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391节

同样在随营学堂接受了楚闯的军事教育,同样成为了闯军中新锐的青年军官,同样在一场敌众我寡、实力悬殊的战斗中,将要牺牲于建奴的刀枪之下吗?

“闯军将士,虽死无憾!”

李玮群并不知道在许多年后,当刘希尧被困在粤桂山区里抗清,还反被南明官军追杀,被那些自诩历史审判者的南明遗民污蔑为白毡寇的时候,他同样如此怒吼过。

还有茅麓山那些奔赴火焰中自焚的人,闯军的战士拥有一份最大的荣耀,就是他们是在大陆地区坚持抗清到最后时刻的战士们。

此刻闯军和清军之间,尚未产生如此深刻的仇恨。但对李玮群个人来说,仅仅是好友洛彬死于清军之手这件事情,就足够激发他的斗志了。

数十名闯军精骑开始加速奔驰了起来,李玮群身边的骑士们,约有一半是他的同期战友,另一半的资历则还要更新一点。

相比较百战余生的清军劲卒,他们都堪称沙场上的新人。可是当这几十个新人,拼凑成三个密集阵的时候,当三个骑兵分队形成一堵墙的时候,那些经验老道的满洲骑士,便骤然间发现,过去的经验在新的战争中,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冲过去!”

李玮群将面甲放下,他低吼一声后,将长矛平放,指向敌人。其他闯军骑兵也都如法炮制,几十支长矛的冲锋,隐然却有了一支军队的气概。

满洲人本不把这样的一支小队伍放在眼中,他们只觉得这几十个骑兵,应该像张汝行那样,完全束手待毙等死才好。

可是……可是他们居然集中起来,还向着无敌的大清铁骑发起了反冲锋!

冲在最前面的一群满洲人简直怒不可遏,他们纷纷挥舞起武器,三三两两地向着李玮群一队人马冲了过去。

可惜天寒地冻,不能使用弓箭,这极大削弱了清军的优势。三三两两、零零散散冲过来的满洲人,便成为了主动被宰割的猪羊,他们本想摘取果树,却不料一头撞在铁壁之上。

双方接触的瞬间,闯军仅亡去四骑,而满洲人已骤然落马近十人!

清军大吃一惊,仓惶之间队伍不得不进一步向两边拉开,密集的清军骑兵大队继续向两翼蔓延,形成一个更大的八字。

李玮群则从八字的中心向前猛冲过去,譬如分开大海一般,直切敌阵之间。

这时候北撤的那一小队人马,终于寻得战机,脱离了战场。李玮群终于半松了一口气,他们留下来的这几十人,互相看了看身边的战友,见到对方都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才确信没有一个人因为自己被抛下而感到怨怼。

这一点对他们的士气,当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清军两翼终于重新开始合拢起来,阿山对他们迟缓的战斗相当不满,他极欲带着身边的巴牙喇甲兵立即冲阵,但却被何洛会劝止住了。

何洛会低声道:“不要忘了砀山之败!谭泰是何下场?我们可不是大汗面前的红人。流贼多狡诈,不能轻出白甲,以免万一。”

阿山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放弃了增加兵力筹码,一举碾碎那几十骑流贼的想法。反正现在阵中满洲步骑数百人,对付几十骑,还不是轻轻松松?

何必多虑?

他的想法倒也没错,闯军骑兵在第一阵墙式冲锋震撼清军以后,随着两翼清军合拢过来,战场机动空间缩小,李玮群等人陷入到不利的肉搏厮杀里以后,形势就急转直下。

李玮群看到许多袍泽英勇地战死,止不住热泪滚流:“端的是一群好兄弟!”

“李部总说的什么话?俺是陕北人,杀鞑子本来就杀的痛快,死了亦不怕!”

“一天吃三斤馍,成日放大话。咱们还能杀出去不?”

“鞑子没有全扑上来,是要盯着咱们突围,还是害怕咱们有后手?”

“甭管是啥子,今天鞑子没有一口气扑上来吃光咱们,就是他们倒咯大霉!”

“鞑子到李大帅屁股后面来,到底要搞啥?”

战士们在激战的空隙里,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之间,反而点清楚了李玮群的思维,鞑子绕道迂回,显然是为了袭击闯军的后方,或者切断粮道。

他骤然想到已经被击溃的张汝行一部,鞑子只要从张汝行那里拷问出情报,他们就能知道闯军炮标的具体位置……

李玮群突然间感到不寒而栗,自己拼了命协助战友北撤,显然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应该向南突围,把消息先传递给顾君恩才对!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沉着道:“弟兄们,听我一句话。趁着鞑子以为咱们有诈的档口,咬住一口气,往南突围,只要冲出去一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把消息带给顾司马,就是咱们赢了!”

===

书友群又又又被爆破了,换了新的:540348214。请大家杜绝剑阵讨论

第437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

白沟河上广袤的战线,终于在清军五千步骑加入的瞬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群群辫子兵凶猛地闯入战场,他们曾经是明军官兵心底最可怕的噩梦,却在此时成为了吴三桂所仰仗的希望。

这相当讽刺和荒唐,却又是明末乱世的一大现实。

刘芳亮以最快的速度奔入阵中,他在冲击敌人大炮阵地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清军的动向。所以刘芳亮返回闯军战线以后,一发现李来亨不在中军的位置上,便立即复入阵中,以左营招牌的骑兵队伍,逆向迎头撞在清军步骑冲击的必经之道上,保住了闯军的侧翼。

而陈永福,这个不为李来亨信任的降将,这时候却做出了对整场大战而言相当重要的决策。虽然具体而言,真正的决策者是方以仁,但方以仁毕竟不是一个武将,缺乏具体指挥和组织士兵作战的能力。

所以陈永福的作用,依旧不可低估。

他及时把中军兵力投入冰面战场之上,这本是李来亨保留在手上,准备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预备队。但在清军突袭白沟河以后,闯军形势既然已经处在被动状态,就不能再期望一锤定音式的大胜。

陈永福及时组织预备队增援上去,配合刘芳亮的逆势反冲锋,总算是顶住了清军骤然的第一波突袭,稳住了闯军的整条战线。

李来亨一手擦掉脸颊右侧的血沫,喃喃道:“险些……险些重蹈覆辙!”

满洲人的野蛮和悍勇的确可怕,阿巴泰留在手中的这五千步骑,实力比之砀山之战时谭泰、鳌拜等人的那一支精兵,丝毫都不逊色。

而且砀山之战时,清军五千兵马在会战之前受到了层层阻击和削弱。

可这一回,却是闯军受到了极大消耗,清军却是以逸待劳,主动选择了一个相对有力的时机展开突袭。

当然,不得不说刘芳亮逆袭清军炮兵阵地的一击,打乱了阿巴泰用兵的节奏。按照阿巴泰的本意,现在显然还没有到清军投入战场的最佳时机。

阿巴泰多多少少对流贼依旧存有轻蔑之意,砀山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满洲人的骄狂自大。所以他才会分出九千兵马迂回闯军后方,试图一战取得最大的战果,争取一口气全歼,或者至少歼灭掉闯军五万兵力中的大部分士兵。

这样大包大揽的作战方针,结果就是阿巴泰留在手上的五千步骑,虽然实力确实可观,却又不免捉襟见肘,难以顾及到白沟河庞大战场的方方面面。

首节 上一节 39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