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80节

用后世的话,农业是第一产业,以农为本的本质,直到千年之后都没有多大变化。偏偏国朝显现出了重产业轻农业的倾向,就目前国朝的产业基础,赵曦很清楚很不现实。

百姓不懂,甚至有些朝臣也未必懂,所以需要引导。

赵曦在想,是不是应该学后世那样,每一届的大朝会第一道法令,都确定为涉及农桑之事。

或许自己想多了,收后世的影响太大,多少有点草木皆兵的意思。一个以农耕为主并传承的族群,不可能因为短时的产业利润,就放弃根本。

随后还是跟臣工交流交流吧,这个问题自己还是不自作主张了。

“中正,跟朕多年,想必家里也有些钱吧?有了钱你最想干嘛?”

随意问问,也应该能知道这时代的人心中所想的。

“官···官家,小的没什么钱······没钱。”

“滚过来!没钱?没钱汴梁有三套宅子?儿子也养了三五个吧?问你个话,哪那么多心思?说说,有钱了最想干嘛!”

“官家,妾身跟随官家这些年,官家和娘娘的赏赐也有些钱。妾身最想做的,也已经做的事,是先买了些田地,然后租给佃户,哪怕没租子也成,只想在任何时候都有口吃食······”

到底是商场上历练了多年,不像王中正这个憨货。

“小琴,你说国朝的臣工、士大夫以及乡绅、商贾,他们若有钱了会不会也是如此?”

赵曦不是何不食肉糜的君王,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的思想还是了解的不透彻。就说产业和农桑在人心中的分量,赵曦就参悟的不透。

搁后世,有钱人没人会在意土地。后世的有钱人,一旦钱多了,什么都卖,就是很少有买块地自己种的。

“官家,其实所谓的用工,并不单纯的是产业用工不足,除了朝廷以及那些大产业,多数地方州府的用工,是产业和耕作兼顾的。”

“乡绅和商贾,虽然在各类产业上盈利,可根本还是在田地上,雇工也是要帮忙耕作的,工钱,一样给付。”

或许是自己钻牛角尖了,也或许是赵琴看到的层面不同。不过赵琴所说的,倒也有用。赵曦当然不会仅仅凭赵琴的几句话就在心中有定论。

“你就是个憨货!”

赵曦真的没办法说这个王中正了。好像自己很可怕似的。

······

富弼很想一直睡到进了勤政殿,可惜,年岁大了,觉总是不多,游船快接近汴梁时,富弼还是醒了,忍不住还是出了房间。

“富相不硬赖床了?”

赵曦的眼神带着戏谑······富弼想什么他知道。

“官家······”

有点尴尬,富弼不知道怎样回话好。

“富相,朕的朝廷朕有自信,朕的儿子,朕也有自信,朕更相信自己的军伍,自己的将领,自己的臣工。”

出宫离开汴梁两日,富弼的所有表现,赵曦都看在眼里。

在济州城酒肆,富弼就是故意要醉的。因为他不想看到有些场面,或者说他不想掺和某些事,甚至不知道怎样面对某些事。

可能吗?不会的。即便是自己离开汴梁数月,太子监国数月,那也只会是监国,不会出任何意外,太子也不会有任何想法。

二十年太子······时间长了些,甚至以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出现隔代继承大统的事,可赵曦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子。

不错,高遵裕是在汴梁守军中挂个虚名,宫卫在调出种建中后,实际的执掌者也是太子妃向家的人,这不是赵曦故意,是无意造成的这结果。

这形势确实存在了一些机会,可赵曦真没有考验太子的意思。

臣工们未必这样想······富弼不就乱想了?也是,自从太子遇袭事件发生后,仿佛大统继承也成了事。

富弼很惭愧,臣工们应该也很惭愧,直到官家进了宫,太子还是那样,该做什么做什么,似乎官家不曾离开过一样,跟自己没有监国一般。

官家进宫了,太子规矩的问了好,请了安,将朝廷今日所发生的大情小事挑着捡着重点说了说,然后还一如既往的做太子,或者监国,这要看官家是否还有意出城而定。

范纯仁是个纯粹的人,也是真正担心的臣工,他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官家去了一趟郭桥镇,监察衙门估计就得忙乎很久,这一次出去两天,还指不定监察衙门又会有多少不足被官家看到。

所以,范纯仁很忐忑的等着······

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就这样过去了。范纯仁很纳闷,也很庆幸。

内阁以及其他重臣也很纳闷,不过不是庆幸,是忐忑,因为富弼的表情很诡异。

官家回宫,就这样简单又隆重的结束了,就更平时一样,只是一次简单的照面。

这两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朝廷是什么事也没有,官家出宫呢?也什么也没发生吗?

第794章 这叫什么事

赵曦出宫私访,并不是要去详细了解国朝运转的,偌大的国朝,即便是制度再健全,总是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任何制度的执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说白了,还是人治。后世都逃不开这点,更何况是如今。

赵曦的目的真的是想看看非奏本的大宋,对整个社会生态有个大概的了解,对比一下与奏折的差距······

至于是不是有考验太子的意图,这个是真没有。

“三哥出宫几天,太子妃就陪着妾身几天,连个亲近的都不带,就这样一个人跟着妾身······”

滔娘说着就像笑,人都是这样的乱心思,都这样胡乱的想三哥,殊不知官家和太子怎样想的。

“恐怕是有些苗头不合适,倒也难为他们了,不至于这样······”

“能有何事?”

首节 上一节 980/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