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694节

这是凭什么!

孔有德心里咬牙启齿,如果战争的前景十分乐观和明朗,那他根本不会在意满洲宗室的这一点小小歧视。

毕竟当大清胜券在握的时候,不要说贝勒爷们瞧不起你,就算是贝勒爷们要割你的头发、抢你的女人,大家还不是屁颠屁颠、争先恐后地要给贝勒王爷们做包衣奴才?

范文程的妻妾被多铎强行夺去,他还不是一样效忠大清嘛!

但是。

今时不同往日,徐州城里的守军是如此坚定,让孔有德想到了当年在松山死守的明军,甚至比那些明朝最精华的关宁军还要更加坚定善守。

环壕之外,屯兵在茶城的李来亨大军,更是早就因为砀山、白沟河、深州三场大战,在清军中留下了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声。

今天李来亨亲提八万精锐之师,要与清军决战。小闯贼来势这样的汹汹,清军外无强援、内无粮秣,真的能够抵抗得住吗?

即便能够战胜李来亨,孔有德估计清军要付出的伤亡代价也会十分惨痛。

这样不乐观的战局里,孔有德的心理平衡当然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以前只要满洲大兵出阵,大家很容易就能打胜仗,他自然能够忍受满洲人的歧视。

可现在满洲大兵一再被李来亨打败,早就不再神奇。

今日的战局,多尔衮的部署又明显是以防御为主,更需要依赖三顺王的军队。

如此形势,这些少壮派的年轻宗室们,居然还用这样的白眼冷笑看待自己?算个什么鸟!

孔有德越想越气,只是他和大清早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绝没有归诚大顺的可能性,也只好再继续忍气吞声下去了。

皇太极把游离在明朝体系以外的女真人、索伦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以八旗的形式,糅合成了一个名为满洲人的新民族。

这个民族甚至与其说是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辽东地域集团。

可是经过多尔衮和豪格的斗争以后,既是由于多尔衮拉拢八旗贵族的需要,也是出于女真人们的自傲自大和民族歧视的发展,满洲人的女真民族性质,已经完全超越了它的辽东地域性质。

孔有德呸了一口口水,军中汉兵经过连续多日失败的围城作战以后,士气大多不振。南明援军的抵达也没有振作这些汉军的士气,毕竟现在的明军是一副什么样的德行,他们这些从明军叛变到清廷的人还不是了解得底朝天吗!

不少人一边干着苦活,一边望着那些趾高气扬的满洲兵,心里的斗志马上就削弱不少。

只有尚可喜所部,由于他严加督促,自己又一再跑到泥地里面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士气斗志才显得旺盛一点点。

尚可喜和孔有德有仇也有故交,他们两人相识多年,尚可喜只从孔有德表情和语气里就听出了他的不满之情。

可现在的形势下,尚可喜除了做好约束住自己的兵马,为大清效忠到底,也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了。

尚可喜低着头,喃喃自语:

“老汗啊老汗,你能想到你才过世半年多的时间,大清就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窘迫的处境里吗?”

跟在尚可喜边上的护卫康大海没有想那么多,他还在嘟嘟囔囔地说:

“王爷啊,待到破了徐州城,这回总要给俺分两三个婆娘做包衣阿哈了吧?”

尚可喜听到这句话,不知作何回答,他苦笑说:“你在北京,不是已有了好几个奴才种地了吗?再给你几个包衣,你养得起吗?”

康大海拍拍刀柄,哈哈笑道:

“摄政王说河南是地上天堂,杀进去处处都是金银财宝。俺的富贵都在刀刃上取,破了徐州城、杀光河南地,还怕养不起吗?

这回俺就是不想再要种田的壮丁,就想捞几个漂亮的婆娘。”

第781章 中华的大家庭

尚可喜的脸色变得更为奇怪,他连叹了好几口气,不知道是想起了那些往事,但最后也只是对着康大海笑着点了两下头。

建州人是一个小族,如果只靠本族人打天下,皇太极坟头上的树怕是早就三尺高了。后金政权向大清政权转化的关键一步,就是皇太极对于满洲民族的构建。

满洲人不等于建州人,也不等于女真人。

皇太极是用八旗的军事组织方式,将他直接统治所有嫡系力量,不分民族,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好、汉人也好、朝鲜人也好、索伦人也好……全部混合为了一个新的民族。

这和北魏拓跋焘道武帝拓跋珪、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离散部落,有相同点。

但离散部落是打破了草原民族内部各部落的血缘藩篱,统一了嫡系力量;皇太极构建满洲民族,则是打破了女真以外各个民族间的藩篱,进一步扩大了嫡系基础和力量。

这一点是和石勒比较类似的。

羯族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民族,石勒刚刚起兵的时候,麾下不但没有同姓之人,连同族都不多。石勒崛起的基本兵力来自于羌渠(康居)部落和乌丸张伏利度部落,反而是羯族人的数量不多。

所以石勒很少鼓吹羯族,而是鼓吹“胡人”的一体性。用胡族这个概念取代了羯族这个人数很少的概念,甚至他还大量吸收汉人加入集团中,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并州地域关联为基础的集团。

像后赵的司徒石朴是三国名将石苞的曾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汉人。但石勒却把石朴当成后赵的宗室,这就和皇太极吸收蒙古、汉、朝鲜等其他民族的人员到八旗中一样,都是扩大统治基础的巧妙设计。

石勒“号胡为国人”,创造一种政治身份认同,经营并州之后又凭借这一地域纽带打造新的地域身份认同,通过多重的身份认同来构建一个强大、牢固的政权。

后来建立五代多个王朝的沙陀人李克用其实也是如此,光是沙陀人不足以建立强大的政权。

所以李克用的统治集团,也是和石勒一样,超越了单纯的民族范畴,吸收代北各个民族人员加入,形成以地缘为纽带的代北集团。

代北集团又包括了三种成分,即沙陀三部落、五部之众和代北汉人。

李克修、李克恭、李克宁三兄弟、杨光远之父阿登啜、刘知远之父刘琠以及郭绍古均为沙陀人,康义诚为代北三部落人,安怀盛为沙陀三部落人

五部之众所谓“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有时是指沙陀三部落和契苾、吐谷浑五部。但在大多数场合,“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是一种泛称,即是对代北地区蕃胡部落的泛称。

代北汉人也不用多说了,代北和西晋的并州、明末的辽东一样,都是蕃汉杂居的地区。

应该说石勒、李克用、皇太极,看到了本民族人数微寡、实力弱小的缺点,因而超越了民族范畴,以地域纽带和认同建立新的统治基础,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做法。

但是石勒晚年的后赵,由于羯族权贵强烈的民族歧视和对待其他胡人民族和汉人极端残暴的手段,以并州地域作为纽带和认同的统治集团完全瓦解。

首节 上一节 69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