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4节

潜龙在渊。

李自成此时的景况,确实是他起兵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个最低谷。特别是对比谷城、房县受抚后,又重新起兵的张献忠和罗汝才,李自成的拒不受抚,似乎便成为了一种有些愚蠢的坚持。

但李来亨知道,真是商、郧深山中,这段息马转战的低谷日子,锻炼了闯营的骨干。使得闯营渐渐和同为秦中流寇出身的西营、曹营、革左五营,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将把闯营引导到甲申年的巅峰。

“唉,老掌盘现在醒着吗?”李过对高夫人问道,他一张严肃的脸上,此时却带着一种特别明显的挂念模样。

“虽然还不能下床,但已醒来了,又在摆弄图纸,钻研兵事呢。”高夫人回复道,“你要去看看你大哥吗?”

李过和刘宗敏同时点了点头,刘宗敏说道:“自成害了热病,还要连夜策划攻打竹溪县的兵事,实是辛苦他了。”

刘宗敏又和刘芳亮说道:“芳亮,你带小老虎熟悉熟悉老营,我和一只虎先去看望老掌盘。”

“好。”刘芳亮点头答道,他又回首过去,对李来亨和白旺两人说道,“你们先跟我把缴获收好去。”

高夫人、刘总、李过三人已经返回了老营之中,刘芳亮又安排受伤的李双喜去治疗伤势。跟在高夫人身后的那群老人,几乎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刘芳亮叫他们帮忙来清点物资——李来亨已经吃惊习惯了,刘芳亮这等骁悍嗜杀的战将,果然也有几分管理的长才。

在刘芳亮的引导下,李来亨才终于得以见到了闯营老营的全貌。这是座依托山势,在山谷之间修建起来的木寨子。木墙挺立,外有壕沟,看起来十分坚实,除了大门外的那根铁旗杆外,最高的建筑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小望塔,用于观察情势。

居住的地方则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李自成、刘宗敏这些闯营的领袖,还是普通的将士和他们的家眷,大家都住在相似的房屋中。

房屋虽然十分简陋,但处处完好,不像李来亨在竹溪县城居住的茅草屋那样,四面漏风、顶上漏雨。

整个老营,给李来亨的感觉,就是一片朴素的气象——虽然朴素,但又颇为完善,体现出一种简单、干练的精神来。

在居住区的后面,便是放置甲仗器械的库房——说是库房,其实也只是些简单搭建起来的屋子而已,比之住人的房间,更加简陋许多。

刘芳亮指引李来亨和白旺,让他们二人指挥和协调老营中的家眷老人们,一起帮忙,清点放置各色的缴获物资。

白旺给李来亨留下的印象很深,这人在闯营中虽然地位不比刘宗敏、李过、刘芳亮这些独当一面的人物,甚至比之李双喜还要低,但为人机警又谨慎,还识字,办事能力非常强。

但这时白旺的做法却让李来亨大感吃惊,本来他设计的统计表格中,已经将缴获的物资,按照粮食、酒肉、金银、药材等几个大类做了分类统计。此时白旺却让众人不分类别,将各种物资混置于一处,共同存放起来。

李来亨大感不解,问道:“白管队……我说句话,米、麦、豆、束,金、银、珠、贝,这些东西类别不同、性质各异,保存的场所和时间也都不一样,我们把它们全都一气存放一处,是不是不太合适了?”

白旺听到李来亨的问题,反而愣住了,他迟疑了一会儿,说道:“这……闯营之中,素来就是这样安排的啊。”

见到李来亨有些不可置信的表情,白旺还补充了一句,他说:“不止是闯营,像八大王张献忠的西营和曹操罗汝才的曹营,据我所知,也都是这样处理缴获的啊。”

“啊!”

李来亨心中很受震动,闯营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那种,干练高效的作风,几乎使他将闯营当成了八路军一般的存在。此时白旺的做法,才让李来亨醒悟过来,闯营终究是明末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哪怕它具备了一些真正军队的气质,它自身也还充满大量的弱点和局限性。

这种对缴获物资的粗放式处理,势必带来巨大的浪费。而且更让李来亨感到担忧的是,这件事实际上反应出了闯营一些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它在管理、后勤方面还处于一个十分落后、原始的状态。

李来亨赶忙纠正着白旺的说法,说道:“不、不……八大王和曹操虽然都各有才气,可这种做法分明就是不对啊!”

李来亨掰着手指,一一说道:“第一,粮食、药材、金银细软,保存这些东西的环境不同,难道能用米仓放肉吗?第二,我们将这些物资混在一起保存,将来再取用的时候,混成一团,也很不方便。”

“第三,粮肉会腐烂,我们现在不分门别类,做好存储、放置,将来就很难管理,像易于腐烂的食物应该先吃掉,这样的管理方法,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分类才行啊。”

李来亨说的话,内容有些复杂。但白旺头脑比较灵活,他渐渐听明白了,而且越听,越感到李来亨的话特别有道理。

白旺看着滔滔不绝、大谈仓储和物流管理经的李来亨,眼中放射出了十分敬仰的光芒。他本来就因为李来亨设计统计表格一事,心里觉得李来亨的本领十分高明,不下于大商号的账房了,现在更感到,便是闯营的大管家,此时正在外搜集流亡将士的田见秀,也比不上李来亨了。

第14章 老营改革(中)

闯营物资管理的粗陋和草率,令李来亨大为震惊。他本来听白旺所说,闯营的缴获一切归公,财务集中管理,统支统取,还感到这种做法又现金、又简练。

此时才发现,这所谓的集中管理,其实还充斥着山大王秤砣分金的原始风貌。像刘宗敏、刘芳亮、李双喜,他们都经常任意支取老营的物资——他们都不是拿去个人享乐,也是看将士们训练辛苦,拿去给将士们享用的。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严重破坏了一切缴获归公、一切财务集中管理的统支统取政策,令老营的管理,事实上变成一团乌烟瘴气的乱麻。

后勤实在是一个大学问,而闯营在这方面上,又实在是严重缺乏经验。

李来亨想到,在后世的一些史料记载中,认为闯军在进军北京的过程中,先后拷掠到了三千万到七千万两左右的白银。但闯军似乎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笔庞大的财富,这问题很大可能,就出在闯军后勤管理的原始、落后和混乱上了。

实际上以闯营现在的人员结构,在缺乏大量识字者和管理者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推行像后世八路军一样彻底的财务集中政策。

在李来亨看来,考虑到闯营本身的具体情况,对物资和后勤,实行分级管理的结构,还比较靠谱一些——不过这些事情他就做不了主了。

但无论如何,李来亨心中想到,之后见到李自成本人的时候,他一定要设法将这些建议提出来才行。对闯营来说,后勤真是一个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了。

后勤是一门大学问,物资支取如何管理,物资管理的权责怎么界定和分配,物资下放时各级头目支用的权限是多少……这些问题要一一整理起来,就实在太过复杂了,也超过了现在闯营的能力范畴。

但正是要趁着现在闯营人数还比较小、整体规模盘子都比较简单的时候,制订好规则,将一个基本的体系搭建起来。

否则等到将来冲入河南大地的时候,加入了大量其他山头的农民军武装后,再想建立起一个适当平衡的高效体系,就非常困难了。

李来亨因此对白旺强调说道:“怎么说呢……白管队,我看现在这样管理粮秣,实在是有点浪费。”

他心中在筹措着语言,李来亨心想,他要做的事情,相当于是要改革整个老营的体制,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便是说服白旺都未必成功,何况真正要实行,肯定还得是要说服李自成本人才行。

“白管队,我心下还是觉得,这次好不容易得到这么多粮秣,还是要细致、谨慎一些处理来得比较好。”

李来亨想的很多,他想到这老营制度可能是李自成或田见秀这等领袖人物制订的,像白旺可能也参与不少管理,如果自己过于否定的话,是否会引起面前白旺的不快?自己才刚刚加入闯营,又是否有必要,这么快就出风头,去否定一些前人的做法呢?

但白旺倒没像李来亨想的那么复杂,闯营诸将毕竟多无他肠,白旺反而对李来亨这番话中表现出来的才干,十分敬仰。

他拍拍李来亨的肩膀说道:“小老虎,你提到的这几点,我完全没有想到过。我看,我们还是要和老掌盘的,直接说明才好。”

李来亨面露难色,他现在有点后悔了,自己初入闯营,可真不该那么快多嘴,去否定李自成的章法格局。

李来亨有点担忧,便说道:“大夫人不是说老掌盘害了热病,身体很是不好吗?我看还是不必要去打扰老掌盘才好。”

“嗯……”白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道,“那我看便等刘将爷和一只虎看望完老掌盘后,我们再去跟他们说说这件事,若老掌盘身体好转的话,再去交代完整。”

“好、好!”李来亨猛点头,先跟自己的义父李过说清楚,应该还是比较合适一些的。

首节 上一节 1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