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53节

“大帅,前方就到嵩盟部了,过了嵩盟部,就可以看见善阐府了,末将以为,不出三日,便可以拿下善阐府,此战就宣告结束了!挺没劲的······”

在再一次扎营后,王舜臣也知道这是要布置打下善阐府的战术了,反正他一直是先锋,倒不会担心这时候有谁跟他抢,只是说一些讨喜的话而已。

“诸位说说吧,善阐府如何打?诸位有何建议?”

章惇没搭王舜臣关于这一路战术的恭维,倒是接上了这一句:如何打善阐府。

打善阐府有难度吗?没有,谁都知道没有难度,章惇之所以这样问,就连王舜臣也感觉到问话的意思不同了。

大军出征,主帅辞陛,官家都是要面授机宜的,这是常规。况且,在国朝的整个军伍中,对于官家战略上的认同时一致的,是相当推崇的。

所以,在章惇问话的第一时间,所有将领首先想的是:对于善阐府里面的贵人处置方法。

“诸位不要想太多,本帅出征前,官家并没有特别交代,是不是该留下一些人的性命,关键在于对方抵抗的程度。”

“不过,本帅不认为战事到了这种程度,他们还有多大的抵抗之意,或者说咱们应该给他们怎样的指向······”

算上这一次,国朝已经是第三次南征了。随着国朝战力提升,南征的战事烈度,一次比一次弱。

别说是王舜臣,就是章惇也觉得挺没劲的。这一路,虽然那些负隅顽抗的部落不少,可真正像样的战役,一次都没有。

若这一次南征仍然不能彻底解决,整个大理可能会成为大宋最烦的问题······

要说心头大患,那也不至于,可若这一次不能彻底解决,隐患就一直存在,它不一定能有多大损害,可就是能烦扰。

况且,国朝的矿城不管怎么说也是设在所谓的大理境内的。

“大帅,可是有意放?”

种建中说这话,让整个指挥部的将领们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放?这可不是开玩笑,这是参与了袭击太子的大事。既然朝廷因此发兵了,岂能存在放水的心思?

“彝叔所言极是,本帅正有此意。就是担心······”

“大帅万万不可!”

其他将领还没怎么呢,郑侠开口了。一般的战事议事,郑侠很少参言的,这时候他不得不插嘴了。

国朝现在是放开了在外作战将领的权限,可这样牵扯宫墙事务的战事,他不能任由主帅行将踏错。他还是文佐帅呢,有错也需要一起担。

“郑佐帅,大帅所谓的放,并非对需要歼灭的人员放任,且听末将细说······”

“诸位也知道,这次南征,我部的战略目标是将大理纳入大宋版图,为九州一统、金瓯无缺再进一步。可大理的情形,诸位也清楚,大理与西夏不同,所谓的部落首领,无非就是三五十里所谓首领。”

“大理的部落首领,不可能像西夏那样,到汴梁接受朝廷的封赏,国朝也没那么多爵位为这些人准备。此为其一。”

“其二,大军自东川进军,即便是一路作战,实际上大军经过的地域不足大理十一,也就是说,其他地域的部落和势力,大军还不了解,甚至说一无所知都可以。”

“一旦大军打下善阐府,甚至说歼灭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了整个善阐府的贵人,到底在大理境内有多少真正忠于大宋,或者臣服于大宋的部落势力有多少,依然怀念旧主,对大宋有仇恨者又有多少。朝廷无从知晓,这就在造成了朝廷在处理大理事务上,存在了隐患。”

种建中说到这就停了。文佐帅质疑主帅决断,主帅跟文佐帅争辩不合适,他出面解释无所谓。至于主帅的方略,种建中觉得留给主帅阐述合适······这就是聪明人。

“正如种将军所言,大理的情形确实如此。国朝未来是九州一统、金瓯无缺的。我部大军南征,不该是留下手尾的。”

“本帅所谓的放,并不是放任目标,而是给善阐府一个机会,就是可以逃窜的机会。或者说表达我部战力不继都可以。”

“这一路,大军分散作战,即便是善阐府得到信息,也绝不会准确。此事我部对善阐府作战,完全可以围三缺一,引导善阐府的侥幸之心出逃······”

“善阐府出逃,势必需要寻求庇护,或者继续纠集那些亲近势力······我部只需要如此这般,便可以真正做到此次南征的一劳永逸,将所有对大宋有异心的势力全数歼灭!”

第769章 官家嘱咐

大军在接近善阐府后,稀稀拉拉的包围圈,以及表演式的作战,让人看着都有些假。

“大帅,这样可以吗?”

这已经不是战前议事了,指挥部就像饮宴,一群将帅都随意的坐着。这样的战斗,的确不需要他们出面。

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他们丢不起那人。

整个大军的武将、文佐官,包括监察官,都一副样子。仿佛他们不是来大战,而是来游玩饮宴的。

王舜臣不擅长谋略,只精于战术。可就是他都能看出来这战事的假,太假了。

“他们有得选?”

章惇接过机宜文字端过来的茶,随口回了一声王舜臣。

对于王舜臣这样子,也是没法了。

战前议事,自决定围三缺一,给善阐府里贵人逃跑机会时,这王舜臣就睡着了。

后面到底议定的什么,他根本不知道。

偌大的指挥部里,一个个将领都老神在在的,就跟在汴梁饮宴时差不多。

就他王舜臣一副忧虑的劲头。

现在所谓的围三缺一,就跟过家家一般,也难怪所有的将帅都如此悠闲了。

没办法。

在议定围三缺一,并指向剿灭大理所有反对力量后,章惇跟诸位将帅讲了官家所谓的面授机宜。

官家是面授机宜了,可官家只是把有些事给章惇讲了。从监察衙门推动时,汴梁的那些配合性的操作,到这次太子遇袭的谋局……

结果是,在场的将帅没有一个敢自认为能比得过善阐城里那位。

首节 上一节 953/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