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58节

这样明显的对比,再搞不清楚应该把钱拿去买地,还是把钱拿去办置商铺,那就太蠢了。

工商业的繁荣,可以为大量失去投资渠道的钱财找到出处。但短时间内,土地价格暴跌,工商业却异常繁荣,很可能造成百货腾贵的情况。

毕竟短时间内,市场规模难以产生重大变化。所以李来亨也觉得很有必要将开拓市场提上日程,海外贸易一年约两千万两白银的贸易额,可不能再继续任由郑森把持下去了。

海外贸易一年两千万,那是在全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惊人规模。

如果有朝廷的鼎力支持,有内地各省的协调并进,李来亨甚至认为将海外贸易额一年的出口量,提高到三千万两的规模都有可能。

毕竟乾隆闭关锁国都可以收到五百万两的关税,而清末关税更是达到了四千六百万两之多,简直堪比现在大顺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了。

对付郑森的军事行动,被安排在平滇之后。

而平滇战事,在李定国的亲自坐镇之下,又有全国资源的倾斜投入,平定之易颇出人意料。

当然此时李来亨并不知道,孙可望在天法二年、天法三年如此轻易放弃云南地盘的主要原因,只不过是孙可望的刻意为之。

因为孙可望已经看清楚了西明在内地根本不可能同顺军抵抗的现实,所以他也不愿意浪费宝贵的老本兵在云南进行无意义的抵抗。

而是早早做好了向缅甸进行占领转移的准备。

天法二年十月间的时候,利用天气转冷,孙可望便调集西明精兵四万多人,在葡萄牙冒险者组织的一千多人军队配合下向阿瓦进军。

此时缅甸早已结束了同阿拉干王朝多年的战争,他隆王推行休养生息、与民宽松的政策,兵员不多,且多不识战斗,在明葡联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根本无法抵抗。

孙可望抓紧冬天天气寒冷,丛林一带变得易于行动的机会,迅速向阿瓦挺进。他沿途攻陷佛寺,打开金库,向周边民众开仓放粮、赠送佛寺藏金以迷惑人心,竟然真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至阿瓦城下。

城中守军严阵以待,但阿瓦华商早同明军有所联系,当夜便发生骚乱,有人趁机打开城门,迎接明葡联军入城。

孙可望得以在天法二年结束以前就摧毁了阿瓦王朝,而后他得悉顺军进攻云南的大军已经抵达建昌等地,大战迫在眉睫,因此也加速了向缅甸转移的步伐。

天法三年四月,太平天国皇帝朱由榔移驾阿瓦,宣布改阿瓦为恢天府,后西明朝廷的各级部门文武官员也陆续完成了向缅甸一带的转移。

天法三年五月十一日,顺军发动平滇作战,军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进攻云南。北路由李定国率兵五万人,由永宁趋乌撒。这里是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为当时的一个军事重地。

东路由马宝率大军四万人由辰州、沅州趋贵州,进攻贵州的后西明剩余控制区。

六月二十六日,顺军乘大雾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雾散天晴,艾能奇隔江望见顺军势众,急遣精兵扼守江岸。李定国采纳马宝建议,督将士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明军阵后,在山谷间树旗帜、鸣金鼓,守军见势惊乱。

马宝乘势率军渡江,大败守军,俘艾能奇以下二万余人,占领曲靖。

曲靖为云南东部门户,水陆交通要道,大顺军占领曲靖,扼住了云南的噤喉。于是分东路军为二,一部由马进忠率领,直趋云南昆明;一部由马宝亲率挥师北向乌撒,以策应北路军。天法三年七月十二日,梁孙可望获悉明军失守曲靖,乃放弃昆明、大理,率领士民二十多万人撤往缅甸。

其后李定国分别派遣诸将,于天法三年八月间,攻克云南其余州县,至九月,大理守军投降,云南全境平定。

第855章 李定国案

南窜缅甸的孙可望,兵锋继续向各地发动扩张和劫掠性质的战争。他的重点打击目标是缅甸本地的佛寺僧侣势力,对于拥有武装力量的缅甸封建主们,则采取了百般拉拢的措施。

孙可望的分化打击,对后西明在缅甸迅速站稳脚跟起到了很大作用。他日夜习读从北方传来的种种顺朝文书法令,学习李来亨的布置改革,并从中拣选出可供后西明政权使用的策略。

孙可望深知后西明朝廷身处海外异邦,面临的是举国皆敌的情势。所以明军除了打着天主教旗号,对所遇佛寺皆焚掠洗劫以外,对于一般民众及封建主豪强武装,都采取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

明军保持着严格的纪律,绝不劫掠一般百姓。

由于后西明从云南撤离的时候,是井井有条做好了充分的转移准备。所以孙可望得以带走了他积蓄在云南的云、贵、川三省公私府库积蓄,这也使得缅甸的后西明政权,在财政上状态十分宽裕。

不至于因为饷粮问题,而同本地百姓及封建主势力撕破脸皮。

只是为了安置后西明的老营家眷俘虏,还有酬谢配合明军军事行动的本地华商势力,孙可望在毁灭大批佛寺的同时,也将寺社占据的土地均分给了老营家眷、缅甸华人及本土贫民,借此获得了第一批本土支持者。

从佛寺中缴获的大批金银财宝,除了拿给葡萄牙冒险家们,用于向西方殖民者采购燧发枪和新式红夷炮外,便是用来贿买缅甸封建主,使其不至于同明军作对添乱。

孙可望大约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初步完成了这些安定缅甸各地的措施。虽然忠于王室的封建主势力叛乱规模依旧很大,但明军保持有绝对的武力优势,孙可望对此一一进行了残酷的弹压,并继续实行其没收寺社财产的严酷措施,以求通过金银赏赐贿买本地封建主们的效忠。

只有在明军彻底放弃云南以后,一部分缅甸封建主得知这一重大消息后,即遣使同顺朝联系,一面请求大顺出兵入缅恢复王室,一面在缅甸国内大肆宣扬明军在云南大败的消息,酿成了一次规模最为浩大的反抗运动。

但是由于孙可望从云南撤出完全在计划之中,明军除了艾能奇一部有意被孙可望抛弃,以实现他个人在后西明政权内部的独霸地位以外,整体的主要战力,几乎全数都完整撤到了缅甸,没有遭到多大损失。

缅甸本土的反抗势力,对后西明朝廷虚弱不堪的流言深信不疑。他们误以为孙可望的运气已经到头,当即便在顺朝未作出反应以前,便集结了大量兵马,以五万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反叛,掀起了天法三年时的上缅甸全境大起义。

经过约一年的经营以后,孙可望已经将后西明朝廷的老营家眷三十万人迁至缅甸,转移到上缅甸的明军战兵数量则有七万之众。

七万战兵,要抗衡大顺军殊为困难。

但这样一支精悍的力量,在缅甸却是一支极为强大的武装势力。

而且孙可望还通过贿买本地封建主、百姓、华商势力,迅速建立起了一支兵力达到两万多人的缅人民团武装。

如此孙可望便拥有了实打实的近十万兵马,武力远在反明的封建主联盟之上。

顺朝方面,李定国接获了明军在缅甸攻克阿瓦建立复国基础的消息以后,没有立即将此消息上报朝廷。后来缅甸反明封建主陆续派遣使者到云南汇报消息时,大部分消息也被李定国压下。

他与孙可望之间的复杂感情,使得顺朝未能立即对后西明政权的复兴作出反应。

直到孙可望完全镇压上缅甸大起义后,顺朝才通过广州方面获悉了后西明和缅甸战争的具体情报。

朝廷随即下令免除李定国权将军的军阶及西南道行军总理的职务,命其回京接受调查。

李定国和孙可望相识十多年,感情之深厚,实非外人可以想象。

大顺军攻川时,孙可望虽然抛下了李定国弃军而逃,这是孙可望对不起李定国,也因此李定国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归附大顺。

可是具体到攻取云南之战以后,李定国却不想对孙可望赶尽杀绝。

他想朝廷上了一份自辩的奏疏,声言缅甸是海外番邦,中国之人,与其语言文字皆不通,何况缅甸瘴气丛生,中国之人在缅甸必定水土不服。

孙可望仓惶逃缅,恰如三国时二袁之逃辽东。不烦大顺一兵,只要静观态势发展,则短不过半年,长也不过一二年,缅人必会将孙可望和朱由榔君臣首级送来中国。

首节 上一节 758/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