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778节

对新大陆的移民活动,持续不断,与同时期对东北、西北、南洋的移民活动,并称为“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徙东洲”。

贯彻了世祖朝后期和孝宗、高宗两个朝代的移民运动,最后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民族构成,使得新大陆成为了一块东西民族大融合的混血大陆,也使得南洋陆续实现了郡县化。

整个世界的面貌都被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这场大移民运动,所彻底改变了。

但这给顺朝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到德宗朝时,内地各省由于极为严重的人口外流因素,已出现了劳动节价格的剧烈上升,大量良田无人耕种而被抛荒,众多工厂招募不到合适的工人。

在一次票号诈骗案以后,江南地区大量票号破产倒闭,很快就扩大为了席卷内地的破产浪潮。货币通缩、汇率下降、生产过剩、商品滞销、劳动力价格上涨、工厂倒闭……

数不清的问题在德宗朝接连到来,顺朝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来得凶猛又快速,许多失业工人先是大规模地打砸工厂,后来则成为了蔓延八省的纺工之乱。

朝廷花费了三年时间弹压纺工之乱,这以后德宗皇帝认识到了顺朝各省、各都督州、各海外属地之间经济发展的过度分化,还有海外殖民地的离心离德,已经对大顺造成了亡国之忧,便开始启动了新的改革。

德宗朝的改革史称金瓯更化,这一改革旨在强化顺朝内地与各种海外属地之间的联系性,加强顺朝商品在各海外属地的倾销力度和市场规模,形成了独特的帝国特惠制制度。

由内地和各海外属地联手,互相在贸易上给予优待,一起排斥外国商品。

朝廷对大顺海外属地的输入商品,都给予免税或减税的优惠待遇,对从外国输入的原料、农产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大顺的各海外属地则对从内地进口的工业品,给予减税优惠,同时提高从外国进口货物的关税率。

这种特惠制度维系了大顺逐渐走向离心离德的海外帝国,使得这一庞大的殖民体系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

直到各海外属地的民族独立意识完全勃发,而大顺本身又内忧外患,不断爆发内战,才主动允许了多数海外属地独立建国。

在众多属地中,仅有青丘是借由独立战争而获得了独立。其余属地,全部是由大顺与属地都督府进行协商后,逐步允许其自治和独立的。

也因此,即便到了现代以后,中国与由其属地发展出来的众多国家,依旧维持着亲密而友好的同盟关系。

帝国特惠制在顺朝爆发第一个共和革命时,就已经被取消了。但它的不少制度残余,延续了很长时间,更在冷战时期发展为了天保府统筹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对呆迷儿人民联邦为首的红色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

以天保府统筹委员会为首的一系列单边限制性组织,成为了后来蓝色阵营限制人联发展的主要外交武器,并严重阻碍了人联的技术进步。

但是到了现代以后,由于国际贸易争端越发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天保府统筹委员会当成了相互进行贸易战的工具,其用于限制人联经济发展的初衷已经完全丧失,逐渐被慢慢废除。

第880章 和硕特战争

东京开封府是由于偶然性的原因成为大顺的首都,建立新都或迁去兴京长安府、北京顺天府的意见一直都存在。

特别是收辽之战以后,辽东恢复,重回旧都的意见就很强烈了。

毕竟明朝以来,北京为天下首善之地已有二百余年时间,各种制度都以其为中心,也能保证朝廷的稳定性。

不过这主要是文臣们的意见。

武将之中多秦人,陕西籍开国元勋们便觉得迁都长安更为好。

第一点是长安乃汉唐旧都,既然大顺又复古汉唐的传统,自然应当迁都长安,重开西域;

第二点则是重勋臣多陕北人,但陕北贫瘠,位置偏僻,不可能定为首都,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陕西省的省会长安为首都,便很合适了。

而且经过西北经略使周祚鼎多年来的恢复和治理,陕西的经济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水土的恢复也做得很好。

虽然还不能恢复汉唐时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但至少京师的用水暂时不成问题。

而且近年来准噶尔屡屡寇边,威胁朔方省,已经超越了被赶到日本当海盗的满洲残军,成为了大顺首屈一指的心腹之患。

高一功、郭君镇、刘芳亮等秦人,都曾上书朝廷,请恢复汉唐旧制,迁都长安,以宿卫重军环伺关中,好起到抵御准噶尔诸部侵袭的效果。

不过方以仁却认为漠西蒙古的准噶尔诸部,虽然较之在满清和顺军连绵二十年打击下,只能苟延残喘的东蒙古察哈尔诸部,要强大很多。

可准噶尔诸部并非铁木真的后裔,缺乏黄金家族的血脉,对于蒙古各部落没有号召力。内部又动荡不休,叛乱不止,诸部交相攻伐一直没有停止过。

准噶尔的大台吉僧格能力有限,不似他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那般雄才大略,根本不能服众。

僧格台吉的众兄弟不服他继位,屡屡起兵反叛,掀起内战,僧格虽然屡战屡胜,平定了大多数叛乱,又以率领准噶尔诸部进军漠南草原的口号,团结起了多数部众。

但他的兄弟中,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实力犹存。在外部,则有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车臣汗虎视眈眈。

鄂齐尔图汗是和硕特部固始汗的大哥拜巴噶斯的长子,固始汗远征青藏高原,被大顺军西宁制将军米剌印斩杀,只留他坚守天山南北的和硕特故地。

昔日,鄂齐尔图车臣汗和巴图尔洪台吉,有较深的友谊,素有“合约尔台吉“的美称。

但是,鄂齐尔图车臣汗对强大的绰罗斯家族,向来怀有戒心。天法元年,在乌哈尔里克战役中,巴图尔洪台吉率领7000士兵,以雄壮而整齐的阵容,投入了战斗。观战的鄂齐尔图车臣汗惊叹不已,便脱口而出:“他如此强大,日后削弱我者,乃他也。”

鄂齐尔图汗知道和硕特部不如准噶尔部实力强大,开始与准噶尔部联姻。他的孙女阿奴嫁给了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

借机得以干涉准噶尔部的内政,僧格由于众兄弟对他统治的激烈反抗,也不得不接受了和硕特部的一再干涉。

因此准噶尔诸部,甚至整个卫拉特联盟(即明朝时所称呼的瓦剌诸部),实力并不强大。

只能说其比东蒙古强大很多,但显然远远不及满洲盛时。

当年和硕特部的一代雄主固始汗,占据青海、康巴全境,入藏推翻了藏巴汗政权,确立新兴教派格鲁派诸领袖在西藏的领导地位,建立了堪称强大的和硕特汗国。

但是明末时,大顺军以青海一带为重要的抗清基地,后来同孙可望争夺关中时,也是以青海、甘肃为主要的出兵基地。

顺军大将米剌印屡屡以西宁为根据地,出兵同青海一带的和硕特部交战,引发了顺朝和和硕特汗国的长期边境争斗。

前期,由于大顺军的主力要应对清军和西明军的大规模战事,无暇他顾,仅仅保有西宁一隅之地而已。

但随着清军完全退出关内,孙可望又连战连败,丧失西南地区以后,顺军对西北边境的捍卫力度就大大提高了。

为了争夺青海和康区,固始汗率领数万精兵出藏击顺,他大举北进,以年迈之躯横扫了归附顺朝的诸台吉,顺利进军至河州、西宁一带,威胁了大顺边境的安定。

在固始汗大军的猛攻下,青海顺军相继溃败,伤亡数千人之多。制将军米剌印闻警后,一面向朝廷汇报消息,一面亲自率领亲军标等精兵三千多人赶赴青海增援。

可是寡不敌众,而且固始汗得到当地喇嘛教僧侣的支持,兵锋大盛。大军所至,远近风靡,游牧番子、喇嘛等二十余万,同时骚动。

首节 上一节 778/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