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74节

皇太极咳了两声后,问道:“明国使者焦急起来了吗?”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

“哈哈。”

皇太极咧嘴笑了一声,因为病情的缘故,他的声音较往日更加低沉,他转过去对洪承畴说:

“洪先生,尔皇上这时候还敢大言赐币,要捐辽与朝鲜,就让大清国之兵去为他抵御贼寇。尔皇上为何这样的好笑?”

洪承畴眼睛直视着皇太极说:“我皇上只有大汗一人,崇祯狂悖,到底如此罢了。”

“哈哈哈。崇祯狂悖,说得不错。那朕就允他狂悖,范文程,去告诉马使,赐币之事,就像他说的一样,按我我大清助剿之师的兵额,每月以兵饷名义发下一次。但也要告诉他,为免明国诓骗大清,明国需要先交付三个月的饷额才行。”

范文程当然知道,皇太极答应借师助剿的事情,并不等于清军真的要卖血援明。

这只是一种入关的手段……

崇祯以为借师以后,只要清军在前,明军在后,那样清军前有闯贼,后有明军,就不可能倒戈一击威胁到明朝。

可悲可叹,崇祯君臣的智、力拙劣于此,何能与大汗相抗呢?

他倒不知道崇祯的借师助剿之策,其实纯是他和陈新甲二人谋划所出,连首辅周延儒都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历史上崇祯已经打算和清军议和,两次派出马绍愉使团联络皇太极,但因为崇祯一贯办正事就会拖沓的特点,直到皇太极彻底病倒,双方议和撤兵之事还没有全部谈妥。

等到皇太极病倒以后,此事搁置,闯军又以惊人的速度攻到了北京城下。结果崇祯议和撤兵的计划还没做完,就已经上了老歪脖子树了。

此时闯军提前一年攻略华北,皇太极虽然患病,但还能理事。崇祯对于议和撤兵的需求又比原本历史更加强烈,孙传庭之前又已经在奏疏中提出了议和撤兵、调关宁军去抵御闯军的策略。

崇祯则更近一步,决定既然要仿顺义王封贡,那为什么不能仿朵颜先例,借虏兵剿贼?

第419章 郭升

宋献策和刘汝魁来到德州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了。

宋献策认识李来亨的时间较晚,只在洛阳和李来亨有过数面之缘。但他耳听目染,常常听到湖广闯军种种告捷的好消息。特别是李来亨率军击杀左良玉的一事,让宋献策对他刮目相看,感到李来亨如此战绩,在闯军之中实在算是第一流的战将了。

不过总体而言,宋献策只是把李来亨当成一个性情和李过类似的人物,认为他是一员比较纯粹的战将。

宋献策想到闯军攻克开封以后,牛金星越来越明目张胆的结党行为,特别是想到牛金星和田见秀关系越来越紧密,还暗中许诺联姻的事情。

就觉得闯军之中,唐王殿下的麾下,还是要多有一些像李来亨这样别无他肠的耿直纯臣才好。

刘汝魁则是早在斩杀艾都司的军岭川之战时,就结识了李来亨。

不过“皂鹰”刘汝魁认识李来亨的时间虽然比宋献策更长,可他对李来亨的认识,还停留在竹溪小民夫的那个阶段。

在刘汝魁的心目和印象中,李来亨还是那个哀哀戚戚投奔闯营的小少年。所以他对李来亨的印象,其实比宋献策还要跑偏许多,满心把李来亨当成一个淳朴的子侄辈孩子。

至于在李来亨这里,这回宋献策来德州,不光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一批新近投奔闯营的文人。里面有一些落魄的书生士人,也有一些明朝投降来的官员。

李来亨估计这些人都出自牛金星的门下,宋献策把他们带到德州,安排到山东做官,多少让李来亨觉得有些不快。

不过总体而言,李来亨对宋献策的印象,要比对牛金星的印象好很多。

至于刘汝魁,李来亨纯把他当成一个工具人了……

这几天李来亨除了在帮宋献策和刘汝魁安置他们带来的新部队以外,就是在巡察自己麾下的部队。

虽然他知道清军要在闯军攻克北京以后才会入关,可现在闯军在整个华北地区只有七八万兵力,而且分散在从山西到山东这样广泛的范围里,总让李来亨有些担忧会否遭到敌人的趁虚袭击。

他让顾君恩把参军司的人员全部带到了德州,让行军司马和参军司加强了对部队训练计划的安排。郝摇旗、张皮绠、马宝、李世威这几支主力精兵部队,也都得到了一些补充和加强。

之前贺宏器等几个湖广新军将领到徐州增援的时候,还带过来了一批武昌新近生产出来的红夷炮和鸟铳,其中还有白鸠鹤试制的自生火铳一百多杆。

这些武器李来亨也都已经加强到了部队之中,并让顾君恩安排上相应的训练计划,务必使将士们根据熟练新武器的使用方式,训练强度要达到二天一小操,五天一大操的程度。

“少虎帅!”

李来亨突然听到少虎帅的叫法,心里有点惊奇。现在湖广闯军已经很少有人叫他少虎帅了,多是直呼大帅或者使君,只有中原闯军这边的人,才依旧叫他少虎帅。

“张洪?”

张洪是刘汝魁麾下的一名骑将,当初李来亨在叶县和刘国能作战时,张洪带着左营的数百骑兵帮忙不少。

他是一员勇敢善战,又精通骑兵战术的将领,因为当初对付刘国能的事情,李来亨对他印象颇为深刻。

“刘帅把你也派来了呀。”

李来亨呵呵笑着和张洪抱在一块:“我们马上就要到保定和刘帅汇合,刘帅真没有必要这样多此一举。”

张洪则回答说:“我们刘帅是听说少虎帅在砀山之战损失了不少骑兵,他说少虎帅现在要弹压山东,肯定骑兵吃紧,才让刘将军和我带一队骑兵来此支援。”

“原来如此。”李来亨挑眉道,“刘帅对砀山之战是怎么说的?”

“唐王殿下对砀山之战不是很在意,只有我们刘帅听过砀山之战的情况以后,特别重视。他认为东虏骑兵之劲强,更在闯军三堵墙之上,若不小心应对,将来必遗留大患。”

“刘帅能这样慎重地看待砀山之战,那就不枉我的一番苦战了。”

李来亨没想到自己在砀山之战打败了清军,没有引起李自成的重视,反而让李自成因此更加轻视东虏的战力。反倒是刘芳亮听过了砀山之战的过程,特别是听到清军骑兵的战法情况以后,对东虏战力特别重视。

张洪接着说道:“刘帅即将北上保定,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东虏一支兵力尚且逗留在京畿附近。若东虏骑兵真如少虎帅所言,那般犀利,保定就在畿辅之侧,我们北伐可要小心些了。”

站在张洪身边的还有一名将领,他看起来约莫三十多岁的样子,和一般闯军将领那种草莽的气质有些不同,整个人看着十分沉着稳重。

他接着张洪的话说:“近来畿辅大疫,民人死者十七八。孙大人……孙传庭的三万秦兵,我估计短时间内是不敢轻易出动的。虏兵大抵也是如此。现在到处瘟疫横行,大军草率出动,很可能因为疫疾死伤过半。”

李来亨听这人说话的时候,先是称呼孙传庭为孙大人,心中一动,估计他可能是官军投降的将领,便问道:“这位是?”

首节 上一节 37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