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76节

富弼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今日官家携赵琴出行,肯定是有所指的。这时候官家问梁山泊姓公还是姓私,自然别有用意。

富弼是首相,可他也是人,也有三亲六故,也有门生故吏,更有他富家和晏家的产业。而且,不仅仅是富弼,整个朝堂的臣工,有很多家族的收益,都仰仗皇产而存活。

而皇产的掌舵人,便是此赵琴。虽然赵琴并没有变现出兴致来,富弼也没必要挡人道。

只要是公私合营,就是利益均沾的事。

“官家,除非待遇跟工坊城的工匠看齐,否则,国营此地很有可能会是下一个漕运。而国朝的诸多产业已经证明,公私合营是盈利的保证。”

有些概念富弼也说错了。其实,在国朝所有产业中,哪怕是工坊城、东川矿城、河东石炭等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也不是单一的东家,都有些公私合营的痕迹,区别只不过是绝对主导权而已。

早期是内务府主导,在赵曦执政后,赵曦就将这也关乎大宋命运的产业份子,尽数交予朝廷了,也就变成了皇家和朝廷共同主导的局面。

这是赵曦想让赵氏皇族久存的方法。至于是不是可以做到,真管不了太久。

“也罢。那朕有要麻烦内阁了,此行回去,内阁又添一事了······”

从本意上,赵曦确实有意让公私合营来开发梁山泊,不为什么,就是想为将来开发荆湖云梦泽做个样板。至于利润,能养活好漕运遗留的闲人,提朝廷担一些负担,或者造福梁山一方的百姓,赵曦就满意了。

很多皇家参与的产业,赵曦就告诫过赵琴,不能因为利润而忘记了作为皇室的责任。

游船在梁山泊航行,倒是真有了游玩的感觉。跟航行在汴河、五丈河的感觉完全不同,就国朝现今的商贸兴盛程度,只要属于航线的河流,就不曾清闲过,那能像在这里这般,泛舟在这碧波荡漾的大泽上,心境也有些宽广了······

“此情此景,若泛舟垂钓,老臣倒是能有孤舟蓑笠翁的意境了。”

好歹是文士,当置身其中,富弼难免有了做钓翁的念头······这场景太契合了,有远山,有近舟,有芦苇,有如此清澈的湖水······

“富相,妾身倒是准备些了钓具······”

官家出行,还是到这梁山泊,王中正想不到的,赵琴未必想不到。

不仅仅是有钓具,就连赵曦说过的烤具多有······

只是,当赵曦与富弼享受半日闲暇,扎开垂钓架势时,才发现此处根本没法体会垂钓的快乐······只要将鱼饵入水,还来不及找到垂钓感觉,就已经有鱼儿上钩了。

“官家,虽无垂钓之乐,此处确实可称为鱼米之乡······”

“可惜扫了富相的雅兴。”

“官家,还有什么比国朝蒸蒸日上更让老臣兴致勃勃的事物?有此一地,便可让大宋数万百姓存活,乃至富庶,岂是垂钓之乐可比的?”

接连不断的鱼儿上钩,富弼还真没了兴致,可同样真切的感受到了这梁山泊的富庶,不说开垦滩涂之地耕作,就单单这水域里如此充裕的鱼虾,贩至周边,乃至汴梁,或许在今年就可以让朝廷甩掉漕运的那部分包袱。

内阁首相这般操心国事,不管是不是说给赵曦听的,赵曦都应该有所表示。况且,富弼真没有取悦赵曦的必要了。

所以,赵曦犒劳富弼的是,赵曦亲自用烤具为富弼烤了一条鱼。不算生疏的手艺,记忆中的配料和做法,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烤鱼······

第790章 微服私访(十三)

富弼当得起官家亲手烤鱼,其他人确实无资格消受。好在王中正作为官家的伴当,跟随赵曦多年,有些手艺还是有几下子的。

剩下的就是王中正的事儿了。就连种建中也有份······

“官家,看王押班的手艺,看来官家做此事也非一两次了。”

“富相见笑,孩童时顽劣,金明池和御河的鱼儿,朕倒是带着这憨货祸害了不少。”

除了这个自称的朕字,赵曦此刻是真的处于一种携友同游的感触中。

“彝叔,放松些,虽然有护卫之责,就我等处于湖中,应该不必担忧······今日老夫与官家所言梁山泊之事,彝叔如何看?”

一层甲板是热闹的野炊场面,而二层却仿佛另一个世界,看着逐渐西斜的阳光,富弼都忘记了有官家在场,懒洋洋的坐在摇椅里。

种建中一直是一副警戒状,这一天都如此,没有一丝松懈。富弼也知道,这是新军的军纪。种建中的传闻很多,奏报也不少,也知道官家很看重这员大将,就有心随口聊聊,看看斤两。

种建中先是看了官家一眼,然后上前一步,以军礼先回话。

“官家,富相,末将只从军事角度来看,梁山泊处置势在必行。此水域如此之广,有山可扎营,有芦苇荒滩可设防,一旦有歹徒在此处聚集,必将祸害一方······”

种建中确定是不知道《水浒传》的,可中建中的话让赵曦都惊讶。他所说的,原本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的,虽然没成什么气候,终还是应验了。

原本的历史,因为赵氏子孙不肖,国朝流民、盗匪不绝,从而在梁山一地聚集了不少亡命之徒,也真有过一次对抗朝廷的所谓起义。

《水浒传》是夸大了,可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么回事。

“彝叔倒是真有老经略公的风范,种家于国朝有功,三代重臣,倒也不必如此小心。官家也并非狭隘之人。”

“文武相通,这是官家致力实现的朝堂,彝叔虽为武将,参政议政也将是职责所在。”

赵曦对于朝堂所指向的,在现在已经是很明白的事,不仅仅内阁重臣,可以说是满国朝都明白的,也就有了诸多士子参军,诸多官员到讲武堂受训的现象。

为此,内阁不得不制定到讲武堂受训的条件,来控制朝廷和地方官员在讲武堂的数量。对于现在的内阁是喜闻乐见,毕竟,一旦进入阁老院,就意味着将在讲武堂任职,与狄青、种颚等人一并在讲武堂授课了。

文士,当到了离开朝堂之时,门生遍布就成了最后的追求。

富弼在这样的环境下这般问话,是有点拨种建中的意思。

“谨受教!”

种建中不知道该如何回话了。他也知道,如今的朝堂跟祖父的时代不同了,种家本就是由文转武的,也因此继承着文臣之中的人情,比其他武将更有优势。他也深知这样的好处······

一行人是在船上过夜的,梁山泊的微波,轻轻的拍打着船舷,恒定的节奏,倒是能让人平静的入睡。

新军的个人装备,是带着雨披的,护卫的军卒也能扛过去湿气侵扰。种建中也埋在雨披里,算是与军卒同甘共苦吧······守卫官家,他还是知道轻重的。当然,也有富弼点拨的言语以及官家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他需要安静的思考。

······

赵曦几十年如一日大习惯,在寅时初总是会醒来,很少有变化。

首节 上一节 976/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