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01节

遥想几年以前,李来亨缴获到一门大炮,还是那样的新奇。现在大顺军却可以集中近千门哪怕在欧洲,也称得上新锐的重型火炮。

火炮阵地排列的密集程度,也完全超过了包括欧洲人在内世界上所有军队的传统惯例和想象力范畴。

一条条黝黑的炮管,斜向指着天空,它们排列得过于密集,以至于让人远远望去,不像是看到一大片红夷炮的阵地,而是误以为那是过分庞大的长矛密林。

大顺军的火炮,威势之大,已到了密集如枪林的地步。

要知道,近千门重型火炮在同一时刻、向同一目标发出怒吼,这在中国几千年的战争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李来亨有幸获得这样的荣誉,大顺军有幸获得这样的光荣,李世威和其他所有炮手也都有分享这个注定将永载史册的瞬间。

“确认一下时间……”

李来亨低声说完以后,顾君恩与他手下的那些参谋官们就又重新跑了一趟,与骑兵部队、步兵部队,还有严阵以待准备展开攻击的炮军确认了一遍进攻的时刻。

跟随在晋王身边的朝廷百官们,都默默凝视着前方的战场。数不尽的清军士兵还在环壕后面加固防御,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灾难就要降临了。

李世威与参军院重做确认以后,终于拔出扬武剑,轻声说:

“开炮!”

近千门重型、中型火炮,就几乎在同一个时刻点燃了火药。橘红色的火焰向炮膛中快速燃烧,开天辟地的爆炸声后,灰白色的烟气像雷雨天的乌云那样密集升腾而起。

炮手们都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炮弹飞火流星冲出膛管,直射向苍穹中央。实心的铁弹、铅弹以雷霆万钧的魄力砸进了清军的环壕之中,砸进了清军木栅栏和土墙做成的野战工事之中,砸进了孔有德、尚可喜仓促构筑而成的一座座营盘中。

大地被撕裂了,天地被震颤了,宇宙都在为大顺军的火力发出哀鸣!

一部分失去了落点的炮弹飞入黄河和运河里,把河水、浮冰都掀到空中震天响。徐州城城头上的守军士兵们,远远看到那神明之胄才能拥有的可怕火力,便都以惊雷似的欢呼宣告兴奋之情:

“晋王到了!晋王到了!晋王到了!……大顺军——大顺军——万岁!晋王——万岁——!”

李世威冷漠地指挥着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炮击,从此刻开始,大顺军的炮兵们都将没有丝毫保留地倾斜火力,直到清军被像蟑螂一样彻底消灭为止。

李来亨将长长的望远镜架在了孙守法的肩膀上,他仔细观察着战场的形势,微笑道:

“多尔衮数日来精心构筑的防线,看来不比纸片厚实多少啊?”

负责前敌总指挥的郭君镇则下达了各军各部具体的攻击命令,位于最前线的刘芳亮已经率领骑兵部队冲出阵线出击了。

大顺军的骑士们高高举起冲锋号,高亢又尖锐的号子声充斥战场。

伴随着那死亡般的嘟嘟声,大片大片的骑兵已经以娴熟的动作组成了无数个楔形密集阵。

刘芳亮没有使用扬武剑,他依旧手握一杆亮银色涂漆的马槊长矛,双层铠甲的保护下身先士卒也毫无畏惧。

大顺军的磁侯、保定公想象过许多最后一战的画面,刘芳亮曾有一次做过一个梦:

那场梦境十分奇怪,在他的梦里,大顺军没有走到今天这样光荣雄壮的地步。而是在遥远的幽燕大地上,遭到清军的横击偷袭,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

他自己勉力带着左营兵马杀出重围,可随即独木难支的大顺军就只好放弃北京城。从那以后,刘芳亮的人生里就只剩下了一场场力尽而亡的惨烈苦战。

他好像在潼关发动了一场夜袭,却被多铎堵了回去。他在扬武州奋力一搏,想挡住阿济格追击的步伐,也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

到最后,刘芳亮好像眼睁睁看到了李自成的牺牲——直到他也见证了自己的死亡,一队清军铁骑在他全力攻城的时候,突然从后背杀出,被万箭穿心的刘芳亮最后将落入楚地的江水里,结束自己的人生。

大顺军中有些人还不足够称为英雄,还也有一些人,却是十分合格的英雄。

在这之中,刘芳亮就是英雄成色最足的人物之一。

他扯动战马的缰绳,向前奔驰,两耳被烈风灌满,一瞬间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英雄在沙场上最完美的归宿,是死于最后一场战争的最后一根流矢。

“冲过去——”

密如飞蝗的箭雨布满了天空,可惜大顺军严密的盔甲防护不能给刘芳亮一个英雄的死法!

三堵墙骑士们昂首挺立,甚至战马都在马衣的保护下无所畏惧地继续冲锋。

清军的大炮也如梦方醒地开火了,可他们刚刚经历过与徐州守军的一场炮战,火力远远不似大顺军强悍,在任何方面,都处在下风。

清军的火铳制式并不统一,但除了极少数他们从明军手中缴获来的舶来品外,多数火铳的射程也还不能杀伤到顺军的大队兵马。

位于环壕阵地外围两翼的清军游骑,根本不是大顺军铁骑的对手。在墙式冲锋和簧轮手枪的威力下,摧古拉朽地被成建制毁灭。

刘芳亮心满意足,又怅然若失,他在狂奔中摇了摇头:自己是没办法在最后一场战争里跟随闯王而去了!

第788章 最后一战(七)

“鸟铳是孬种,大炮是废物,唯有咱们的斧头是好汉!”

高达标的军官们分散在第一波次进攻队伍的序列里,他们声嘶力竭地发出种种训令,鼓足了气、涨红了脸,好像比最前排的那些士兵都还要紧张。

以至于一些第一线攻坚的战士们,忍不住发出笑声:

“啥叫好汉?哪个敢在我们面前叫好汉?大顺的陷阵掷弹兵,全都是好汉!”

在欢声笑语中战士们都挤向了最前排,对于一场志在必得的全胜之战来说,前排意味着更多赏赐、更多光荣和更多军功。

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短斧,寒光闪烁毕露。他们背负在腰间、怀中、背上和拿在手里的万人敌手雷,则是远比斧头刀剑都更可怕的攻坚利器。

这些人高马大的顺军战士在老本兵们的带领下,相互重叠掩护,陆续以多个波次的梯队队形向清军环壕上较脆弱的几个点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那些脆弱的防线,全都是参军院里一大群书生们研究出来的。他们的专业程度到底如何,顺军老将多有怀疑,但李来亨有过过去几次胜利的经验,对于参谋官们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付以信任。

庞大炮击的攻击重点,也都是参军院判断的那些防线弱点。经过一阵漫长的轰鸣狂炸以后,高达标的精锐之士们才被前敌指挥的郭君镇投入了战场。

其余的霆军和弓弩手们,则分列在大军的后方,并向两翼扩散,使得大顺军的战线呈现为一个超巨大的楔形阵向东虏的环壕切入。

首节 上一节 701/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