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60节

左镇炮手们点燃了大炮的火门,无数火炮齐齐往后一退,凶狠的实心炮弹伴随着大炮射击的轰鸣声和白烟,飞向了厮杀成一团的乱军。

炮弹的命中率很低,但只几发就已经给敌我两军,都造成了巨大震动。只一枚硕大的实心弹,都能在跳动过程中打穿整条队列,瞬间就能带走七八人、甚至十几人的性命。

郝摇旗知道三堵墙的冲击力,已经被左镇抵消的差不多了。他虽然粗莽,可在战场上组织骑兵的能力,却又实在是出类拔萃。

也无怪乎,后世的南明,会大肆吹捧郝摇旗的“全阳奇捷”。

“跟老子冲出去——”

郝摇旗想溃围而出,可李国英也发现了闯军的目的。李国英可不想白挨自己人一顿打,还捞不到半点好处,他坚决要把郝摇旗的半条命留下来。

李国英的家丁突骑,此刻也终于找到了较为宽敞的战位,偶尔有几个不开眼的友军步兵挡在前面,也被他们直接撞开。这些凶狠的家丁,有蒙古降丁,也有农民军的叛将叛兵,全是左良玉多年来招降纳叛的成果。

左良玉能够跋扈不法,靠的也是这么一支只听他、不听朝廷的部队。

现在左镇连最后的家丁突骑都赌了进来,想要胜利的欲望已经满形于外。

正在鹰子山山脚下卖力苦干的苗里琛,则在心中摸摸祈祷,希望郝摇旗能够多拖住左镇一段时间。

苗里琛的矿徒兵,正在抓住所有的时间,疯狂掘壕。

但左良玉也不傻,郝摇旗这支千骑小部队的突袭,来的未免有点奇怪。他慢慢回过神来,开始意识到这是李来亨的缓兵之计,只是左良玉更多考虑的是:李来亨是不是要壮士断腕、断尾求生?

闯军可能要跑了!

第299章 鹿角线

左良玉生怕闯军这支伏兵逃跑,他看李国英那支兵马,时间一久,肯定能靠兵力优势解决郝摇旗。便派左梦庚另外率领数千兵马,往东面迂回,左良玉认为这种伏兵如果要跑,自然不会向西面的襄阳跑,而是肯定会往东面逃。

北面是大山,闯军要是往北面翻山跑,那一旦遭到追击,军队建制立即就会溃散。

想来李来亨也不是那种愚蠢之人。

所以左良玉断定闯军只会往东走,只要截住东面的出路,他就可以聚歼这支贼兵。

“今天方使闯逆,知我的手段。”

左大将军阴阴一笑,又命副总兵吴学礼,率部直接绕开郝摇旗,直接进攻鹰子山。

吴学礼和满清间谍董源是老朋友,董源心下忧虑,劝说左良玉道:

“大将军,闯逆不在鹰子山据险而守,反而背山列阵。我恐怕闯逆还有什么伏兵呀!”

“哼。”左良玉并不动摇,他冷冷道,“闯逆兵力有限,伏兵又能怎么样?我们的时间太紧了,即便多死一些人,也必须赶紧聚歼这股残敌,好回去打下随州。”

这也不是左良玉急于求成,而实在是左军粮食匮乏严重。左大将军如此急于求战,也是被逼无奈,即便明知道闯逆有所埋伏,也只能用兄弟们的人头铺出一条路。

这位过去曾以“俊美”之名,获得东林大佬侯恂赏识的将军,此时神情狰狞,脸庞完全扭曲。这样可怕的气魄,董源又岂敢再说些什么话呢?

董源远望着北方,突然升起一股强烈的不祥感来。

遥远的北方,乌云密布的北方大地,他何时能归辽东家乡?早知道当初跟着堂哥佟养性,投靠大清就好了!

副总兵吴学礼看了董源几眼,见董源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也想说些什么。可是左良玉的语气越来越凶,吴学礼再不敢多言,立即便骑马率部而去。

左良玉账下还有另一名副将卢鼎,原本亦是河南土寇的一员。在闯军攻下洛阳的前夕,他投降于左镇。此时卢鼎见吴学礼一脸不乐地离开,忍不住说了一句:

“大将军,现在紧要时刻,用兵更要谨慎啊。”

卢鼎怎么都没想到,他自己的这句话正踹在了左良玉的铁板上。精神高度紧张的左平贼,立即大发雷霆,下令家丁将卢鼎拖到阵前,痛打三十军鞭,以儆效尤。

董源等人劝说不住,卢鼎也不敢顶嘴,心中只怨自己干嘛要为吴学礼说话。卢鼎挨的这一阵军鞭,更给左军诸将的心理上,增添了一层阴云。

大家忧愁的不是能不能打败闯军,而是左良玉的为人越发跋扈偏激,再不复过去那种,对百姓虽然残虐,对兄弟却推心置腹的样子。

唉……

自从朱仙镇之败以后,大将军就越发如此!

虽然郝摇旗还在李国英的围攻之下,勉力支撑。但随着吴学礼、左梦庚率部,从正面和东面两个方向,迂回合击鹰子山大阵。

郝摇旗也知道,自己的任务最多做到这里了!

“全力突围!”

“三堵墙——溃围突出去!”

三堵墙的骑兵们伤亡特别惨重,他们以区区一千兵力,搅动了左镇五六千人的兵马。将士们几乎人人带伤,衣甲残破,连长枪、快刀、宝剑都残破不堪,短火铳也大多打完了火药和铅弹,连箭矢都没有剩下几羽。

战斗到这种地步,实在已经做得够多了。

一名披着红色罩衣的三堵墙骑兵,在最末尾处殿后,他身上已中了四五根箭矢。箭头全部深入骨肉之中,还有好几处刀伤可见白骨,触目惊心,怕是已活不久了。

郝摇旗忍痛闭上了眼睛,他正在越来越向一个成熟的将领进步,现在最关键的还是把更多人带回去。

总会有牺牲……

但郝摇旗希望这种牺牲是必要的,而且是能够给百姓带来一些益处的。

驻足丘陵之上的李来亨,也在动容。但他身为主帅,还有更多要负责的东西,李来亨抓住了谷可成的肩膀,恳求道:

“谷哥,我长于战前的谋划,短于临阵的决断。现在左良玉已上了我们的钩,阵前的具体指挥,就看你了!”

李来亨现在也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的长处是思虑越发周全,思路又比其他人开阔得多,常常能相出别人想不到的法子;可是短处也很明显,就是临阵决机的能力,远远不如这些浸淫沙场十多年的老将。

今天这一仗,是湖广闯军和左镇的大决战,不容有失。

更何况优势还在左良玉这边!

首节 上一节 26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