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561节

“恕臣来晚了!”

李来亨摇摇手道:“无妨,让你们晚点再过来本来就是孤的要求。虽然说是以防万一的准备,但是事情不到完全激化的地步,孤绝不能对大顺军的兄弟同袍们用武,否则无论对错,都将影响到孤在军中、在将士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李来亨当然不至于托大到单骑闯阵的地步,其实在他说服乱兵离开的同时,孙守法就带着数百甲士埋伏在这附近。万一有事,亲卫骑士们会先保护好李来亨,接着孙守法肯定就会杀出来平定叛乱了。

不过孙守法并非大顺元从,李来亨也非常看重自己在顺军内部基层将士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还是更愿意冒上一点点风险来处置此事,而非以武力弹压。

只是在孙守法看来,这种处理方法,势必将会纵容将士们桀骜张狂的风气……

李来亨接着又问孙守法说:“张皮绠去潼关了吗?”

“张帅已带兵前往潼关布置防务了。”

“嗯,这很好。”李来亨不禁露出一点欣慰的笑容说,“张皮绠在潼关,高一功也赶回襄阳坐镇,苗里琛和贺镇在汉、郧,郭君镇、谷可成、郝摇旗还有马宝在山东。楚闯精兵都在抵御鞑子南下的第一线,暂时来看防线还很稳固,我估计清军内部也即将生变,多尔衮大约不会在这段时间南下侵我。”

孙守法则有些不安地说:“殿下在开封的卫兵只有几百人,最近因为老兵们不满监国处理曹营叛贼的力度,闹事的人很多,区区几百护卫,实在太不安全了吧。”

李来亨大笑道:“孙守法,你在想些什么?这里又不是前线,这里是开封府啊,能有什么危险?在开封哪里需要什么护卫,再说孤义父的兵马在开封尚很多,实在无须多虑。走吧,我们先去行宫一趟,你派人去将乐山也叫来,事情都快要来了。”

“是,殿下……只是,殿下,最近兵变闹事的情况越来越多,东虏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真的会有这么多人脑子如此不清醒吗?而且我观此辈乱兵,一回行事比一回猖狂,或许殿下不应该再继续纵容他们了。”

李来亨脸色略有一些阴沉下来,凝神看着孙守法说:“孤自有主张。”

孙守法双手握拳,低下了头,还是规劝道:“殿下,万一此事背后是有什么人在煽动,我实在担心将要酿成大乱。”

“这不可能。”李来亨严肃地说,“大顺军里够资格的大将,没有一个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无非是一些人不满我们处置曹营叛贼不利罢了,不过这没关系,孤已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公布这个办法出来,我想至少一些人怨恨我和曹营的姻亲关系,说我是因此去刻意庇护曹营叛贼的事情,将不复存在。”

李来亨很少露出这样严肃庄重的表情来,可见他是不容任何人挑拨大顺诸将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李自成身故、大顺新帝尚未确认的情况下,维护大顺军内部的团结,是李来亨现在绝不能掉以轻心的一件事情。

他要求孙守法不得在外人面前声张这些不合时宜的话语,又安排甲士护卫好幼辞。不过想了一会儿,李来亨似乎觉得这些甲士保卫宅邸力度还不够,便又说:

“刘师傅与我最为亲密,他麾下有一位统率三堵墙精骑的骁将,叫做张洪。你去找一下左营方面,让张洪带一支左营的精兵来保护幼辞,以免这边兵力不足,应对不好时局变化。”

孙守法不明所以,但还是答应下来晋王的要求。接着晋王便重新穿戴好衣甲,跃身上马,与几十名亲军骑士一起赶去高太后和罗颜清暂居的开封行宫那边。

开封的大顺行宫是由明朝的周王府改造而来,周王府本来就是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它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面的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内城墙高五丈,上有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面有门,大体和宋代皇城规格范围一致。

开封周王府有如此宏伟的规模,这是与周王的地位、古都开封自身的条件和历史以及主持周王府建设的当事者等诸多因素有关。

开封城的大小,从唐五代到明清无大变化,到了明代仍是河南省城,可谓河南第一大城,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而堂堂的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大,到了明末,河南府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府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福王虽备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但位于洛阳城中的福王府规模,与开封的周王府相比,确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第634章 小徽柔

李来亨带着几十名亲卫到达开封行宫外面,便下马步行,将护卫也全部留在宫外。他不携带武器,但还是穿着盔甲进入宫室内。

不久前田见秀、牛金星、张鼐等人以参与大顺元从诸将军议的理由,自太原前线返回开封,他们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筹码,便是当时也在太原的高太后。

毕竟永昌天子驾崩以后,高太后不论是其法理身份,还是依靠这些年来执掌老营建立的种种恩德,于大顺军将士的心中都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牛金星看来对高太后寄望很深,希望打出这张牌来增强他们的地位。

可是高太后回到开封后,却在李过的安排下迅速离开了田见秀的府邸,住进了由明朝周王府改建而来的开封行宫中。

牛金星没有想到在太原时表现得温顺而无主见的高太后,一回到开封,立即就以强硬的态度挣脱了他们的控制。

时局因此产生微妙的变化,也是从这时开始,开封城中借口清洗曹营余孽而发起的小规模兵变,数量越来越多。

李来亨穿戴全副铁甲,虽然他将马槊、弓箭和手铳都留在了宫门外,但是腰间依旧佩戴着永昌天子的遗物花马剑。

晋王步速很快,两边带路的宫女都已经赶不上李来亨的速度。他是这样雷厉风行,使宫人都感到一股强大的压迫力,与过往展现的那种亲和姿态,隐然有不小的区别。

“颜清的身体还好吗?”

李来亨直入宫室,开门见山问起了罗颜清的身体情况。也是因为开封城内小规模兵变不断的缘故,李来亨担心如果让罗颜清对这些变乱知情,将大大影响到她的身体情况,所以才和李过商量讨论后,决定让罗颜清先住到太后宫中。

此时李过和高太后都在行宫里,顾君恩因为一直领衔参军司的班子为李过处理案牍公务,所以此时也在宫中。

李来亨看到顾君恩,还有参军司的其他年轻参军曹本荣、周昌等人也都在这里,心中便安定踏实了许多。

高太后看着李来亨,和蔼又慈爱地微笑说:“御医说她身体很好,虽然在关中受到一些惊吓,但大体无碍。生产时间很可能就要到了,来亨,你要多陪陪颜清。”

李过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指不时敲击着椅子的手把,神情悠然,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遥远的问题,甚至没有注意到李来亨走近了过来。

“义父?”

“啊。”李过慢慢回过神来,他依旧是一副十分克制的样子,脸上古井无波,看不出在想些什么,“来亨,你来了。”

“义父在想前线的军事吗?”

李过没有直接作答,他挥手召来顾君恩,说:

“我大顺军中善战之士很多,但如顾司马和曹参军这样长于案牍之人还是太少。来亨,这段时间你幕中这些僚客姑且先借我用一用吧?如今大顺的战线沿着黄河两岸,纵横数千里广,军务之多,人力难以清理,还是需要这些人参与军机,为我决大事、掌文案,才能处理好朝堂的公务。”

李来亨看着在李过面前表现十分低眉顺眼的顾君恩,心中暗笑数声,坦然说道:

“其实我幕中有二士,顾好直善决军机,方乐山专理案牍。不过义父既然已经用惯了好直,就先让他带着参军司人马随义父左右,处理公务好了。”

顾君恩一边向李来亨眨了一下眼睛,一边向李过拱手说:

“掌行文案,其实我与乐山,比之牛太师都远远不如。先帝已设有平章政事、天佑殿大学士和六政府尚书,一切案牍公务,交牛太师处理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李过自己给自己倒了半杯茶后,一饮而尽。他笑了笑,说:

“好。启翁刚到开封不久,很多事务还不熟悉,一段时间后,等启翁熟悉政务以后,你们再将案牍公务移交给六政府吧。”

高太后看李来亨一入宫,第一时间没有去看望即将生产的罗颜清,而是在这里和李过、顾君恩又谈论起了政务,略有些不悦地说:

“补之你现在是监国,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也没有办法。可是刚刚和二虎处理完军务,难道现在又要忙着和来亨处理政务吗?你自己忙着就算了,来亨是马上要当爹的人了,总要让他去看看颜清吧?”

李来亨好奇问道:“二虎叔来禀报什么军情吗?”

首节 上一节 56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