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00节

崇祯轻轻叹了口气,说:“如今无兵驰往关外救援,只好对东虏加紧议抚,使局势暂得缓和,也可以救洪承畴不致陷没。”

“上次因虏酋对我方使臣身份及所携文书挑剔,不能前去沈阳而回。如今马绍愉等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动身,前往沈阳议抚。马绍愉此去必要面见虏酋,议定而归,暂解皇上东顾之忧,使朝廷得以专力剿灭流贼。”

崇祯点头,说:“卿言甚是。安内攘外,势难兼顾。朕只得对东虏暂施羁縻之策,先安内而后攘外。朕之苦衷,惟卿与嗣昌知之!”

陈新甲叩头说:“皇上乃我朝中兴英主,宏谋远虑,自非一班臣工所能洞悉。然事成之后,边境暂安,百姓得休养生息,关宁铁骑可以南调剿贼。到那时,陛下之宏谋远虑即可为臣民明白,必定众心成服,四方称颂。”

崇祯心中明白陈新甲只是要他赶快议和,渡过目前危局,至于这件事是否真能使“众心成服,四方称颂”,他不敢奢望,所以他听了陈新甲的话以后,脸上连一点宽慰的表情也没有,接着说道:“此事要万万缜密,不可泄露一字。缜密,缜密!”

崇祯最怕的就是之前谢升将议和内情透露的一幕重演,恨恨道:“谢升身为大臣,竟然将议抚事泄于朝房,引起言官攻訏,殊为可恨。朕念他平日尚无大过,将他削籍了事。当时卿将对东虏暗中议抚事同他谈过,也是太不应该的。不过,朕对卿恩遇如故,仍寄厚望。既往不咎,以后务必慎之再慎。”

一听皇帝提到谢升的事,陈新甲赶快重新跪下,伏身在地。他对于崇祯的多疑、善变、暴躁和狠毒的秉性非常清楚,尽管他得到皇帝倚信,却无时不担心祸生不测。

他明白皇上为什么这时候对他提到谢升,感到脊背发凉,连连叩头,说:“谢升之事,臣实有罪。蒙皇上天恩高厚,未降严谴,仍使臣待罪中枢,俾效犬马之劳。微臣感恩之余,无时不懔凛畏惧,遇事倍加谨慎。派马绍愉出关议抚之事,何等重要,臣岂不知?臣绝不敢泄露一字,伏乞陛下放心。”

“凡属议抚之事,朕每次给你下的手谕,可都遵旨立即烧毁了么?”

陈新甲又小心翼翼回答道:“臣每次跪读陛下手诏,凡是关于议抚的,都当即亲手暗中烧毁,连只字片语也不敢存留人间。”

崇祯点头,最后才提到中原战局,问:“据卿看来,中原剿局如何收场?”

“以微臣看来,流寇兵力方盛,河南大旱已久,若不加以重剿,必成大患。”

崇祯此时最重视的就是中原流寇问题,为此他不惜撕毁多年来建立的圣君面貌,放下架子同东虏议和,也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

“流寇是天下巨患,让汪乔年接任秦督,各方调集兵力增援,务使贼不能冲出一隅。”

陈新甲赶快说道:“微臣已调郑嘉栋、杨德政、方国安各总兵援剿中原,献贼如今势力不张,正可以楚兵援豫局。有二三万楚兵入中原恢剿,秦军再益兵三万人,即便不能剿灭闯、曹,遏其于一隅也绝不成问题。”

崇祯稍觉宽慰,点头说:“如此甚好。卿下去吧。”

陈新甲为了应对项城之战后官军在河南兵力空虚的情况,不仅将秦军精锐悉数调往河南,而且还将原本用来对付张献忠的湖广驻军也大量抽调往河南,组织第二次大围剿。

可是河南实,则湖广虚,崇祯和陈新甲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到底能裱糊到什么时候?

第230章 经略随州

随州失陷,湖广却没有震动。这时候张献忠的西营兵马,已由鄂西转移到湖广与皖北的交界之处,有同活跃于大别山的革左五营汇合之势。

八大王的名声比李来亨高太多了,督师丁启睿深知李自成势大难制,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平定,便借口追剿张献忠,将督师行辕从襄阳转移到武昌,不久又转移到黄州,一路追击张献忠入皖。

李来亨攻克随州的消息,就在这样的欺上瞒下里被压了下来。留守武昌的湖广巡抚宋一鹤(杨嗣昌病死后宋一鸟便将名字改回宋一鹤),手中只有不过万人的抚标,又被丁启睿抽调走不少,仅堪防御之用。

湖广另一支可战之旅则是高斗枢麾下的王光恩所部,王光恩也是李来亨的老朋友、老熟识了,当年夷陵之战王光恩投降朝廷,官运却并不亨通,至今还只是高斗枢麾下一员普通部将。

王光恩的关营虽然战斗力不错,但也不过数千人,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弹压郧阳地面还算得力,可受到川鄂边摇黄土寇的牵制,根本无力前去汉北收复随州。

剩下的楚军总兵,如方国安之流,或者被调去河南同李自成交战,或者就是实力有限,只能守城。

湖广官场,从督师丁启睿、巡抚宋一鹤往下,没有一人有足够实力去清剿随州——即便有,这些兵力也要优先用于围剿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和革左五营。

偶有一些从随州逃到武昌的当地士绅上书,请求朝廷发兵恢剿随州,也都被丁启睿以“此流寇诱敌之计,贼兵皆在河南,诱我剿随,岂不谬矣”的借口压了下去。

此时的随州,可说是完全落入了李来亨的一手掌控之中。

随州三面换山,西为大洪山、北为桐柏山,东为大别山,南面过安陆便可以直达武昌。李来亨大概控制住随州的局势以后,便又派郭君镇向东攻克了应山县,不久郭君镇更进一步向东攻破了团防武装控制下的大别山要隘牛心寨,确保了随州东面的安全。

高一功则带领一千多兵马,从随州北上,返回桐柏山山区,重新占领了此前闯曹联军放弃过的桐柏山要隘据点合河店和出山镇,控制了桐柏山南麓的主要山口。

至于西南面的大洪山,李来亨主要是考虑大洪山遮蔽承天府,是护卫显陵的主要防线。如果湖广闯军攻到大洪山一线,兵锋就会直接威胁到显陵的安全,那样丁启睿和宋一鹤就算再怎么尸位素餐、欺上瞒下,也绝对不敢用自己的乌纱帽和项上人头开玩笑,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同李来亨硬拼到底。

所以他宁可放空大洪山一线,也不去进攻随州所在的德安府府城安陆,以免过分刺激到湖广官军的神经——即便将来要打大洪山和安陆,也要等到李来亨他在随州羽翼渐渐丰满以后再去打。

秋风萧瑟、秋意更浓,高一功所部一千多名闯军将士,这时候正排成一列长条队伍,沿着河流的东岸慢慢北上。随州本身的地形是一处三面环山的河谷盆地,向北走出桐柏山后就是河南的大平原。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桐柏山北麓尽头的山口,已经能望到中州大地辽阔、广袤而又兼备了富饶与贫瘠的旷土。倏忽而过的黄河涛声还传不到这里,但人们的耳中已能微微听到淮河长淌而过的粼粼之声。

“时间过得有些太久了,老白会不会在半道上遇到了官兵的阻挡?”

站在高一功身边的郝摇旗忧心忡忡,他还是那副须发皆张的威武模样,只是一声扎甲又换了套新,甲叶鲜明,远远看去很像是寺庙中的一尊天王塑像。

郝摇旗有些担心白旺的情况,此时李自成在河南正在应对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组织的第二次中原围剿,李来亨便劝说闯曹联军将一部分老营人员转移到处境更安全的随州来。

自然,这个看似公允的建议,又是李来亨增强本部湖广闯军力量和地位的谋划之一。

高一功倒不像郝摇旗那样一般担心,他对白旺很有自信。

白旺并不是郝摇旗那样斩将夺旗、一勇无前的猛将,也不是郭君镇那样奇策迭出、兵行诡道的智将,可白旺心思异常谨慎,处事慎重,是一个最让人放心的保险闸。

“老白的算盘最为慎密,你不要瞎操心,就是你让人单挑拿下,老白也不会迟了汇合的时间。”高一功对白旺充满自信,顺便又调侃了郝摇旗两句,之前在汝宁府大战的时候,郝摇旗可是连续几回在乱战中被人打落马或者打晕了。

郝摇旗一听这话,将两手抱在胸前,正想反驳两句什么话的时候,地平线上的一片烟尘,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两名夜不收从前方奔回,其中一人手上还拿着闯军老营的旗帜,郝摇旗大喜过望,一下子就把高一功的调侃话忘掉了,欢呼道:“一路顺利,老白这家伙可真能干!”

“呼……”高一功心里头也松了半口气,他对白旺的办事能力虽然很有信心,但毕竟要将老营从熊耳山一路护送到湖广来,路途颇远,如果半道被官军发现、截击,情况确实会很糟糕。

不过官军主力现在都集中在开封附近,正准备同项城之战后实力大增的闯曹联军进行第二次决战,想来也无力封锁鄂豫边。

“摇旗,最前面那个人……是鹤爷吗?”

高一功把眼睛眯了起来,透过阳光和烟尘努力辨识着闯军诸人的面孔,走在最前面的那人长着一缕很标准的师爷八字胡,闯军之中如此样貌的人,似乎也只有老营的典器械白鸠鹤一人了。

郝摇旗也看不大清楚,不过他脚上动作更快,这时候已经拍马冲到了老营队伍的附近,近距离看了个够,然后便冲高一功大声囔囔道:“嘿呀!老白和老老白一块来嘞……!嗨,什么老老白,我是说鹤爷也来咯。”

白鸠鹤是闯军右标军掌哨袁宗第的副将,只是他较少参加战斗,更多是留在老营负责饷械后勤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20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