北辽此次遣使,应该不是问责,而是求和,或者说想知道个究竟。”

这种感觉很好!曾几何时,一旦边境出现异常,都是国朝遣使北上的,还是忍辱负重。他富弼就干过这事。

“他不敢问责!”

王安石也嚣张了。或者说,整个内阁大臣现在都敢这样嚣张的说话。

“北辽不会趁机占便宜?比如骚扰一下边境,或者在知道国朝对夏宣战后,在上京道增兵,趁机拿下一些地盘?”

“官家,骚扰国朝边境,正如介甫所言,他不敢!要说是趁机在西夏占些地盘,臣以为有可能,也只是有可能。”

“据奏报,北辽现在正是春纳钵时间,也就是他们的君王正在辽东玩打女真的嬉戏。”

此长彼消,国朝逢贤君,一日千里的在甩开北辽。

富弼很有调侃的意味,现在也有资格去调侃北辽。

“嗯,既然如此,内阁议定即可。如何接待,该如何陈词,内阁议定吧。需要朕接见,就随便安排一下。”

“朕以为,此时还是尽量维持着点面子合适,毕竟国朝还没有强盛到可以双面开战的程度。内阁酌情处理。”

赵曦想了想,这时候的北辽,还真不可能出什么幺蛾子。

国朝这次的行动,对于河北河东路的派兵,很急促,北辽不会有什么防备。

再说了,河北部署的大多数是以重炮为主,很明显是守势。

定个调子,让内阁处置即可。

不过,赵曦好像是自己忽略了,皇城司这些天的奏报,自己几乎没怎么关注,全心用在国朝内部了…~打战打的是钱粮,赵曦重点操心这个。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没用。

所以,他需要确信,国朝可以支撑这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中正,给朕说说,这段时间都有哪些需要朕知晓的奏报。顾不过来,你就随便说,朕听着,就当休息了。”

批阅堆积的奏章,确实是件累人的事。正好听听王中正的奏报,换换脑子。

“回官家,其实,不管是北辽遣使来朝,据皇城司探知奏报,安南、大理以及西夏,都会在近日遣使臣进京。”

首节 上一节 885/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