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55节

刘芳亮微笑道:“自从我们败入商洛山以后,兵力就总比官军少许多,有多少日子没有像今天一样,能够挥霍使用兵力了?真是记不清楚,我想今后这种情况,还将越来越多,一切确实是今日不同以往啦。”

“虽然总体情况尚算乐观,但我想还不能掉以轻心。”在众人的乐观情绪中,才在保店击败李万庆的郭君镇却保持着更高的冷静性,他沉着说道,“李万庆的兵马在保店撞到咱们的鹿角和傍牌上,吃了很大亏,可却还是靠着一股蛮力,几乎突围。若非地形有利于我,骑兵迂回背冲又告以成功,胜利未必操在我手。”

李来亨拍拍郭君镇肩膀,示以赞同,他对郭君镇不同常人的洞见总很欣赏,夸赞道:“君镇眼光独到,他说的很对。李万庆已经这样难对付了,刘国能一定更厉害。而且我们都知道,刘国能投降朝廷后,铁了心做崇祯的忠臣孝子,他对义军内部了解极深,这回难得有机会,务必将其消灭才好。”

“嗯……”刘芳亮点了点头,微风将他垂在右侧的一缕头发吹起,使这名剑眉星目、清隽不凡的美男子,更有一种夺目的光彩。

他从亲兵手上接过马鞭,对李来亨拜托道:“小老虎,正面扛住刘国能的重担子,就都要交到你一个人的肩膀上了。”

“哈哈!师傅说的什么话,我在正面兵力这样雄厚,还算轻松。”李来亨哈哈大笑几声,显露出十分的自信心后,握住刘芳亮的右手,小心嘱咐道。“师傅你以轻骑深入敌后,突袭北舞渡,断其归路,这才是分为艰难的重任。一定要万事小心谨慎才好。”

左标的两名副哨刘汝魁和马世耀已经将部队集结好了,他们并没有带走左标全部兵力。刘芳亮始终担心李来亨还太过年轻,才正面支撑不住刘国能的逆袭,因此将张洪等偏将都留了下来,自己只带着刘汝魁、马世耀等数百精骑奇袭敌军后方的北舞渡镇。

“北舞渡交给我了,刘国能……还要靠小老虎你扛住!”

刘芳亮动作矫健,轻身上马,亲兵们则两人合力将骑枪递给了他。刘芳亮随手把长矛挂在马鞍一侧的小铁环里。

他甩了甩马鞭,调转马头,对身后的左标精骑们训话道:“兄弟们,这一战我们将深入到闯塌天和射塌天两部的身后。还要越过叶县和舞阳县的两座县城!一旦攻打北舞渡失利,退无归路,只能全军覆没。可是一旦我们攻破渡口,那么官军也将退无归路,全军覆没的就是他们了!”

刘汝魁也握紧了缰绳,跟着说道:“三堵墙,有进无退!”

穿着红、白、黑三色罩衣的左标骑士们,排队成列,一齐将长矛高举起来,高声呐喊回应道:“三堵墙!有进无退,摧阵无前!”

看着这一队队阵列整齐、气势雄浑的三堵墙精骑,李来亨由衷羡艳道:“师傅调教的铁骑,真有如墙推进之势!”

这些人都是闯营精锐中的精锐,算得上是李自成十年来,召集秦中精锐、流亡,南北奔驰、纵横天下,才练成的一队精兵。

死一个就少一个,几乎没法补充。将这种精兵用于奇袭北舞渡,一旦事败,那闯营的损失就太大了了!

不过也只有三堵墙出动,才能够让李来亨和刘芳亮,都操有全胜的把握。

刘芳亮在马上回首微笑道:“小老虎,我为你摧破北舞渡后,再来相见……”

“嘿呀!师傅你不要乱说话!”李来亨听到刘芳亮这话讲的越发有种人之将死的感觉,赶忙劝阻,这种仿佛死前台词一般的话,就不要再乱说了!

他拍拍自己的胸脯,充满自信道:“刘国能虽然素称骁悍有谋,可他今次为时局所累,处处被咱们牵着鼻子走。全盘陷入被动之中,如此用兵已是自困绝境,击破他绝非难事。”

“好,那这边的战事,我就放心地交给小老虎你了!”

刘芳亮点点头,撒手放马,踏蹄而出。排列整齐的左标铁骑,也跟随在刘汝魁和马世耀之后,不发一言,仿佛一堵沉默的墙壁一样,像前推行而去。

只有左标的偏将张洪带着刘芳亮其他兵马,留在李来亨掌握的主力之中。他也望着左标铁骑渐行渐远的尾尘,感叹道:“三堵墙如墙而进,一定无人可挡!”

微微湿润的土壤里,青草嫩绿勃发,阳光带着些许热量刺到士兵们的甲衣上。李来亨深吸了一大口气,他拔出李双喜所赠的那把虎头腰刀,将眼前的翠叶斩落,笑骂道:“刘国能到哪里了?该轮到咱们去杀他一个片甲不留啦!”

张皮绠将一队夜不收带了回来,回禀道:“掌哨,官军似乎兵分两路,沿河的南北岸向西行军。沿途旗鼓大鸣,没有一点隐匿行踪的意思。”

“很好。”李来亨转过头去,对诸将问道,“刘国能主动求战,我们该如何应敌?”

李来亨刚刚问完,郭君镇就向前踏出一步,微微张嘴想要回答,但被李来亨伸手劝阻住。他接着看向郝摇旗,问道:“摇旗,你先说吧。”

郝摇旗很明显地楞了一下,没有想到李来亨会点名让他回答这个问题。郝摇旗平素只以勇猛而著名,少有展现出军略的一面,但他毕竟跟随李自成从征十年,绝不是一个脑袋里只有肌肉的蠢人。

他吞了口口水,回答道:“刘国能分兵两路,我想大概是刘国能在北岸行军,李万庆在南岸行军吧?那不如我们集中精兵劲卒,趁刘国能立足未稳,一鼓作气击溃北岸官军,再慢慢渡河对付南岸的李万庆?”

郝摇旗的主意算是中规中矩,他设想以速度取胜,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思路。李来亨听罢以后,摇了摇头,显然并不十分认可,他接着指向李世威,让他回答这个问题。

李世威是李来亨的乡人,关系之亲密,仅次于庆叔而已。他为人好学,但就具体的才干来说,是很明显低于闯营中那些老将的,能到达现在这个鸟铳队管队的位置,全赖李来亨的信用和提拔。

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平常更努力向闯营那些陕北老兄弟积极请教,也留心学习兵事。这回深思熟虑做出的回答,明显就比郝摇旗高出一筹:“从保店往东北方向,到叶县和舞阳县之间,地势平坦,利攻不利守,像摇旗所说主动出击,把握战局的主导权,确实优势很大。但是……”

李世威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是李万庆所部在南岸,随时窥探我军侧翼。若正面未能立即打垮刘国能,一旦李万庆渡河侧击,我军就有被拦腰截断的威胁。所以我的意见是应当稳扎稳打,无论如何需要在侧翼留兵,防守河岸,监视南岸李万庆这一股官军兵力。”

李来亨伸出拇战微笑赞道:“说得不错,世威你长进不少,这确实是持重的办法。”

郭君镇一直想说些什么,但由于李来亨先前让他暂且不必说出,他也只好闭上嘴巴。倒是一旁的高一功笑了笑,替郭君镇说道:“君镇一开始便想到了全局的用兵办法吧?一条大河将战场切成两半,刘国能兵力没有我们强大,是一定会把南岸的李万庆当做奇兵使用,我们势必需要留下后手对付。”

李来亨哈哈笑了两声后,指着李世威说道:“你留下大炮对付李万庆,一旦他有渡河侧击的动向,就施放枪炮,给他一个好看。至于正面……”

“摇旗,你和左标的张洪一起掌握住骑兵部队,跟我的亲兵队伍一起做预备队,不要轻动。步卒主力就交给一功和君镇掌握,你们二人尽可任意发挥,抵住刘国能,压迫官军,以逼使李万庆尽快渡河就好。”

高一功和郭君镇两人相视一笑,互锤一圈后,同声答道:“那就先拿下闯塌天罢!”

第174章 洗甲北舞渡(四)

刘国能自从在崇祯十一年,受五省军务督理熊文灿招抚以后,一向小心听从左良玉和其他文官督师抚臣的约束,毫无二心。

这段时间里,他确实做好了朝廷“忠臣孝子”的本分,不仅帮左良玉招降了老兄弟射塌天李万庆,还屡立战功,由守备升为副将。更在玛瑙山一战中,为左良玉大破张献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不能得到叶县士绅的信任。知县当他是一个首鼠两端的跋扈之将,本县士绅更将他当成一个很不可靠的“贼辈”。

当闯贼还在南召县的时候,刘国能就一再劝说叶县和舞阳县的士绅捐供粮饷,以使得他能出兵搜剿。可这帮人全都吝啬至极,不仅不帮忙供给粮饷,反而和知县相勾结,贪墨了很大一笔本属刘国能所部兵丁的饷银。

连刘国能的部下都十分气愤,他们听说李万庆率军在北舞渡大开杀戒,重刑处置了十多家商号后,饷银粮草的供应便十分补充了。便一致恳请刘国能也下令,让大兵在叶县洗城,将这班狗眼看人低的士绅好好整治一番,还怕粮草没有着落、还怕知县克扣饷银吗?

可是刘国能自从招安以后,再不复一点过去的草莽胆气。刘国能处处担心别人还将他当成一介“流寇”,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谨遵法度,对士绅文人也倍加优容。

刘国能知道左镇的名声很差,所以他在叶县治军更加严明,绝不让士兵骚扰士绅。只有几次刘国能所部官兵实在忍饥挨饿到受不了了,才把县外几处没有绅户大族的村庄劫掠一遍。

“老掌盘读书真是读晕了头,当初闯贼势弱的时候,这班士绅不肯供一束草、一石,让我们出兵剿贼。眼下闯贼攻破裕州,兵强马壮的时候,他们又不让我们坚守县城,非要我们冒险出城野战。”

“老掌盘听任这些大户摆布,我们兄弟迟早要葬送虎口啊!”

刘国能手下的官兵全都是满肚子怨气,他们不像刘国能一样可以靠“忠君爱国”四个字的精神能量支撑自己,而是满心仇恨叶县士绅的无耻无赖。

刘国能也知道大家心中的不满是因何而来,他不像李万庆那样粗暴,直接用武力弹压军中的不同意见。

只是同左右的亲信军官,叹道:“我身为王臣,为了忠君爱国四个字,虽死无憾。可是兄弟们未必有这个觉悟,我也不能因一己功名之私,带着大伙往死路上走。”

首节 上一节 15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