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13节

就地扎营,在没有水源也不是避风处的沙漠边缘,对于大军而言,只有出现敌情时才可以这样做,因为扎营就意味着是要将战车围拢成城池状,完全的防御状态。

所以,偏师各部的将领在进入帅帐时,一个个都很兴奋。

枯燥而又漫长的行军,真的很消磨人。

从黑水城出城后,刚开始都还在黑水城的屠杀中反思,到后来章惇的那些话传出去后,即便是原本于心不忍的军卒,也心头敞亮了。

慈悲用错了地方,最后只会伤害自己······这是官家说过的话。所以,军卒们都释怀了,不再纠结自己在黑水城的残忍。

可几天里不管是待在战车里,还是骑着战马溜圈,都无法排解行军的郁闷和无聊。当听令扎营,并召集议事时,一个个心劲又上来了······终于又有战可以打了。

“大帅,可是有党项人出现?末将请战!”

王舜臣最着急,也是第一个近帅帐的,张口就是请战。

王韶也习惯他这作风了,只是随意的指了指,让他随便坐。自己继续在盯着地图看······怎么看都无法确定这股西夏骑兵的来源。

两波斥候,都是一样的奏报,将近两千西夏骑兵,或者说是溃兵。从装束看,应该是逃窜。

王韶不愿意相信是朝廷已经展开总攻了,一旦成为事实,这就意味着偏师跟大围歼彻底无缘了。如此饕餮盛宴,偏师真的是能收拾残羹冷炙了。

“大帅,我部自肃州出发时,那时候西夏人对高遵裕部还没有形成包围圈,或许对高遵裕部刚刚完成包围。”

“偏师沿格纳河北上,虽然大多数时间都耽误在行军上了,可事实上偏师算是无一刻耽误。即便是扫荡黑水城外围,清理黑水城,都是相当紧凑的。”

“而从黑水城出来,大军行军更是以接近日行百里的速度在行军。”

情报大家都看了,章惇也觉得可能偏师耽误了大围歼······很可能会被朝廷责问。

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能清理黑水城,偏师是绝对不能南下了。可是,党项人跟中原习性不同,不是集聚,他们太分散。

大军在进入黑水镇燕军司辖区后,不得不分兵在整个黑水镇燕军司的辖地里进行大范围的扫荡行动······这确实需要时间,这一战从年前一直持续到三月。

而现在,偏师还没有离开黑水镇燕军司的辖地,就已经有北逃的西夏人了!

偏师在大谋局中的任务是什么?是与李宪部汇合后,对西夏的兴庆府形成北部的阻击线,堵死西夏北逃的路。

此时出现溃逃的西夏骑兵,就说明,大谋局的北线出现了纰漏,这纰漏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这路大军没有按期到位······军前失期会是怎样的责罚,没人不清楚。就连王舜臣也不叫嚣着出战了。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各路大军在什么时间汇合,这是充分考虑各路大军作战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各路将帅充分的权利。可这更加不是可以失期的理由,这也是王韶不断的督促大军赶路的原因。

谁也不想本部人马落后于其他各路。

没想到,偏师最终还是没能来得及,终归还是出现了纰漏。

“子厚,朝廷责罚倒是其次。如今我部需要考虑如何阻挡西夏北逃。是我部的职责,虽然不能包围线上,就是在这沙漠,我部也必须将北逃的西贼堵死!”

王韶认为,弥补纰漏更重要!朝廷之所以没有明确形成包围圈的时间,应该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了。官家是真正懂兵事的,也是有过领军经历的。责罚或许不严重,甚至不存在。

“大帅,末将以为此事蹊跷。”

种建中在偏师成军以后,只是单纯的作为一名将领去执行军令,很少针对整个偏师去进言了。毕竟有主帅和文帅,不再是他们近卫几个了。

虽然领军的将领还是他们几个,作战的也还是他们几个,种建中严格遵行着一个将领的职责。但并不代表他就思考的少了,这样的大谋局,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所以,他一直在研判官家的这个大谋局。

“彝叔具体说说······”

王韶还没说,章惇就接话了,他们熟悉,章惇也深知种建中的谋略。

“末将不曾记得官家的谋划出现这样过的纰漏,既然官家谋划了这个大谋局,肯定不会不考虑我部行军以及作战的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以我部偏师在肃州接到的谋局诏令得知,整个谋局在国朝开战之初,狄帅、种帅是知晓大围歼的全部谋划的,而狄帅和种帅,包括郭帅,他们所率领的是这次作战的主力、精锐,也是蛰伏在兴庆府周边,随时等待补漏的。”

“第三,高遵裕部陷入包围后,突围、转战、甚至佯攻西平府,都是在西夏包围之中可以选择的战术,这一点朝廷肯定会有所安排。”

“再加上,为达到朝廷大谋局,狄帅等人主力一直示敌以弱,势必会配合高遵裕部策应作战。诸多因素累积起来,引导西夏人作战一年而不知全局之谋也应该不是难事。”

“所以,末将以为,意外出现的西夏骑兵未必就是从兴庆府一带北逃的。考虑西夏人的体制,各部落利益纠葛严重,说不定是另外的,或者说跟黑水城关系亲密者的无意之举。”

种建中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小撮西夏骑兵绝对不会是兴庆府北逃的······西夏是骑兵为主,或者说全部是骑兵,在撤军或者是逃窜时,应该不会放太远的斥候。

如果是逃窜,势必有追兵缀其后,逃窜最前的不一定是军卒,甚至应该是皇室贵族······黑水镇燕军司被歼灭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到兴庆府。

“大帅,打一下就知道了。要不末将率三千精骑打一下?”

王舜臣眼里只有打。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过不能三千骑兵冲,既然要打,就必须是全歼,不管这些骑兵来自何方,都必须将其留在这里,否则我部的行踪也将暴露。”

第727章 李宪的郁闷

确实打一下就知道了。

王韶为安全起见,几乎把整个偏师中能骑马作战的军卒全派出去了。只能说是骑马作战,不能说是骑兵。在整个偏师中,能称之为骑兵的也就三千左右。

近万数骑马作战的军卒,真正冲战的就是三千人,而剩下的负责截击和包围······现在国朝的将帅,估计每个人在作战时,都要考虑能不能包围,能不能全歼,都是被官家给引导的。

“黑山威福军司?怎么会是黑山威福军司?”

当歼灭了这部分北逃的西夏溃兵后,却得知他们是黑山威福军司的。王韶有点想不明便,怎么这时候出现黑山威福军司的溃兵了。

跟黑山威福军司对战的是李宪部,这一点王韶清楚,在他看来,除了他偏师部,其他各部应该都完成西夏外围的清剿了,应该全军对兴庆府形成大包围了,怎么这时候还有黑山威福军司的溃兵?

迷路?不可能,虽然西夏的势力是固定的,不同的势力和贵族掌控着不同的军司和地域,可作为防备北辽西京道和上京道的黑山威福军司和黑水镇燕军司,绝对有联络,而且还是频繁的联络。

游荡?这也不可能。不管是黑山威福军司,还是黑水镇燕军司,只有在两处治所适合大队伍长期驻扎。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戈壁和沙漠里,任何一处小绿洲,都只能够大军短暂的停留,不足饮用水······这是他们行军得出的经验。

“将斥候放出百里,继续南下,侧重于黑山威福军司方向······”

首节 上一节 91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