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27节

如果李破虏是要把他拖去拷掠,他指定是挺不住的。所以陈可新什么也顾不上了,赶忙翻出自己在夷陵时同李来亨的旧交情,他添油加醋一番,说当年在夷陵时他曾率领民团协助李来亨守城。

李破虏是在河南才加入的闯军,自然不知道他这一段往事。不过李破虏发现陈可新的身份后,已经通知了红队,马上就会有专门的人员过来处理。

他便笑了笑,让军士先把陈可新放开,拍拍他的两肩说:“陈先生,那就等红队的人来了再说吧?”

陈可新心中依旧发慌,他生怕这神秘的红队到时候直接上夹棍伺候,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书生,如何顶得住闯军的夹棍?

到时候还不是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所以他还是一力坚持,要求立即去帅府行辕见李来亨,陈可新又夸大他和李来亨的交情,强调他是举人功名,同闯军的大军师、大宰相牛金星是一等身份,让李破虏放尊重一些。

“这……?”李破虏和几名部下互相看了看,他们这些保定兵在李来亨麾下不算嫡系,地位也不能说多高。

他心有顾虑,看陈可新一脸坚定的模样,终于耸耸肩膀,让一名军士去通知红队,就说自己已把这个隐藏身份的陈举人送去帅府行辕了。

帅府行辕就是过去的梅府,梅家子弟因为投效闯军较早,年龄合适的大多已经被选入随营学堂读书,除了李来亨现在居住的中庭以外,其他房屋宅舍也已经还给了梅家。

陈可新被几名保定兵军士押到行辕,守卫的亲兵中有曾在夷陵打过仗的人,他隐约记得当时少虎帅确实是使用了不少本地民团帮忙运送砖石木料,便赶紧入府去通报。

好在天色虽晚,但李来亨还未入睡,他正和刚刚从罗田县前线归来的高一功、郭君镇等人,一边吃酒一边畅谈闯军近来推行的营庄制新法。亲兵把陈可新被逮捕的消息通报过来以后,李来亨皱起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当时在夷陵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物。

不过他记得这个陈可新并未同闯军合作,是个死硬分子,后来好像还被左良玉以通贼罪名给处置了。

高一功当时虽然没有在夷陵城内,但他听刘宗敏的副将谷可成说过好多次夷陵之战的具体情况,了解很深,便充满怀疑的说:“这个陈举人莫不是官军的间谍?不过湖广巡抚宋一鹤已死,督师丁启睿又还未返回湖广,官军的布置怎么会这样快?”

“一功你把官军想的过于高明了吧?”郭君镇嘲笑了一下高一功的过度谨慎,黄麻之战后他同高一功、郝摇旗一起扫荡残敌,顺势便又攻克了蕲水、罗田等黄州府所辖县城,军威更胜从前一筹,说起话来也更加不客气了。

李来亨考虑一会儿后,终于说道:“我们去见见这个陈举人,顺便……嗯,皮绠,你去通知红队,让严仲升调查一下陈可新的底细。”

这毕竟是一个举人,功名还在方以仁之上,对于现在人手紧缺的闯军来说,若真能收入麾下,还是能够起到不小作用的。

光是一个本地举人的社会关系,就不知道又能拉来多少人进来,像牛金星投闯以前都是被下狱的人物,同样可以推荐来宋献策这种江湖人脉极广泛的情报高人来。

第262章 周公吐哺

陈可新被逮入帅府行辕,心中惴惴不安,他只能寄希望于李来亨还记得他这个夷陵举人,并且真的如同“李公子”传说中那样,是一个礼贤下士、爱惜英才的人物。

否则……

否则他的性命就已经如同风中残烛,无论如何是解释不清楚写信到河南联系豫抚幕僚,到底是意欲何为了。

帅府行辕只占据原本梅府的中庭,为了增加办公的场所,闯军还将花园和长廊拆除,临时搭建了一些棚屋供书办和卫兵居住。这种干练的作风确实比之原本官府的做派显得亲民和高效些,连李来亨居住的卧室,都只是征用了一间原本的客房罢了。

原本幽静典雅的花园虽然因此变得逼仄不少,但也因此增添了许多实干的氛围。

这种布置让陈可新对“李公子”传说增添了几分信心,看起来李来亨确实并非寻常的绿林山大王一流人物,而是稍有雄心和远志之人。

行辕的卫兵把他押到中庭前面一处空地上,过了一小会儿还有帅府亲兵专门拿来一条小凳子给他坐,让陈可新又安了几分心。

现在的李来亨会是什么模样?

当年在夷陵时,他曾略略窥过这位少虎帅、小李王的风姿,那时候只觉得是名唇上无毛的孩儿贼罢了。

谁能料到不足两年间,这个李来亨就成长为手掌上万战兵、可以撼动国朝大树的剧贼魁首?

甚至于有了几分争鼎群雄的色彩。

“足下就是夷陵州举人陈可新吗?”

突然有人问话,把陈可新从漫无边际的思绪中又拉了回来。他打起精神,看向眼前问话之人,此人身材高大、唇上蓄有一点薄须,但看起来还是十分年轻、英武,给人以爽朗之感。

陈可新隐约记得李来亨的相貌更为清秀一些,并不是这种英挺卓越的风范。他微微躬下身子,压低了声音,还是小心翼翼地说:“将军所说之人,正是学生。”

英武爽朗的年轻将军哈哈笑了两声,便没有再问什么话了。反倒是他身旁的另一员将军,又连珠似地问了好几句话,说:“你读完了十七史吗?对《孙子兵法》是否熟悉?风角六壬、奇门遁甲,又晓得几分?”

这一员将军从面孔上也很年轻,但他又有一种饱经风霜的气质,手上老茧很多,想必是久经沙场。他说话的语速极快,略微带有一点点陕北口音,但是咬字十分清楚,问题也不少,语气听着也不似善者。

陈可新感到此人的问题,必须极度加以慎重进行回答,才能保证自己性命的安全,他尽量将方方面面都思考过以后,才回答说:“还请这位将军知道,风角六壬之术不过是用于星相卜筮的江湖卖艺之技,于军国大事上并无益处。而《孙子兵法》虽然高屋建瓴,但时势变迁、历代军器阵法都有变化,即便能将《孙子兵法》钻研透彻,也很难揣摩清楚近代军旅之事。”

出言不善的将军听到这个有些“杠”的回答,面上反而露出喜色,但他随即又对另一员英武且爽朗的将军,嘲笑说:“一功,这位陈举人恐怕是不把咱们闯军中,能够呼风唤雨的宋军师放在眼中咯?”

这时候陈可新才知道那位英武的将军就是李来亨的副手、李自成的妻弟高一功,高一功打了一个哈哈,回道:“雄丽,你和宋军师不熟悉,我和他要更相熟不少。其实,那些星相卜筮之说我们不信,他自己大概也不信,但将士们大多愿意相信这套,所以常常能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何况宋军师博通三教九流,对河南的山川形势如列胸中,这才是他赖以做军师的本领所在。”

被高一功称作“雄丽”的,自然就是眼高于顶的郭君镇啦。他收敛起笑容,高抬起头来,用鼻孔看着陈可新,又问道:“陈举人既不通奇门遁甲,又不钻研《孙子兵法》,莫非是无用之人?若是无用之人,恐怕没有面见节帅的必要。”

陈可新心中一慌,但他随即又觉得李来亨虽然没有亲自接见他,但却派出高一功这位节度副使来接见,器重之意已很明显。这位雄丽将军虽然出言不善,但也正是自己好好表现的一个机会。

他便赶忙回答道:“学生虽然并未亲历行伍,但多年留心武事,于兵法阵图涉猎甚多,颇有会心。学生游学四方时,曾博访老兵退卒,询问戚少保的练兵作战事迹,行囊中至今还有兵部职方司所刊行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各一本。戚少保的书不惟能详述战事经过,而且能指出双方胜败变化之前因后果。对近代军旅战事可谓剖析入微,使人信服,读而忘倦,非一般徒卖弄《孙子兵法》,泥古不化者可比。”

陈可新强调说:“戚少保的兵书讲究实际,二位将军若感兴趣,我正可以将行囊中兵部职方司刊行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赠与二位将军一阅。”

郭君镇听得陈可新对《孙子兵法》和戚继光兵法的不同论见,马上便对这个看起来腹中并无多少实在墨水的文人改观不少。

他虽然没有读过戚继光的两本兵书,实际上便连孙子兵法都没有完整通读过一遍,刚刚说给陈可新的话十分里倒有七分是在吓唬人。但郭君镇有用兵的军事天才,对陈可新所说的近代军器阵法之变、练兵实际之务深有同感。

好赖郭君镇也是读过半拉子的孙子兵法,知道其中所写主要是用兵的基本原则,而不过多涉及到军器战法演变的实际细节,所以听到陈可新所说的戚继光两本兵书,立时就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来。

“戚少保的兵书?这《练兵实纪》大约讲的是如何练兵,那另一本《纪效新书》讲的又是什么呢?陈举人,你既然有这两本书,那借给我看看应当无碍吧?”

“无碍无碍,当然无碍,将军读一读这两本兵书,绝无害处。学生到帅府行辕,启见李使君一面,本来就是为着献兵书而来!”

陈可新的这句话说得高一功和郭君镇两人都哂笑不已,不过话都说到这种地步,即便是眼高于顶,一贯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人才具的郭君镇,也对陈可新的实务之才有了几分兴趣。

他们两人都笑了笑,让开身子,带着陈可新走到李来亨暂住的那间厢房外——这间厢房边上本来还有一件存放杂务的柴房,李来亨为了便于办公,便叫人把两间房屋打通,内间是休息的卧室,外间便是兼具办公和会客功能的客厅。

少虎帅还坐在桌边吃酒,毕竟是打下了不少州县,这顿晚饭虽然简单,但也比过去闯军吃的菜色好看许多。不仅有小酒,而且有肉有蛋,还有湖广盛产的鲈鱼美味。

他的束发略微散开了一些,显得十分悠闲自在,看到高一功和郭君镇带着陈可新进来后,就主动站了起来,给陈可新递了一双筷子过去,说:“陈举人,咱们也算经年重逢的老朋友了,今天是要杯酒话旧事吗?”

首节 上一节 22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