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26节

说实话,富弼或许是领会赵曦的意图了,可这几句话,却是很明显在对张方平和韩琦解惑。

意思是:官家并无用兵之意,倒是大家多心了。

从本意上,富弼好像也不太同意急于对大理用兵。

对于大宋而言,燕云才是最为紧要的。大理柔顺,加上自高氏谋反后,整个大理王室受国朝影响,越发恭敬。

并且,如今的模式,矿城该得的利益都得到了,完全没必要在大理浪费心思。

所以,他算是巧妙的替换了赵曦的用意,也似乎缓解了内阁大臣与官家可能存在的冲突。

富弼的这一番话,没有将对大理用兵的话题堵死,也没有说张方平和韩琦的进言不合适,倒是把话题单纯的放在郑侠的职衔上。

唉……

这就是大宋臣工的观念。尽管赵曦已经指引了多年,始终还是没能彻底改变那种骨髓里小富即安的烙印。

自己急进了吗?赵曦不觉得。就大理的战力,别说是国朝现在七十万的常备新军,就是早些年,十几万的新军也可以轻松的把大理拿下来。

之所以不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战力的问题,而是赵曦对大理境内各方势力不熟悉。

赵曦知道,即便是再过百年,到了大明朝时,大理都还是土司自治的割据,甚至一直到很久的以后。

“对大理是否用兵,视情况而定。郑介夫的职衔先定下……”

“至于郑介夫就任后的章程,内阁议定吧!不过,朕有个要求,关于郑介夫职能所指,必须是以国朝将大理纳入版图为最终目标。”

“九州一统,金瓯无缺!这不是说说而已!朕希望诸位不要以一个矿城的利益,而不顾国朝百年基业!且退下吧!”

赵曦第一次在还没有议定事务时,将内阁大臣驱出了勤政殿。

赵曦并没有多生气。对于内阁大臣的反应,赵曦是有准备的。

最起码,现在不再是怯战,也是真心为朝廷着想。

当然,赵曦觉得矿城的利益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毕竟,一旦大理开战,就意味着矿城会受到影响,甚至停产。

就矿城目前的利润,那怕是在矿城的份子不大,对于任何一家参与者,那都是难舍的利益。

其实,他们还是不清楚如今国朝军伍的战力,还是高估了大理那些部落的实力。

不管是张方平还是韩琦,甚至整个内阁大臣,对于战力的评估,还停留在他们主导战事的时代,那怕是偶尔见识了火器的威力,也无法想象大规模作战时,火器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又领先周边邻国多远。

真正对火器大规模作战杀伤力最有体会的,唯有现在在兴庆、银夏一带的党项人。

第741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三更)

党项人确实是真的明白什么是火器的威力了,也真的明白大规模对战时,火器对于原本的军备,有多大的优势。

不管是王韶的偏师拿下河西走廊,还是王韶与李宪会师后歼灭黑山威福军司,这些兴庆府也知道了,但毕竟没见识战场。

而狄青、种鄂以及郭逵,在大包围圈形成之前,一直是压制着,没有发力。

而高遵裕部,本身是诱饵,又深处敌方境内,战力根本就不敢全力发挥。

结果,但大包围圈形成之后,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忌讳……

直到朝廷这次的诏令抵达,各自才真正放开了去打。

从被大宋遣返了使臣,兴庆府的野性被激发,悍勇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在绝对优势下,不是靠个人勇武就能逆转战局的。

这一次党项人的悍勇,被犀利的火器摧残的不是一点两点,是一种彻底的摧残。

先是组织大规模骑兵冲锋,结果,宋军以一种全覆盖式的火药弹打击,使党项人的冲锋还没有形成趋势前,就已经奔溃了。

说白了,打战打的钱粮。宋军推进的前线,是密密麻麻的投石机、床弩在抛射火药弹,再近一点是虎蹲炮、神臂弩,同样射出的是火药弹。

党项人从步卒、轻骑兵,到引以为豪的铁鹞子,所有的军种都尝试了,都是同样的结果。

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这就是兴庆府的铁鹞子作战方式,是大夏景宗所创,可以说是兴庆府最后的手段。

铁鹞子自成军以来,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不管是对战吐蕃、回鹘,还是与北辽作战,铁鹞子一出,基本上可以凿穿任何防线。

然而,在与新式宋军对战时,铁鹞子别说冲击到宋军的阵前了,就连一次像样的冲锋都无法形成。

千人对的铁鹞子,这几乎是兴庆府在大规模作战时的最大编队了。结果是,还没来得及冲锋,就被火药弹覆盖了。尽管兴庆府针对战马做了火药弹的适应性训练,仍然扛不住密集的炮火轰炸。

铁鹞子铁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间或的死伤,更是拖慢了战马的冲锋速度,连接成片的铁鹞子,直接就成了宋军炮火的靶子。

这战根本就没得打!

兴庆府不得不再一次遣使到汴梁了······

“停战吗?”

前线指挥部也需要针对西夏遣使的事宜商讨了。不过,现在前线指挥部聚堆商讨更容易了,各路大军已经完全衔接了,彻底的无缝衔接。

“不知这一波攻击,党项人的伤亡如何?”

这时候,各路的文佐帅也正聚在一起汇总各路在这一波攻击中的歼敌数。

“这一波攻击,各路大军总计歼敌六万七千六百八十余······”

章惇在这场合是以文佐帅出面的,他在看到这数字时,都有点不敢信。这才打了几天?三天还是五天,直接歼敌的数量,几乎与前期所有战事加起来都多。

这时候,他也是真的明白种建中所分析的······官家和朝廷确实没有真要杀绝党项人的想法。

就现在围困西夏的大军,任何一路都可以一路推进,直接拿下兴庆府。朝廷之所以转这么大的圈,谋这么大的局,耗费这么大的钱粮,是要真正的平灭党项,不让其北逃流窜。

首节 上一节 92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