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65节

赵曦出宫并没有走多远,只是一个茶铺,有这么一个善谈的店主,足可以让他了解很多。即便如此,当内阁诸位阁老和太子等人赶到时,也都是气喘吁吁的。

还好,都还知道着便服出来,问题是,一大群年龄层次不齐、气度不凡的臣工,就这样在汴梁的大街上,不被人注意太难了。

关键是,臣工们的身形,总是带着恭敬,每向前一步,都似乎在跟随着自己的步调······这还私访个屁呀!

王中正已经撤后了,躲在富弼的身后不敢抬头。虽然他没这个意思,只是想让有个阁老出来,谁曾想都来了。他也知道惹官家不爽了,所以就躲开点。

“官家,倒也不怪那憨货,我等也难得有这样的清闲时刻,得谢谢官家给我等这样休闲时光······”

富弼是越来越平和了,没责怪官家的行为鲁莽,倒是给王中正遮挡了。

“富相,朕就是想看看如今该是怎样的大宋,不仅限于奏章。”

“正如官家所言,老臣也有此意。官家可知道,多少年了,老臣真的很少有应酬了,政务繁忙是一个,自己也确实有些体力不支。”

“官家可知,今天内阁接到了工坊城王陶王乐道的致仕折子······乐道病了······”

富弼的意思含蓄,赵曦也听得出来。王陶资质中平,主持工坊城这样繁杂的地方,他需要付出多于别人很多的精力。富弼同时想说,他们这些先帝时的旧臣,是真的老了。

还有为王中正兴师动众做个解释,即便没皇城司的吆喝,内阁因为王陶和攻防战继任者的事,也需要官家定夺的。

“富相是说该回宫了?”

“那倒未必,好不容易借官家的风出来闲一晌······”

可这阵势,那还可能私访呀?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头,就这般围拢着他······谁看谁别扭。

清香苑······赵曦好像今日跟茶有缘,说话间又看到一间茶铺,不对这不是茶铺,这有点后世茶社的规模了,这应该是是那店主口中的茶楼了。

“来一间雅间······”

赵曦这前半晌倒是也知道了不少茶楼的规矩,挺熟练的喊上了。

“都来了也好,朕在市井听闻了些,趁这机会朕一并说了······”

都坐定了,赵曦开口了。本来就忐忑的吕惠卿、薛向以及太子,更紧张了。吕惠卿和薛向这两个官家新设的衙门,应该说是当今朝堂最为繁忙的衙门。

庞大的体系,真的有点担心有什么纰漏,他俩也是真的不可能全数照顾到,即便是有监察官也难免出现纰漏。

至于太子,他现在正式的职衔是开封府尹,所有发生在汴梁的事,他都脱不开。

“吕吉甫······”

“臣在······”

官家最烦推脱的人,吕惠卿明白,即便忐忑,也硬着头皮出列了,躬着身,等着官家的责骂。只要官家责骂了,未必就是坏事。

“吉甫不错,特别是行业规划的设想并执行到位,很不错。但是,朕今日听说,在汴梁许可最短也需要半月的预约方可遣人现场勘验?”

“回官家,确实如此。市易寺吏员非不足,也不是办事不利,实在是需要勘验者甚多,难以顾暇。”

“要解放思想!既然能想到根据坊里分区域,为何不能将市易寺的事务分类?或者根据汴梁商业区域,以申办规模分设衙门?朝廷已有盐铁司,完全可以参照盐铁司的做法,进行划分许可分类。”

“一般产品还好说,若是有固定使用期限的新产品如何说?比如说西番、或者南方的吃食,这半个月有可能让商贾血本无归呀。”

“当然,朕今日并不是要责罚,就是给诸公提个醒。至于市易寺······诸位阁老也在,朕有意将盐铁司合并至市易寺,同时将市易寺根据产品的属性拆分成不同的二级衙门。”

“随后吉甫与太子商议,如何分设衙门和设立二级衙门。比如工业、比如农产品、比如轻工业等等,尔等要有详细的调研,多方征求意见。”

说是让商议,其实官家说出来的就基本成定局了。

第780章 微服私访(三)

在进入茶楼雅间那一刻,富弼所说的半晌清闲就没了。

赵曦雷厉风行的习惯,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官家白龙鱼服在汴梁街头,还把几人直接唤来,不可能真的是为了饮茶来的。

不过,诸位没人有怨言,有时候跟官家在一块处理政务,能给他们很多启发。这种启发,在官家还是少年时,富弼就有感触,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如既往。

官家总是能从很繁杂的事务中抓住重点,并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相比后世,大宋政务的复杂程度这才哪到哪呀。

“说一下国营寺这边,国营产业不需要审批许可······这一点其实从开始诸位就在理解上有了误区。既然朝廷制定了许可审批的制度,就不应该区分国营还是商贾。”

“审批许可的制度,不是为朝廷敛财的,朕的本意是监管,是追溯,是有利于掌握整个国朝产业的发展变化,给朝廷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让朝廷纠正政策偏差·,并适时作出调整。”

“国营产业,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在整个国朝产业中的权重大,国营产业不经许可审批,很容易造成朝廷在部署产业调整上的偏差。最重要的是,很容易给钻空子的人留下余地,张冠李戴,形成贪腐的温床,滋生腐败!”

“从即日起,监察衙门首先要清查朝廷和地方国营寺的真实举办主体,严查其中的钱权交易。同时,从即日起,市易寺开办国营产业许可审批事项。”

不知道这些臣工是不是有掺和这些事的,赵曦希望是没有。不仅仅是这些重臣,赵曦希望整个朝堂的臣工都没有犯错。

事实上,赵曦也清楚,这或许不可能。

“官家,一旦调查属实,该如何处置?”

这事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是多大事。说白了,国朝现在的税制,就是国营寺也一样纳税,连皇产都纳税了,国营寺又怎样?

这样的事项查出来,也仅仅是规避了市易寺的许可而已,涉及的钱财不会太多。所以,范纯仁才有此一问。

“这是朝廷制定制度上的不健全,纯粹将板子打在地方州府,打在商贾身上也不合适。补办许可吧。”

后世也有个说辞,法不禁止即可为。赵曦虽然不是既往不咎,事实上这确实是朝廷的失误,怨不得被人钻空子。

“朕今日还有一事,也是临时想起来了。本来想初步跟师正谈一下,待成型后再交予内阁商议。既然今日都来了,就在这茶楼聊一聊吧······”

茶楼和茶铺的茶,品级确实大不同。赵曦啜一口茶,似乎能找到记忆里那种茶香。

首节 上一节 965/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