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20节

田见秀将军制改革的事情说完以后,李自成就站起身来,他的羊皮袄子半搭在肩膀上,整个人气度显得十分随意,示意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宋献策似乎与牛金星打过腹稿了,他第一个站起,说出了自己对闯营下一步战略方向的规划:“元帅,洛阳的四面都是要津之地。北面的孟津,是洛阳的重要门户;西面的渑池和陕州,则控制着崤山的险要地利;东面的虎牢关,更加是天下闻名的要镇。”

“这些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军事上必争之地。南面的南阳,则古来有帝乡之名,如今又是河南省中很少有的一片未受大灾之地,粮食较多,可取之为后援。”

“若我军据守宛、洛,以一支兵马配合曹、献,往来驰骋秦、楚、豫与江北各地,随时回戈中原,再以主力在宛、洛和中原与敌周旋,有事则战,无事则耕种训练。或趋其所不意,或攻其所必救,或以逸待劳,迎而击之,或以多御寡,围而歼之,足可以巩固宛、洛,扫荡中原。如此则官军无机深入,不敢深入,亦无力深入。”

“只要两三年内宛、洛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宛、洛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要知朝廷今日已处于衰亡之运,官军势同于强弩之末,据宛、洛以控中原,此正其时。”

宋献策的这套方略,同历史上闯军舍洛阳而全师奇袭开封的策略,差异极大,使得李来亨大吃一惊。但李来亨还没说什么话,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乃至于李过等人便都纷纷出言反对。

田见秀认为宛、洛农村残破特甚,百姓死亡流离,十室九空,许多县人烟稀少,倘若据守此地,在两三年内不惟大军粮秣无法供应,而且救荒救死不暇,也没有余力去安辑流亡,恢复农桑。固然南阳情况较好,但南阳地小,难以维持一支大军,无大军则不能抗衡官军,不能抗衡官军,深根固本就完全不可能了。

刘芳亮则认为,闯营攻占洛阳,存在一定奇袭的因素。概因河南是天下腹地,官军兵力空虚,一待朝廷反应过来,必然以重兵扑来与我争衡。到时候战事频繁,敌争我夺,屡进屡退,百姓不得安居,宛洛也就无法长居。

袁宗第的出发角度则又有不同,他是认为河南全局糜烂、天灾不断,虽然可以为闯营提供大量兵员,但粮食方面将来一定会越发困难。与其经营宛、洛,深根固本,不若尽快攻往湖广一带就食——这个观点倒和此前方以仁所说的据三楚之策有共同点,使得李来亨对袁宗第高看一眼。

李过则最后说道:“与其现在经营宛、洛,同官军在洛阳死拼硬耗。不如东出豫东、豫中,准备打几次大战,早定中原大局。等有了一个稍稍安定的局面,然后着手重整地方,设官理民,奖励垦种,恢复农桑。”

这么多人出言反对宋献策的意见,李来亨本觉得依照宋献策表现出来的那种偏激性格,应该会有些气愤。却没想到宋献策只是笑笑不说话,便坐了下来,牛金星随即站起,献出另一套策略。

看来这二位军师谋士,私交很深,一唱一和,是早有计划啊……

牛金星说道:“我虽然算是半个洛阳人,但同样觉得据守宛洛之策,不合于时宜。我早年因求学、科考的关系,在洛阳、开封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就我的比较来看,开封为中州首府,不惟城高沟深,而且人口、财富皆远在洛阳之上。”

“洛阳之富,不过富于福王一人身上。为了富一个福王,洛阳本地民力早已耗竭,远远不能同河南省的首府开封相比。依我的意思,即便我们要寻一处地盘设官理民、深根固本,也应以开封为第一目标。”

“开封城墙为金朝海陵王所建,极为坚固,远在洛阳之上。我们一旦取得开封,官军没有数倍以上的兵力优势,绝对不能攻占此城。到时候,自然可以慢慢恢复生产、奖励耕垦。”

李自成听完牛金星的这席话后,也忍不住拍手叫好道:“好、好极了,启翁的方略确实比献策高出半筹。只是开封既然为海陵王修造,如此坚固,我们恐怕未必能够攻破这座大城市吧?”

牛金星笑了笑,伸手指向宋献策说:“献策曾在大梁卖卜数年,汴城的情况他最了解,我想这点就由献策介绍吧。”

大梁和汴城都是开封的别名,宋献策早年就是在开封做算命的江湖艺人。他在开封的三教九流之中,人脉极广,掌握着大量情报渠道,此时便就如何袭取开封一事,做了介绍。

“开封城池虽然极为险固,但兵力却不很多,值得一提的只有副将陈永福和游击高谦两支兵马。闯营入豫以后,河南巡抚李仙风不敢调兵围剿名声较大的我军,就一直掩耳盗铃,带着陈永福等部在豫北围剿本地流寇袁时中。”

“这回洛阳被我军攻破,李仙风的戏码是怎么样都无法掩饰下去了。在崇祯皇帝的压力下,豫抚必定要带大批兵力来救洛阳,到时候开封空虚,就是我们的奇袭之机。”

宋献策说到这里,刘芳亮忍不住问道:“宋先生,可官军的耳目并没有完全闭塞,我们舍洛阳而取开封,他们一定也会急忙回援。既然开封城坚,我们就不能将胜算建立在可以像这回轻取洛阳一般的迅速下城上。到时候官军援兵抵达,而闯营顿兵坚城之下,前后夹击,又如何应对呢?”

宋献策并不说话,而是牛金星富含深意的笑道:“我的办法是效仿淮阴侯,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办法。汝州控制着洛阳往许昌、南阳和汝南的“绾毂”要道,我们先攻打汝州,官军一定以为我们会往东南发展,而以其主力救援洛阳。”

“汝州和洛阳之间隔着嵩山,等我们到汝州、官军到洛阳后,河南巡抚李仙风就很难再把握到闯营的行动方向了。我军只要让邵时昌等人带一些洛阳的降军,引诱官军主力,我们自己则从汝州昼夜急走,直抵汴梁。”

“再加上我熟悉开封的人情地理,令田虎、任继荣等河南籍贯的新附将领,伪作官兵,一定可以轻取开封。”

第134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

牛金星这套方略,确实颇为高明。但李来亨也听出他话里的一层意思,要实行这套战术,就必须留下一些人马在洛阳诱敌——毫无疑问,这些被留下诱敌的人,都将凶多吉少。

李双喜还没听出牛金星话里头的涵义,呆呆问道:“启翁,邵时昌只是衙门书吏出身,那些降军也不一定可靠。让他留守洛阳,我感觉并不合适啊!”

其实牛金星选择李双喜招募的书办邵时昌留守洛阳,也是无奈中的选择。牛金星自己投奔闯营也才不久,若要让李自成嫡系的陕北老兄弟做这种必定灭亡的诱饵任务,他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牛金星便搪塞李双喜:“这点无须多虑,李仙风和陈永福一收到闯营主力攻打开封的消息,必然星夜回援。只要洛阳城中能坚守一二日,就无需多忧,官军断不会不救开封,滞留在洛阳城下。”

李双喜点了点头,但心里犹自犹疑。他再耿直无心机,到现在也经历了这么多战事,头脑又不差,仔细想想,便觉得牛金星的话术纰漏很多。

洛阳不留精兵,不留战将,只留下一个邵时昌这种弃子。城内又还有许多明朝的文武官吏、乡宦、土豪,他有什么办法能够守住洛阳?

李自成攻破洛阳以后,对洛阳现任大小文武官吏除非继续率众顽抗,一律不加杀害。这种做法,固然对下一步去攻取大小城池颇有好处,也一定程度上反击了朝廷和文人到处宣扬的闯营是“杀人魔王”的舆论。但无疑对防守洛阳,造成很大隐忧。

这分明是要牺牲邵时昌罢了。

洛阳虽然城墙高厚,箭楼巍峨,但没有充足的兵力,绝不能守住。

除了李双喜以外,像田见秀、李过、刘芳亮和李来亨等人,大家都心知肚明,要守住洛阳,起码要留下五六千骨干战兵,而这绝对超出了闯营的能力极限。

洛阳与开封,只能择其一。

李自成脸上没有什么波动,其实牛金星和宋献策说到这个份上,大部分人都已经可以感觉到,这套计划他们和李自成一定早有商议。

也就是说让邵时昌留守洛阳的决策,也是早就已经定好的事情。

李来亨不禁眯起了眼睛看着牛金星,他是了解李自成为人的,没有牛金星的出谋划策,李自成绝无可能采取这种带有很浓厚“诈术”色彩的策略,将洛阳和留守的兵马作为诱饵,来策应闯营的主力攻打开封。

李自成为人质朴诚恳,一贯开诚布公,他受牛金星的影响,渐渐学习和采用这种“诈术”之道,真是好处吗?

李来亨想了想,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轻声反驳道:“我看启翁的方略虽然切中河南大局的要点,但对洛阳留守的布置太过草率,并不很好。”

他反对李自成和牛金星内定的这套方略,其一是牺牲邵时昌等新附投降人士的做法,有害于闯营的长远声誉。

当然,最主要还是其二。

因为李来亨和方以仁一番讨论以后,他实际上已经倾向了方以仁的据三楚之策。而要据三楚,就势必要掌握从河南通往湖广的宛、洛要道。

在李来亨看来,即使要放弃洛阳,也应该首先要设法搬空和转移洛阳的粮秣、积蓄、人口,为下一步经略南阳盆地和未来到楚地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闯营在洛阳进行一定坚守,也可以向河南百姓表明出态度。闯营绝不会轻易放弃所攻占的城市,增强人们对投靠闯营的信心,使得百姓不会觉得闯营轻易放弃城市,让投奔闯营的百姓不得不因躲避官军报复而背井离乡。

其中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李来亨和方以仁讨论以后,已经渐渐坚定了自己往楚地“另开一新世界”,自己创造新局面的战略。所以李来亨感到很有必要,利用闯营主力弃守洛阳的机会,为自己的据三楚之策,做第一步准备。

除此之外,便是李来亨对于如何防守洛阳、如何抵御官军、如何搬空物资从防守洛阳中牟利,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全面的腹稿计划了。

何况李来亨也熟悉历史,知道闯营这样孤注一掷攻打开封是很难成功的。一旦在开封战败,洛阳又已经放弃,退无可退,即使返回熊耳山、伏牛山中,当地的粮食产量也无法供养闯营的大军,结果势必使得大军减少兵额、自降实力。

所以李来亨认为,设法坚守洛阳一段时间,至少可以为洛阳物资的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之后闯营主力攻打开封失败,退入山区的话,也可以凭借这些物资维持一段时间。

首节 上一节 12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