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480节

这一夜清军大营都处在空前森严的戒备之中,即便是当年松锦之战决战前夜,皇太极秘密奔赴前线的时候,清军都没有将戒备规格提高到了今天这样严密的地步。

这是皇太极决心在自己的生命走向尽头之前,为满洲人开拓一个更加光明、安稳的未来,所孤注一掷的赌局。

自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兴兵以来,满洲人在数十年的侵明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呢?

他们获得了全辽汉民的土地、庐舍、牲畜和其他一切财产,他们将数以百万计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索伦人变成了自己的奴隶,他们在一次次的破关劫掠之中,几乎将明朝华北的确的财富一扫而空。

可是除了这些,满洲人也得到了朝鲜人深入骨髓的蔑视和敌意,这些比汉民还要怯懦和孱弱的朝鲜人,现在虽然屈膝投降,可是一旦满洲人衰弱下来,他们一定会用最快速度刺出背后的一刀。

还有蒙古人,蒙古人在和满洲人的盟约中获利良多,但他们真的甘于一种第二等附庸的地位吗?

更为致命的是汉人,即便满洲人在辽东站稳了脚,可是关内还有以数千万计算都计算不过来的汉民。这些人在明朝腐败低效的统治下,抵挡不住满洲诸申的一次次进攻,可是当他们被一个从内战中崛起的新兴政权重新凝聚起来以后,满洲人还玩得起这样的大赌局吗?

几十年的战争打光了一代满洲人的血肉,皇太极为了恢复满洲军队的人丁,一次次在白山黑水中搜刮诸申的余烬。他甚至远达黑龙江以北,直至北海,将那些索伦野人也纳入到八旗军队当中。

但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要和汉人的战争没有结束,只要还没有彻底的打垮和征服汉人。满洲人就依旧会继续流血,处于失血状态的新生民族又能存活多长时间呢?

现在汉人正在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他们的手脚好像比生长在苦寒之地中的索伦野人还要更加坚韧,他们的勇气也丝毫不比满洲和蒙古人逊色。

皇太极等不起了,他没办法坐视自己一生的功夫付之东流。

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加紧撤离!”

粗暴蛮横的阿济格作风强硬,他骑着高头大马肃立军前,一再催促将士们迅速向西行军。吴三桂、高第、刘泽清等明军将领,则都和洪承畴凑在一处,他们都对皇太极的身体状况充满好奇,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位崇德皇帝到底还能活多久?将来的天下事,到底会向何处发展?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崇祯皇帝到底在哪里?他就在皇太极的军帐里吗?为什么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人见过崇祯皇帝一面?

皇太极在这场大决战以后,又究竟会如何处置崇祯皇帝呢!

洪承畴示意众人收声,他看着夜空中的那一轮明月,还有满布于苍穹之中的点点星光,突然感叹道:

“崇祯陛下就好像是天上的这一轮明月,光照大地,千里共此婵娟,此即大明皇恩之浩荡。我记得闯贼中便有什么过天星、中斗星、天杀星、混天星之流,他们好比是满天的星光。如果乌云密布,偶尔的确会有只见星光而不见明月的时候,可是到底星光之辉,岂能比于皓月的明亮呢?”

吴三桂不知其意,刘泽清却有一些不耐烦,催促道:“太师、太师,崇祯陛下现今到底在何处?我们将来到底要跟着谁继续做事情?这边的这一位陛下,许诺倒是很多,可是咱们到今天也未曾拿过半分的好处,难道是清国当真不懂得用人?我看这样其运势也是不会长久的!”

洪承畴极严肃地斥责道:“陛下圣文神武,虽元之忽必烈不能同日而语,你这些话让别人听到,可是要掉脑袋的!

我说的很明白了,崇祯陛下好比皓月。皓月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可是陛下却是烈日。只有烈日之辉,能给你们白天的荣华富贵。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满天的星光也好,千里共明的皓月也好,都只是为王前驱。”

说罢,洪承畴拂袖离开。刘泽清暗自唾了一声,吴三桂则赶紧摇摇头劝止住他,并赶忙说服几位和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明军将领,让他们接下来一定要听从清军的部署和安排,绝不能意气用事,擅离职守。

刘泽清略有一些愤愤不平的意气,洪承畴虽然没有将此事告知于病情极重的皇太极,可这些情况也全都落在范文程的眼里。

范大学士默默记下此人,又看着滹沱河和杨村河之间这支正在以惊人速度西进的庞大军队,不能不为皇太极的天才所折服。

清军能够这样巧妙、这样从容地离开滹沱大营,向西急赴于决战的战场。绝不是皇太极的突发奇想,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玉成的奇迹。

从皇太极决心南下决战,一战而全歼闯贼的主力兵马时,此时的一切,就已全在皇太极的准备和谋划当中了。

他步步为营,做足了全盘的准备和各种预防的后手。直到李来亨成功冲入深州城以后,皇太极才终于确信,虎已入毂,天下将为清所有。

清军留下济尔哈朗带领四万杂牌部队,伪为一支大军,继续对深州城发动不痛不痒的攻城攻势。一切目的只是掩盖住皇太极西进的脚步,十几万清军兵马没有丝毫混乱情况出现,一切都是这样的有井有条。

过晋州以后,皇太极已经赶上了多铎的先锋,他没有留下兵马围攻晋州。晋州守军不值一提,清军即使败北,皇太极也有信心不会被晋州守军牵制到其后撤的步伐——何况在他的眼中,此战绝没有败北的余地可言。

十五万清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在河北的土地上践踏起铺天盖日的烟尘。从天空的视角向下俯视,这已经是一支足可以改变地形地貌的大军了,他们的所经之处,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动摇。

满洲人逼近真定以后,沿途便不断放出深州被围已经危在旦夕的消息,并百倍夸张其兵势,不断放出号称百万大军的布告牌,目的毫无疑问在于给顺军造成一种致命的威胁感。

第541章 暴毙之忧

顾君恩也很犹豫。

李来亨虽然在真定城里留下了精明强干、胆大心细的陈永福,还有足足二万余人的守军。可是他也和刘芳亮将真定城里大部分的骑兵抽调一空,使得清军大队兵马逼近真定的时候,城内守军严重缺乏趁敌立足未稳进行反突击的力量。

皇太极来势浩浩荡荡,声称将兵百万,顾君恩当然知道敌人的兵力绝没有宣称得这样夸张,可从种种迹象来看,清军战兵亦有十余万之谱。

不管是百万大军,还是十多万战兵,都不是真定城二万守军所能抗衡的力量。

现在的真定,要怎么办呢?

城内的氛围有些肃杀,但多数人还抱持信心。因为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同样率领着一支近于十万人的顺军主力,早就从太原出发,估计不长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冲出井陉关,抵达北直隶。

只要这支大军冲出太行山,清军就绝没有什么更多的暇余来围攻真定了。

相反,真定守军却可以和李自成的亲统大军里应外合,夹击敌人。

陈永福因此坚持己见,认为顺军的布置十分得当。虽然现在真定守军已经削弱至了两万人,但真定是府城,城池坚固森严,陈永福接管防务以后,又备极加固城防,早就化全城为垒塞,势如金汤,清军短时间内是没有丝毫可能危及城防的。

他信心满满,和儿子陈德一天间好几次亲自到城头上巡防,全无畏惧之意。对于顾君恩过分的忧虑,陈永福则为之宽解道:

“陛下英明,早已统十万大兵出太原。短则一日,多则二日,我军兵马必将出关。顾司马,你想深州城不过一座小城,守军兵力又不过我们的半数,一样抵挡住清军好几天的猛攻。

现在清军先攻深州不克,士气已经衰竭,攻城器械、精锐兵马,想必也都死伤不少。

真定城又比深州坚固得多,我们所做的防备,应该也比深州森严许多。我现在只怕皇太极不肯放手来围攻真定,否则若清军真的敢于孤注一掷猛攻真定,咱们只需坚守一日或两日时间,陛下正可以统率十万大军,出井陉口侧击清军。

若真如此,则天下大势,可定矣。”

陈永福是一名惯于守城的资深将领,他的防守战经验比之博野保卫战的功臣顾君恩,还要丰富许多。陈永福的宽解,多少安慰了顾君恩有些动摇的内心。

可是总有一种阴霾旋绕在顾君恩的头上,使他感到事情绝不像是陈永福说得这样简单。

“皇太极亦戎狄之中有数的狡酋,陈将军明白的道理,为什么皇太极会想不明白呢?虽然真定守军已经被削弱许多,可二万守军加上一座备极加固的真定城,也不是十万清军几天就能攻破的。

真定之无虞,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皇太极会看不明白这一点吗?随侯过去常说当今天下,最高明的军事家,无过于皇太极此酋。以皇太极过去历战松锦的手腕来看,他怎么会将十几万清军,轻易置于这样脆弱的地位中?”

首节 上一节 480/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