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90节

更糟糕的是,粮食没有了,接下来怎么办?

即便继续像惠登相那样抢劫百姓的口粮,恐怕数量也是无济于事啊!

王光恩这条泥鳅就更是大受打击了,从来只有他花关索放别人鸽子的时候,岂有他被别人放鸽子的时候?

李茂春这回的做法,还真是完全复刻了两年前王光恩在夷陵抛下李来亨单独逃跑的一幕!

王光恩和高斗枢交情较深,他自从撤到郧阳以后,事事都听从高斗枢的安排。因此得到的饷粮也最多,在郧阳历次守城之中,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目下已成为了郧阳城中兵力最强的实力派。

花关索在转进方面不愿屈居他人之后,他利用这段时间来同高斗枢建立起来的感情关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唐朝中兴名将也曾有过退保某方的案例,劝说高斗枢赶紧撤离郧阳城,大家一起“转进”到汉中去。

王光恩跟在高斗枢身边这么长的时间,多读了许多的书,像李光弼、郭子仪这样的事例随便就可以举出来许多,而且他在农民军中时就能能言善辩而知名,现在强力劝谏,几乎使得高斗枢为之动摇。

但是现在担任郧阳抚治的徐启元却慌乱了阵脚,其他人都可以走,他却有守土之责,不能随意离开湖广。

何况徐启元本来也深受高斗枢的影响,是个主战派,他说:“走有生之道而未必不死;守有死之道未必不生。若出城以后,为闯贼半道截击所杀,或使大军于道中崩溃,为贼所执。这仍不免一死,其辱更甚!不如守城一死为愈。大家都决心追随高大人,死于城内,以此为荣,或反而有一线生机。”

徐启元说得十分慷慨激昂,高斗枢听了大为动容,当即就对徐启元说道:“我辈今日决死,他年可入《忠义传》,公不畏死,必能够列名传中。”

徐启元接着又凑到高斗枢的耳边,小声道:“王光恩等人为自安之计,早就打算挈眷出城,逃命苟活。今出此荧惑之议,万一朝廷有行遣,必以大人先动为言,把罪责全推在我辈文臣身上,卖公自售,不可不察。”

徐启元这番话把主张“转进”的王光恩等人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来事实也必然如此。高斗枢一想何必为了苟活数日,坏了自己的名气,却去成全他们的逃命?当时他下定决心,准备一死殉节。

可是现在郧阳的局面,又不是高斗枢一人决心死节就能够控制得住的。掌握兵权的王光恩,因为关营部属多是郧阳人,又被高斗枢拉拢、安插了不少亲信,还算比较听话。

可是那个刚刚败回郧阳,就纵兵大掠以至于造成如今困局的惠登相,他可就完全不把高斗枢和徐启元的话放在眼中了。

虽然关营官兵的阻拦使得混营乱兵不得不有所收敛,可是当惠登相也得知了李茂春劫粮而走的消息以后,他的脸色就立即变得极为难看,由苍白转为铁青,又由铁青转为恼火和愤怒。

惠登相和王光恩的想法差不多,他们都想在郧阳城里最后再捞一笔,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赶紧突围而去。这样他们自己可以捞一笔,朝廷也不能责怪下来,逃去汉中以后,或许还可以继续升官发财。

只是没想到混天星和花关索,这两条活泥鳅今天却同时走了眼,让一个转进经验并不丰富的李茂春给抢了先机。

这真是丢尽颜面,活该让人耍了一遭啊。

夏雨越下越大,惠登相心想山道崎岖泥泞,李茂春挑这个时候出逃,确实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让大家全无防备,居然让他这么容易就把粮库抢了逃走。

这个天气……说不定连闯军都会拦不住李茂春?

惠登相心中越想越气,他决定不再等待,反正经过刚刚那一波纵兵大掠,虽然也因为关营的反击又被抢回去一批粮食物资。可是此时混营手中好歹也是有点粮食,可以支撑他们逃入郧西大山了。

“当机立断!当机立断!”

惠登相和王光恩不一样,他和高斗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情。更关键的是他部下兵马与高斗枢全无关联,反而因为纵兵大掠而同郧阳百姓关系很差。所以惠登相一旦打定主意,便等也不等,立即组织兵马从西关城门突围逃走。

一时间郧阳城内金戈之声大作,连和惠登相相熟多年的王光恩也没料到自己这个老哥们儿居然如此果决!

他才从竹山县败逃回郧阳,这么抢了一波居然就又要逃了,也是厉害。

高斗枢则看着向西关城门涌去的混营兵马,声嘶力竭地向王光恩喊道:“拦住他!拦住他啊!惠登相可以走,他的兵马必须留下来!”

王光恩则只能苦笑回答:“大势如此,复能何为?高大人,咱们也只能走了吧!当年李自成能息马商郧深山,卧薪尝胆,伺机再起,今天咱们难道就不能学学他老李吗?唉,谁能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乾坤就会这样倒转?李来亨啊李来亨,两年前你在夷陵也不过带着五百人,今天却俨然成为一方诸侯,时也命也?”

第332章 竹溪一节帅(上)

“竹溪……竹溪!”

竹溪山区的这场夏雨,真使李来亨梦回三年之前——

三年前的自己,尚是竹溪一民夫、闯军一小卒的李来亨。那一切光景都还是这样的熟悉,他尚且能够清晰回忆起当年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幕场景,被塞入怀中的短刀,被官兵杀死的白有财,还有那时候刚刚认识的李双喜、白旺……刘宗敏!

当李来亨在竹溪县城中,被桀骜跋扈的官兵鞭打时,他又如何想得到,三年后自己就将带着数万大军回到这块初始之地呢?

白旺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心腹干将,这是三年前绝没有人能够料想到的事情;李双喜呢?他在中原闯军那里应该一切很好,李过偶尔和李来亨提过关于李双喜的情况,据说他现在是李自成帅标亲军的主将;唯独刘宗敏……

那个犷悍勇猛的粗爽豪杰,已经永远地倒在夷陵州城的血火之中。

闯军席卷荆州后,李来亨也带着谷可成亲自回去了一趟夷陵。他们两人都是两年前那场夷陵之战的亲历者,谷可成甚至亲眼目睹了刘宗敏战死的一幕。

还有陈可新也去了,他是夷陵本地人,两年前夷陵之战发生时,陈可新还是城中的团练头目,如今却成为了闯军的副都营田使和德安尹——人生的际遇和时势的变化,在这个时代确实有些让人目不暇接。

这就是明末的光景了吧?一个荒谬中映射着希望、希望中倒映着绝望的时代,崇祯十五年的大明,末世来临前最后的一个暮夏。

李来亨和谷可成在夷陵祭拜了刘宗敏的陵寝,悼念了这个本该在闯军历史上留下最光辉一抹色彩的悍将。

悼念的文书出自陈可新的手笔,说来陈可新对刘宗敏其实很不熟悉,不过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和白旺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了许多关于刘宗敏的故事,知道了这是一个很富有水浒色彩的梁山人物。

在他的如椽大笔之下,刘宗敏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樊哙、张飞和程咬金,甚至于有了几许常遇春的风采。

李来亨心知这本不是刘宗敏的真正面目,但他并非像谷可成那样,是真正憧憬和尊敬刘宗敏的真诚之人,而只把刘宗敏死前对自己的器重,当做了一种政治上的资本。像李来亨这样的人,本来就不大可能纯因感情的意气行事,所以他也没有再加纠正陈可新手里的那篇悼文。

至于谷可成,要让他听明白四六骈文的难度,或许比让李来亨成为一个怀抱赤子心的真诚之人,更加困难许多。

但抛开这些来说,李来亨和谷可成在夷陵的祭拜,确实成为了一幕令闯军战士们都心驰神摇的场景:刘宗敏钦定的闯军接班人少虎帅,还有刘宗敏最器重的副将谷可成,他们在刘总哨牺牲的地方、在闯军曾付出过血的代价的地方,以这样隆重的胜景和这样无与伦比的强大军威,宣示了这两年来闯军道路的正确性!

夏雨更增添了这一幕场景的神性和魅力:

李来亨依旧戴着那标志性的红缨毡笠,只是在他扬武蓝的披风外,又添了一件防雨的蓑衣。列队排立在李来亨身后的战士们,以亲军标的头领张皮绠和王得仁为首,全部穿着深蓝色的罩衣战袍,外披雨蓑,头戴笠盔,于雨水中一动不动,仿佛山岳,又像黄河中流的砥柱一般。

军威如此,确实使人折服。

风雨微动,一层寒意让李来亨的精神更为清醒。他注目着郧西层叠的重重大山,想到了死在竹溪县的白有财、死在夷陵州的刘宗敏,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牺牲的闯军战士。

他们付出的很多,可得到的东西尚不足以扭转历史的大势。

拜别刘宗敏的陵墓以后,李来亨把湖广的一般性政务基本移交给了陈荩、白旺、高一功这三个节度使处理——也是在他抵达竹溪县的前一天,张献忠果然如李来亨预料的那样,放弃了武昌城,卷甲南下湖湘大地。

早已经在武昌城外隔江环伺的马宝,立即就和因汉口之战的战功而被提升为都尉的李凤梧,率领五千兵马,在蔺养成的水师配合下,轻易渡过大江,不战而取了湖广最为重要的首府城市。

首节 上一节 29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