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12节

尚可喜的藩下兵全都覆灭以后,清军最精锐的炮手也都死伤殆尽。大清的红夷炮火力,只剩下孔有德指挥的一支炮军,还部署在多尔衮的中军附近,射程难以覆盖顺军战线,只能远远射出几发无伤大雅的炮弹,还失去了落点。

此刻战场上轰然未止的炮击声,全都来自于大顺军自己的红夷炮。雷动阵阵,嘈杂的响声打断了张皮绠的话语,顺军骑兵继续变换着队形,向前冲杀,将数量更多的清军驱赶出阵地,或者是将敌人挤压成一团,由自两翼压迫过来的大队步卒完成收割。

刘芳亮驰骋纵横,尽享复仇的甘甜滋味。殿左军的战士都为获鹿大战的结果耿耿于怀,他们中的精锐都是闯营元从之士,哪一个人不是对闯王万分爱戴呢?

今日正可以为李自成复仇,又可以尽情地杀戮满洲人。三堵墙的马槊长矛和利剑,寒光闪耀,形成一条长宽皆达数百米的银色光带,横亘战场之上,充塞敌阵,所及之处,清军无不人仰马翻,难当这些老骑士们的肆意一击。

现在最有大将气度的人还是郝摇旗,他约束住了后队的殿中军羽林骑兵,将许多深陷清军阵中的马队拉了出来,重新拼凑冲击队形。

郝摇旗细致地与友军同袍们交换右翼战场的情报,他断言道:

“明军已到,江南兵再是羸弱,那也是好几万战兵,不是好几万头猪。我们必须派兵增援右翼,否则被敌人从侧翼突破,一旦明清联军合流,以大兵向中央卷击,大顺军就会有被沿着壕沟分割成两半的危险。”

明军的旗帜和阵势都稍显松散,但这样一场关键性的大会战,郝摇旗实在不敢掉以轻心。他没像多尔衮那样,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明军身上。

多尔衮希望明军足够强大,可以依靠优势兵力缓解清军不利的战况。难道顺军也能这样想吗?

郝摇旗大喊道:“我们不能把胜券握在明军不堪战上面!羽林骑士,都跟俺走,去右翼!”

羽林骑士们缨盔上都树立着黑白相间的鹖鸡翎,伴随着战马调转风向,扬武剑在风中直指如雨横贯,根根羽毛飞扬恣意,与大军上空漫天席卷的黄龙大纛旗帜,形影不相离,声色壮于天下。

飞舞昂扬的骑兵队伍转了一个弯,殿左军都着红白二色铁甲、打刘芳亮的白色大纛,羽林骑士则着黑衣黑甲、打李来亨的黄色大纛。风卷走动,马走人惊,千骑席卷过平冈,日月为之失色,天地因而动容。

号手们不失时机地奏响冲锋号,哨子声和海螺声也同时响起。不明所以的清军士兵大为骇然,都以为顺军骑兵又将要发动一次猛烈的攻击,绿营兵飞快溃逃,即便是骁勇善战、顽强不屈地八旗兵们,也感到体力透支,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不意顺军骑兵拐了一个弯,迅速脱离了中央战场,只有刘芳亮和张皮绠继续带领部分手枪骑兵切入敌阵四面射击。大部分的枪骑兵,还有手持扬武剑的冲击骑兵,都跟随郝摇旗暂时脱离了战场,

他们先撤到距离混战中央稍远的地方,接着改换回了纵队纵队,以整齐快速的步伐向右翼战场转进。

郝摇旗的想法与李来亨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不能将胜券寄托在明军的羸弱上。不管明军战力多么低下,这毕竟是一支多达五万人的庞大军队,突然投入战场,如果不管不顾,万一逆转之势形成,可就不能挽回了。

“去右翼!去右翼!”

郝摇旗奔走之间声嘶力竭地呐喊,接着羽林骑士们都高举刀枪,齐声狂呼“去右翼”、“去右翼”。巨大的声量在短时间,甚至超过了轰鸣不止的炮声,吸引了战场上所有人的注意力。

也是在同一时刻,郝摇旗敏锐发觉到了清军阵列的变化。一直受到顺军压迫,战线不断向后移动的清军阵列突然间就都稳住了,坚如磐石,显而易见是有新的生力军投入战场。

但兵力限制了郝摇旗的行动,他咬咬牙,还是认为右翼战场更为重要,中央战场的混轮厮杀只能交给郭君镇和刘芳亮处理了。

“郭帅也已经带亲军入阵了吗?好,有两位权帅身先士卒督战,就算多尔衮亲自出马,中央战线也不会有问题的。

兄弟们,随俺去右翼!咱们走着嘞!”

其余各队步卒主力已经从左翼和中央完全跨过了壕沟,连郭君镇这个素来喜好决胜运筹帷幄之中的人物,此刻都手持单刀,深入阵中,与满洲人白刃相拼。

郭君镇的武艺相对一般,几次陷入险境,亲军们拼命将他救出以后,参军院派来的一位参谋官姚振道赶紧劝说道:“斩将夺旗非郭帅所长,郭帅……前线自有刘国公在啊!”

另一位参谋官周昌,他比在河北作战时显得成熟老练了许多,此时也学着郭君镇那样,以表字行世,改名叫了周培公。

周培公飞快跑来,拽住郭君镇的战马,苦笑道:“晋王要我看顾好郭帅,郭帅,不要让我们为难呀。”

郭君镇抹了一把刀刃上的鲜血,耸了耸肩膀:“马队赶去右翼了吗?晋王殿下呢?”

周培公回答说:“郝大将军,郝大将军已经亲督羽林骑士,奔赴右翼堵截江南兵。至于晋王殿下……宫中宿卫已经全部出动,也往右翼去了。”

郭君镇闭上双眼,好像在用耳朵和鼻子观察战场的变化。他深思着最后几个问题,然后睁开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白甲兵已动,杀多尔衮!”

第801章 绝境白狐

随着清顺两军的完全交锋,双方的步兵方阵也完全陷入乱战之中。原本整齐肃然的方阵和线列都已经不复存在,长矛手、刀牌手、跳荡兵或者斩马刀手,都是在各自为战,数人小队的队形,这时候起到的用作远比大方阵效果显著。

只有位于战线后排的弓箭手和火铳手们,还算勉强保持一条整齐的队列。但是由于清军阵线不断后撤,火铳手们也要不断向前前出,漫长的线列在各部前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因为地形和速度不同的原因,会自动断裂。

这就使得混乱的战场上出现了大量兵力空隙,任何一方率先投入预备队,穿插入空隙之中,将敌人分割包围,就能取得野战歼敌的效果。

郭君镇已经投下了大部分筹码,原本作为一锤定音和最后一击的李来亨,则率领宿卫赶赴右翼拦截明军。

出牌的机会因此落到了多尔衮的手中,摄政王到底是深谙戎马之人,他绝不会放过这大好机会。

何况刘芳亮携带着晋王旗帜依仗,光耀军前,万分显眼。这也同样吸引到了多尔衮,让摄政王感到狙杀李来亨的时机已经成熟。

“白甲兵!”

白甲兵便是巴牙喇精兵,乃是大清八旗军里精锐中的精锐,亦是多尔衮手里最后的王牌。大部分白甲兵已经上马,虽然熟悉满洲军队的人,都看贬满洲骑兵的威力。

特别是关宁军等明朝边军军人,都认为满洲铁骑的弓马之术尚不及蒙古降夷厉害。

若论骑射或许的确如此,可是白甲兵的骑兵冲击却和顺军的三堵墙类似,严整而顽强。就算是在后金时代,白甲兵们都能做到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冲击。

他们能够在一次冲锋以后,立即拉扯队伍,重整阵型,从敌人的包围中杀出来以后,于远处重新组成冲锋阵型,发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冲锋。

和大顺军的墙式冲锋相比,白甲兵的冲击对线还是显得过于松散。可是和关宁军、秦军、蒙古外藩兵相比,白甲兵发动冲锋时,战马和战马之间、分队和分队之间的密度,已经足够恐怖。

除了少部分游骑环伺在混战的战场以外,时不时对顺军骑兵放一些冷箭外,大部分白甲兵都排列成密集的冲击纵队,准备用学习自大顺军的战法还以颜色。

孔有德则步行指挥炮兵移动阵地,几十门红夷大炮被包衣阿哈们费尽力气,才从多尔衮的中军阵地那里拖拽到了前线。

铜炮的导火索随即被点燃,火药燃烧的硝烟味迅速弥漫到了多尔衮的鼻尖。这条狡诈的白狐狸露出阴冷的笑容,向硕托、瓦克达、吞齐喀几人同时下令:

“进攻!神射手盯住流贼大纛,以射杀李来亨为最要紧的任务!”

奔涌的白甲兵飞速冲出,孔有德麾下的汉兵甲士们也冲出炮兵阵地,在多尔衮强硬的要求下,以血肉之躯填补清军摇摇欲坠的中央战线。

清军的大法螺越吹越响,可声音始终不能和顺军密集的号子声比拼洪亮。

多尔衮那张看不出表情,只能看出阴险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担忧。但硕托、瓦克达、吞齐喀三人就完全不同了,这三个人手上掌握的白甲兵就是清军在徐州战场最后的一支预备队,一旦投入战局,清军就再也不能应对战场的其他突发变化。

首节 上一节 712/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