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11节

明军则在马牧集四周迅速挖掘了两重壕沟,壕沟中还遍插竹签,两重壕沟之间另外还树立有临时搭建的鹿角工事。

这种土木工事本来是李来亨的特长,他在鄂西和河南的几次防御战中,都用这种办法以较少兵力牵制了大量明军。所以这种防御战术和工事形式,早就已经在闯军之中蔚为流行了。

袁时中长期跟随李自成合营作战,对闯军的军事战术特别熟悉,自然也掌握了这种临时修建土木工事进行防御的战法。

此时小袁营在马牧集迅速展开兵力,掘重壕、立坚壁,陈永福又在集镇里集中了大批火炮、火铳一起进行防御。

枪炮齐发之下,郝摇旗几次进攻都未能得手,反而使得宝贵的战马与骑兵战士死伤不少。

郝摇旗经过这么多的战事,早已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绝不会再因为个人的好恶和冲动就进行无谓的意气之争。

他见到骑兵攻坚失利以后,马上就意识到了明军在马牧集聚集的兵力不可小觑,绝非自己如何拼命、如何勇猛、如何不怕牺牲就能够打下来的。

所以郝摇旗很快就把部队撤了下来,为了给后续到来的闯军攻坚兵团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开战形势,他又在监视马牧集的同时,将部分骑兵散开进行侦察,并亲自带领数百骑切入马牧集和归德之间。

也算郝摇旗的运气好,归德军民正在急哄哄地撤退之中,从归德府城撤往马牧集的一路上到处都集满了心怀冤望、乱成一团的绅民。

郝摇旗纵骑奔驰,冒险切入敌后,正巧就撞上了陈德和袁时泰掩护着撤往马牧集的大队绅民。

郝摇旗从这支队伍惊人的车辆数量,还有那些大车车轮在泥地里压出的一道道极深的车辙,判断出了这肯定是一支运载着归德财物,逃往马牧集的队伍。

这样的一支队伍,虽然有陈德、袁时泰等悍将率兵保护,可以他们的兵力,绝难做到处处完好。

陈德所部明军部队并非河南镇的精锐,此时河南镇精兵悉数皆在马牧集防守,陈德手下只有一些他父亲挑剩下的二流杂兵。

只凭这些兵马,又是在这样的大雨天气里,要将绅民们保护周到,实在太困难了!

虽然陈德和袁时泰的兵力多于郝摇旗,可是他们正处在行军状态,队伍里又拖着大量绅民,因而郝摇旗毫无惧色。

这员如山岳般高大的猛将越发显现出了他的成长,郝摇旗把枣木大棒指向陈德所部和袁时泰所部衔接的位置,对部将笑道:

“小袁跟陈永福厮混了一段时间,怎么这么不晓得用兵了?居然把兵马和平民、辎重混在一处行军,连咱们义军最起码的安置老营行军之法都忘记了!”

郝摇旗身边的亲兵小声答道:“小袁应在马牧集,这边的主将我刚刚掠阵时看着眼熟,似乎是陈永福的那个儿子小总兵陈德。”

“嗨!管他呢!”

郝摇旗指着陈德和袁时泰两支兵马的衔接处,明军官兵和小袁营将士的气质、队列、阵伍都截然不同,一望可知谁是谁。所以郝摇旗一眼就看出了这两支军队衔接不稳、队列混乱的地方,下令道:

“小袁不会用兵,前途不久啦!俺先带兵冲锋,大家直冲陈、袁二营衔接处,另留一百骑掠阵策应……都跟老子上!”

郝标精骑如一道旋风般疾驰而进,他们飞奔似地将雨水形成的屏障切开,长矛挺立,锋锐的金属枪头指向明军队伍之中。

袁时泰麾下的小袁营兵马素称善战,只是士气低落、器械又较明军和湖广闯军落后。可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德那些河南镇的辅兵根本不顶用,几百人的阵伍居然让郝摇旗一冲就垮。

关键时刻还要小袁营自己顶上去!

袁时泰也是一个狠人,他下了马,在雨中袒露双臂,手持两手握柄的大刀,上斩人、下砍马,轮转如飞,悍勇非常。

在袁时泰的鼓舞下,小袁营亲兵也竭力维持战线,把郝标骑兵的猛冲格挡在车队以外。

双方在大雨之中搏命厮杀,明军队伍里因为有大队的辎重和绅民,根本无法做到任何行之有效的机动动作,队形就像是一片散开的面饼一样,全无一点聚力和主动性,完全是任人揉捏。

郝摇旗所部精骑则不仅掌握有机动优势和进攻的主动权,而且还利用河南镇和小袁营两部协作混乱的空当,突破了陈德的防线,一部突入纵深之中,制造了巨大的混乱以后才安然撤出。

只是郝摇旗手上只带着几百骑兵,兵力相对于陈德和袁时泰处在极大的劣势之中。

他知道现在闯军能够随意掠阵冲击明军队列,完全是因为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没有反应过来,加之天气原因使得陈德难以掌握闯军骑兵队伍的全貌。

所以当闯军取得一定战果以后,郝摇旗便断然下令撤退。袁时泰本想带着小袁营的将士追杀过去,可是明军队伍里的那些有名士绅已经惊惶恐惧到了极点,他们百般劝阻,坚决不肯让袁时泰分兵追击。

这时候陈德虽然也已经渐渐发现了郝摇旗的兵力很弱,可他出于大局考虑,也感到还是应当以持重为主,尽快撤去马牧集和陈永福、袁时中汇合才好。,

所以也拒绝了袁时泰的要求。

袁时泰只能愤愤收到,带着一股怨气低声道:“我们到底是来打什么杂的?这投了朝廷,还不是处处低人一等?还不如在闯军的时候,好歹大元帅就是要排挤我们、打散我们、吞掉我们,也不会这样明目张胆。再怎么说大元帅也是把表面功夫做足,从来不会这样对待咱们弟兄!”

第356章 炮标就位

郝摇旗在大雨中突袭得手后,并不恋战,迅速就把部队撤回了马牧集附近。这时候闯军主力也渐次抵达,李来亨亲自带着李世威等炮标精锐部队赶到了马牧集附近,做迫降陈永福的准备。

李世威的炮标是湖广闯军的真正精华所在,李来亨几乎把所有八斤以上的重炮都装备在了炮标之中。

这些重型火炮有的来自于缴获,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湖广闯军的自造。

随州、襄阳等地,在闯军的精心经营之下,在营庄制带来的丰厚粮食基础之上,又以公私合营的办法,与许多选择了接受营庄制、接受把田息收入拿去投资工商业的士绅合作,建立起了许多大型工坊。

这些工坊虽然并不直接承接闯军军械的制造项目,但它们的繁荣发展也为白鸠鹤主导下的军器院提供了更为丰沛的物质基础和更广泛的选择范围。

随州和襄阳的许多军器院工坊,都和这些公私合营的工坊存在合作关系。这也把易道三等一群汉东士绅,越发地捆绑在了湖广闯军的战车之上。

炮标就是现在湖广闯军强大物质基础的最大象征!

炮标的火炮数量,虽然还不及孙传庭整顿以后的秦军车营。可是炮标的火炮在质量上比起秦军车营就具备了不少的优势。

军器院负责重炮制造的总监张光是精通数学的天主教徒,闯军占领武昌以后,张光又请来了两位在武昌活动的耶稣会教士,帮忙计算出了新的火炮模数。

明朝虽然也有《火攻挚要》等书介绍了火炮模数这种新知识,可是终究未能获得广泛的传播。这就使得明军的火炮铸造,依旧需要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工匠的经验,缺乏真正科学的体系。

这种情况下,像秦军车营的火炮,要么是因为采用“倍装法”,装填了超过身管应力极限的火药,浪费大量火药能量,或者干脆因为过度装填造成炸膛;要么就是因为不合理的铸造,使得设计的应力水平过高,令炮壁过厚,增加大量无用重量。

闯军的火炮在工艺上事实上还无法追赶明军或者清军,可是在设计上却由于更为科学的“模数”,可以在相同的用料和重量上,表现出更高的威力和机动性来。

“大帅,炮标已经尽数到齐,只等天气好转就可以攻打马牧集。”

李世威单膝跪在地上,对着李来亨双手禀报道。他虽然在才干上表现比较一般,但是李世威对李来亨个人确实是忠心耿耿,加上李世威能力虽然有限,却也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种种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李来亨才把至关重要的炮标,交给李世威指挥。

首节 上一节 31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