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15节

“慈不掌兵……田见秀一介愚夫!”

李辅明还是冥顽不灵,但是李来亨现在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这个老顽固了,就干脆令方以仁将李辅明先行关押起来。

闯军在打扫完白沟河战场以后,降俘官兵和八旗兵以数千计算,缴获的大炮军资更是堆积如山,不可计数。这些东西,也需要李来亨花费许多精力整理一番。

所以当他获悉明廷的借师助剿,并非仅仅着力于保定一点,而是兵分两路,甚至极可能是以偏师攻保定,主力取山西以后,当然就感到巨大的震惊。

为了防止闯军过度冒进,深陷到明清联军的重围里,李来亨赶紧下令撤回了早已冲过白沟河的数支部队,全师返回保定附近设防。

张皮绠已经向山西一带派出大量骑兵打探消息,顾君恩闻讯以后,除了赶紧催促李世威赶到保定巩固城防以外,也在积极联络怀庆、卫辉、德州等等闯军后方州县的消息,要求他们在巩固地方的同时,尽力增派援兵北上,确保闯军在保定的这一突出部。

“如果山西大败……我们在保定,就好像是一支利剑一样,突出闯军战线,直刺入联军胸膛,势必成为崇祯和皇太极的眼中钉呀。”

李来亨回到保定城中的临时帅府行辕,召集诸将,展开大卷地图,重新商议形势骤变的华北大局。他忧虑着山西方面的战况,焦急之色显露于形表,手指连连敲击在地图上大同的位置,沉声道:

“姜瓖原本就是明朝的大同总兵,他在宣大边军中威望极高,绝非现在留守大同的闯军制将军张天琳可比。田见秀在山西还有二三万战兵,又控制不下此数的宣大降兵,河东表里山河,理论上孙传庭即使真的取得东虏全力帮助,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取得很大战果。可是……可是我就是担心姜瓖此人!”

陈永福自己就是降将,所以听到李来亨如此直接地直斥姜瓖恨不可靠,脸色就十分微妙起来了。方以仁赶忙拍了拍陈永福的手,转而对李来亨说道:

“殿下仁厚宽和,古来少有。我听说殿下在山西和陕西两省,对于投降的明军将领,大多允许他们照领本部兵马。像姜瓖此人,因为特别反复,府主又几番写信警示,唐王殿下已经没有允许他照领旧部,恐怕不至于危及山西的边防情况。”

李来亨叹了口气,先对陈永福说道:“陈将军是我之股肱,又是王臣和温故的老友,你们三陈皆是魏征之辈,在我心目里岂会和姜瓖这等反复之人相同?陈将军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只是担心姜瓖在宣大为将已久,势力根深蒂固,绝不是一朝把他调任就可以解决的。

而且田帅和张天琳,都是和殿下一样,素来以宽仁著名……不审时则宽严皆误,我只担心苻坚往事,会再现于今天啊。田帅自认为可以靠宽仁待人笼络这些明军降将之心,可是陈将军你是最熟悉他们的,你以为这种笼络真的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吗?”

陈永福默然良久,无奈道:“今日武人,大多跋扈,只看是否有利于自己,又怎么会有几人在乎恩义?”

“唉!”李来亨连连摇头,“苻坚宽待姚氏和慕容氏,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田见秀不听我的建言,实在……实在愚蠢!”

陈永福无话可说,方以仁心中却暗道:府主啊府主,你在豫东迫降陈永福,收编明朝降军降将,一点都不克制自己。像这样的做法,肯定会传到田见秀的耳中,他再看到你写来的书信,心中恐怕只会有一个想法,前营竭力收编明军实力,却要“建议”我老田杀姜瓖,难道不是李来亨想要压制田见秀等人发展实力吗?

如此对比,就算不说田见秀的宽和性格,他也肯定不会听从吧!反而会因为看了李来亨的书信,更加信重姜瓖才对。

“山西军情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万一山西有变,咱们就变成一支孤军深入畿辅,形势实在可虑。”

诸将相互观望,都对山西局势感到不能乐观。马世耀和刘汝魁都是左营旧将,他们和田见秀等部联合作战的时间较长,对田见秀等部军力了解比较深刻,对比白沟河之战中敌人的实力……

如果明清联军的真正主力,确实不在保定,而是在孙传庭指挥下去攻打山西了,那么以田见秀的军力和军事指挥才干,的确是非常难解决的。

毕竟众所周知,虽然刘宗敏死后,田见秀已经是闯军中仅次于李自成的第一重将。可他更擅长于组织后勤,使诸将敬佩的地方也主要是他的为人十分宽厚,在军事作战方面,田见秀的才具,就较为有限。

马世耀同样忧心忡忡道:“虽然右营留下了一些人在太原和大同,可是袁宗第却跟随殿下一起增援关中了……唉,田帅在用兵上,是不如袁宗第和刘帅的,恐怕也不如少虎帅。孙传庭和咱们闯军交手过几回,他在明军中绝对是第一流的名将大帅,如果真是孙传庭亲自督军,山西……局面要糟啊。”

白沟河大捷的胜利,现在已经再不能鼓舞起闯军诸将的斗志。所有人的心思都挂念到了远方的大同城,田见秀啊田见秀,你究竟能不能稳住局面?

明清联军的双线作战,实在是出乎李来亨的预料呀!

当然,东虏这样用心地帮助明朝,也是让李来亨感觉非常意外。皇太极如果不是突然发癫要卖血援明,那么在东虏过于用心的帮助下面,肯定还隐藏别样的阴谋。

“朱由检……你可醒醒吧。”

“大帅,张皮绠回来了!”

“山西到底如何情况?”

张皮绠带着数骑,马不停歇奔入帅府之中。刀枪铿锵,金戈长鸣,他飞速下马,大步踏入花厅之中。诸将从张皮绠行色匆匆的动作上,还有他焦急如焚的神色上,虽然还未听到确切的军事情况,可已经升起了强烈的不祥预感。

果不其然,张皮绠咬牙道:“大同……大同已失!孙传庭亲自督军,已陷大同,闯军损失惨重,退保太原。”

“哼,太原尚在,这还算好的了。”山西情势的发展和李来亨预测的不错,情况危急起来以后,他反倒不再紧张,只是冷哼道,“大同是代北要垒,失去大同,整个山西都会很难保全,而保定的情况也就更加危急了。”

第463章 大同之变

自从陈新甲确立了联虏平寇的国策以后,孙传庭对此虽然怀有相当程度的不满——依照他的本意,只要和东虏议和以后,把关宁军撤入关内剿贼,就已经足够扭转大明不利的军事形势了,没有必要发展到和有不共戴天血仇的清军联合作战这种地步。

但是圣意已决,就不再是孙传庭一个地方督抚能够改变的了。陈新甲靠着联虏平寇的国策,终于取得了总制朝野的大权,成为了崇祯登极以来,权势最大、权力基础最为稳固的一名辅臣,即便是杨嗣昌圣眷最隆的时候,也不能和现在的陈新甲相比。

孙传庭对于京中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隐忧很深。只是剿贼军事危急,他能做的也只有先行讨平闯逆,再设法回京,为崇祯皇帝整理朝堂。

联虏平寇以后,首先被明廷侧目重视的是本来就正在关内劫掠的阿巴泰、图尔格两支军队。这两支大军里,阿巴泰一军与关宁军汇合,任务是南下恢复畿南,却在白沟河遭到了李来亨的激烈阻击,最终收获了一场惨痛的失败。

而另一支原本也在关内进行劫掠的清军部队,即图尔格军,在京西一带加入了孙传庭的麾下。

孙传庭比较关宁军诸将还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他并非只是一镇镇台,而是可以总制三万秦军的剿总大臣。虽然秦军未必强于关宁军,可是因为新安之战以后,秦军诸将以高杰为首,全都和孙传庭靠拢求生,令出一端,所有人为生存而战,为打回陕西而战,战斗力反而高于诸将都三心二意的关宁军。

除了图尔格一支强援以外,更让孙传庭拥有战胜信心的是,联虏平寇的国策决定不久以后,清军的睿亲王多尔衮就又带着一支大军至宣府外与明军商讨入关事宜!

孙传庭遂多尔衮此人有所了解,上一次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劫掠时,孙传庭奉命追击的就是多尔衮部。他知道多尔衮是清军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名将,实力声望远在阿巴泰之上。

虽然孙传庭本意,并不希望清军借着剿闯的机会,一再派兵入关。可是形势比人强,何况近年来清军毁边墙而入,仿佛翻掌一般容易,孙传庭即便不想不愿,又有什么办法呢?

孙传庭的三万秦军,再加上多尔衮和图尔格两支强援部队,明军的这一路兵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主力所在。

也是多尔衮从宣府强势入关,才给了孙传庭实行兵分两路,重点先取大同,以求转守为攻的信心。

孙传庭以攻取大同为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大同的战略位置特别重要,而且也是因为李自成把姜瓖从大同总兵的位置上调离以后,引发不少大同降将的担忧和不满。

这些反复小人中很有一些人和孙传庭建立了联系,把闯军在山西兵力的内幕情况通知给了孙传庭。

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强援,孙传庭即便获得这些情报,也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可是现在他兵力大增,自然就有了兵叩代北的作战信心。

只可惜因为李来亨的一封信,让田见秀变得异常信重姜瓖,还把免职以后,一直在大同活动的姜瓖给调去了太原,随时带走身边,极度亲宠。使得孙传庭反而失去了和姜瓖的联络渠道,让明清联军收复山西的计划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

姜瓖在投降闯军以前是明朝的大同总兵,威望极高。可是李自成却用张天琳取代了他,还一度流露出想杀掉姜瓖的打算,这些情况都让已经举城投降闯军的姜瓖产生了新的想法。

他在闯军和明军之间首鼠两端,一再把闯军于山西的兵力布置情报秘密送往宣府。可是近一段时间,因为李来亨反复劝说田见秀杀掉姜瓖,田见秀反其道而行,日日把姜瓖带在身边,结果就让他错失了鼓动大同叛变闯军的好机会。

不过大同边军上上下下都对闯军怀有疑虑,首鼠两端之人并非仅仅姜瓖一人而已。姜瓖被田见秀带去了太原,剩下的副将刘迁等人就纷纷行动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1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