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70节

只不过大顺军的骑兵队伍终究成军时间远远短于清军,当将领和军官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指挥和部署的时候,骑士们就只能依靠着自己战术惯性和生存本能存活下去了。

于此方面,满洲人的确比起大顺军将士存在不小的优势。

“鄂!”

谷可成的小腿上飞中一箭,鲜血直流,刹那间就灌满了他的长靴。随着战马冲锋奔驰,他小腿上的伤口就被迅速拉扯撕裂,鲜血直滴落战场,更添加了惨烈的氛围。

清军则士气复振,他们从楚闯骑兵的当头一棒中苏醒过来以后,便拼尽全力向敌人的纵深发展。屯齐仔细研究过砀山之战和白沟河之战,清军两次战败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大顺军的骑兵在士气上虽然远远高于过去明朝官军的骑兵,火力上比明军军械装备最为良好的关宁铁骑还要厉害,但在具体的马术和白刃格斗方面,经验的欠缺就十分明显了。

清军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压住敌人在火力和防护上的优势。当清军发现即将和顺军展开一场规模不小的前哨大战时,屯齐就已经和佟图赖打定主意,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着满洲各姓的严重减员,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逼近与敌人的距离。

不仅仅是要缩短两军骑兵队伍间的战场距离,更重要的是满洲勇士们要纷纷发挥其骁勇莫敌的无穷勇气,冲破敌人的队列,打破敌人的“三堵墙”,贯入其阵,形成一种战线犬牙交错的乱战形式!

屯齐稍微松了一口气,现在看来他的战术颇起到作用。满洲人吸取了砀山和白沟河两战的失败经验,当然没有照旧躺着被动挨打,而是转为以更加积极和旺盛的进攻精神,趁着楚闯三堵墙重整队形的好机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拼近战搏杀。

骑士们的长矛和大刀,弓箭和火铳,盔甲和狼牙棒,刀光剑影交错于中。一名极年轻,唇上只有小小绒毛的楚闯骑士双臂轮舞起大刀,好像转轮般飞速挺进,他的牙齿全部咬的紧紧的,双脚用力夹住战马,两手撩起大刀劈砍而下。气势的确十足,可马术就远不如满洲人了。

对面的满洲人居然将整个身体都藏于马鞍的一侧,整个人好像是横着悬挂在战马旁边一样,轻松就避开了顺军骑士的劈砍。接着当两匹战马交错而过的瞬间,八旗兵飞快把套索丢了住去,套住对手的肩腰处,用力一拽,即把敌人拖拽下马。

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任何一个骑士不幸落马,都意味着性命的终结。

顺军在骑兵战中,竟然正处在下风。

这一回轮到大顺军,被敌人以少击多而落在下风了!

清军精锐的十足善战,实在让早已做足一切心理建设和准备的李来亨感到大吃一惊。砀山之战和白沟河之战的胜利,看来实在是过于强化了李来亨的自信,当清军将领和士兵全部提起万分的审慎和战意与大顺军作战的时候,李来亨几乎有了一种鱼儿将会洞穿渔网的感觉。

他心里分外焦急着,想着自己这一支正在向敌人侧后挺进的步卒,是不是该更迟一点投入战场?

李来亨看着刘芳亮和谷可成两队精悍的骑兵,居然都迟迟未能打开局面,心里好像一团乱火飘舞,不胜焦躁,五指都紧紧捏住马鞭,满脑子都在直接进攻和继续迂回两个选项中徘徊着。

“君侯!守军竟然来了!”

李来亨听到身边卫兵的呼唤声以后,远远张望着郭升的队伍,双眼顿时一亮道:“郭将军灵机一动啊,他的随机应变!他的随机应变值得一个重重的嘉赏!”

“稳住阵脚,我们绕过去。现在直接增援上去效果也不显著,再迂回一阵,反有大用。”

郭升的那一队步卒及时投入战场,这完全是在李来亨的计划之外,可又确实契合着战局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郭升对于战场局面的发展,其预判能力就算得上是十分高明了。

这些步卒迅速增援上来,补上了刘芳亮所部骑兵的侧翼,又掩护着一部分楚闯的三堵墙骑兵下马射击。

大顺军步卒们头队以长枪结阵,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波堤拦截八旗兵的反攻,其后队则架起鸟铳,和另外一些下马使用短手铳射击的楚闯骑兵同时发射铳弹。

长枪结阵、战马掩体,郭升抓住战机,立即布列铳手,枪炮齐发。瞬间烟雾再度缭绕于战场,一大片密如玉珠落银盘的清脆响声,就一下子遏制住了清军反攻的势头。

敌阵之中爆出大片血花,又有许多满洲兵和唐通麾下的明军官兵栽倒于地。战场全局为之一遏,两军战士都因之侧目,郭升将佩刀插在地上,戟指再骂道:“继续射!”

大顺军兵力渐渐猬集过来,屯齐顿时感到了敌人的难以应付。清军骑兵左突右驰,虽然战果不小,杀伤无算,可是唐通麾下的明军已有疲惫困顿的态势,如果不是固山额真佟图赖几次亲督火线,带领汉军旗的铳手们堵住防线上的缺口,清军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崩溃的危机。

屯齐将目光投向北方,清军另一支南下兵马贝勒尼堪所部也在南下之中。尼堪战功卓著,怀来宴上就是尼堪率军围杀了秦军的高级将领们,此事以后尼堪就被天聪汗拔擢为多罗贝勒,屯齐估计,不要多长的时间,尼堪应该就会赶到战场。

虽然战局渐渐焦灼起来,李来亨和刘芳亮布置在涅槃口周围的大量垒塞营盘,其中数量不多的守军也牵制住了清军后队不少兵力,让屯齐升起一种进退维谷的感觉。

但是屯齐和佟图赖都是通晓兵事战策的宿将,屯齐年纪不大,战争履历却比李来亨还要丰富很多。他们悄然布置在顺军各处营盘盲点处的探骑,已经发觉了李来亨这一支偏师向侧后迂回的动作态势。

屯齐和佟图赖都在等到尼堪贝勒的到来,他们预计尼堪一到,形势立即就能转变。到时候清军马上就可以碾碎当面的骑兵部队,再反向包抄李来亨这一支步卒,足以轻松取得一场大胜,振奋大清的军心士气,更强化他们对于明军诸将精神和心理上的控制。

可是尼堪在哪里?

屯齐绝没有想到,尼堪竟然已经受了重伤!

第530章 流贼投降

“流贼投降了!”

尼堪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也是广略贝勒褚英的儿子。早在努尔哈赤起兵时期,他就多次领军从征,参与了建州人统一女真的战事,屡立战功。

尼堪的父亲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战功累累,有望成为储君,早年地位还在皇太极之上。但是褚英的为人,相当残暴,兼且心胸狭隘,或者说是轻狂自大,不把其他功臣和兄弟放在眼中。

这样的人物却接近于储君的位置,自然遭到无数攻击。建州人本没有立嫡以长的传统,诸弟们不满于褚英当嗣子、主国政的地位;后金开国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五人又屡遭到褚英的蔑视。

更何况褚英轻狂自大,居然想要直接剥夺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权势。这样的激进集权,是如今的天聪汗、崇德皇帝皇太极都未必敢于轻易推行的,即便努尔哈赤同样生性残暴,可努尔哈赤同样也有和皇太极类似的狡猾一面,当然知道后金还不到能够铲除宗室勋臣的地步。

结果便是双方矛盾日渐激化,使努尔哈赤不得不在长子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一个抉择。他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疏远褚英,继而又将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

尼堪的父亲还在壮年就被幽禁,死于高墙之中。他有着这样特殊的身份,也就成为了爱新觉罗宗室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物。

不过皇太极的雄才伟略,的确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皇太极深深知道满洲人在人力上的虚弱情况,所以对于一切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对手,只要现在双方不存在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矛盾,任何敌人,皇太极都愿意接受他们,并委以重任,使得人丁不过数十万的满洲诸申,能够安然渡过一次又一次濒临内战的危机。

现在大清国空国出击,任何一位贝勒诸王,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皇太极当然不能因为一些历史缘故,就将可以利用的资源放置浪费。正相反,这位手腕超群、精力惊人的君主,如今正在清军的大帐之中,排兵布阵,将一位接着一位宗王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八旗军是一具合格的战争机器,可只有皇太极才能给予其充分的润滑油,使得这具机器,能够不眠不休地爆发出超越其极限的威能来。

尼堪大军疾驰南下,他的军中和佟图赖、屯齐的情况相似,同样是一支既有满蒙汉八旗兵,又有明军附庸的混合式部队。

只是除了八旗军和明军以外,尼堪还带上了一支三顺王一顺公中智顺王尚可喜的部队。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部队,在清军之中属于单列,其实不算汉军。但又的确和八旗的汉军将领具有非常多的相似点,他们原本都是辽东汉人,和满洲政权有着血海深仇。

不过作为东江镇的余部,这些人在山东官场又很不受待见,在山东受歧视,最后兵变,又渡海投清,反而得到皇太极厚待。既然已经把明朝得罪了,而清朝愿意接纳他们,干脆忘掉千仇,死心塌地地为清朝效力。

三顺王在山东时,和孙元化关系紧密,从而获得葡萄牙红夷大炮的铸造和使用技术,给清朝带了先进的武器和战法。

现在汉军旗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红夷大炮的战法,皇太极也将红夷大炮的铸造渠道完全纳入自己一人的掌握之中,三顺王一顺公便丧失了其初投清朝时的巨大作用。

可是皇太极并没有因此就把三顺王当成垃圾一样弃置,正相反,三顺王对于清军的作用越是变小,皇太极对于他们的隆礼恩宠反而越是加倍。

首节 上一节 47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