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风流

大宋风流 第214节

现在考虑那么多已经没用了,等到了第二天一早,张文忠便布置了上千人的队伍,由自己跟陈执中亲自率领,出了东门向城外走去,这也是跟西夏人达成的协议之一,要把这两万贯钱以及两万匹绢送到西夏人的手上。

出了城门,张文忠便注意到陈执中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几次看着自己像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搞得张文忠也是一脸的茫然,低声问道:“陈相公可是有话要与我讲?”

既然他问了出来,陈执中便轻声叹了口气:“昨天夜里,贾相公来找我,问我何时回汴梁去,张大人可知这件事?”

原来是这件事,张文忠笑着点了点头:“贾相公昨天已经跟我说过了,正好杨家将也一同回汴梁,由他们保护贾相公,自然是再好不过。”

“可是……”陈执中心里愈发的着急,眉头微微地皱起:“可是张大人可曾想过万一西夏人翻脸回攻庆州该如何是好?陈庆之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哎……”张文忠面露不屑道:“陈相公不要全听那陈庆之的一面之词,你不妨想想,那陈庆之看似出了很多主意,结果呢?仗是杨家将打的,他就去了一趟西夏军营,打赢了几个番将,就当自己是诸葛孔明在世,陈相公放心,别说是西夏人不敢再来,就算他们来,我也一定能牢牢守住庆州城。”

陈执中心里顿时有些不太舒服,一路之上陈庆之可是帮了自己不少的忙,怎么这些功劳一到了他的嘴里完全就变了味,就好像这些事跟陈庆之一点关系都没有。

先前贾昌朝跟自己说张文忠打压陈庆之时,自己还觉得怕是贾昌朝跟他有什么误会,可是现在听到张文忠的话,自己就知道恐怕贾昌朝所言非虚,心里对张文忠的评价立刻就低了一层。

现在大敌未退,就开始为了这点功劳排除异己,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陈执中本想再劝说张文忠几句,只是见他那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自己就知道他肯定是已经是着了魔,脑子里除了功劳之外,其它人都是可以抛弃的,哪怕是曾经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

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陈执中也不再劝他,两个人带着数千人马一路前进,走了很远之后,终于见到了没移皆山统领的大军。

陈执中向前一拱手:“没移大人果然是守信之人,现在钱帛都已经带到,还请没移大人派人清点。”

这一千多宋军在没移皆山的眼里完全犹如土鸡瓦狗一般,自己相信,现在只要自己一个冲锋就能把这些人尽数杀掉,不过一想到自己现在要麻痹宋人,没移皆山暗自叹了口气,笑眯眯地骑马上前:“陈相公果然守诺言,来人呀,速去清点一番。”

这么多钱跟帛很快便清点完毕,交割完之后,没移皆山冲着陈执中拱手笑道:“既然已经交割完毕,那在下便先行告辞,期待有一天能够再次见到陈相公。”

“陈某也希望能够见到没移大人,不过,只是希望不要在战场上。”

“哈哈哈,告辞。”

陈执中转过身的时候,脸色是黑的,他从没移皆山的眼神中已经看到了一丝不加掩饰的侵略,自己对陈庆之的话已经是深信不疑,没移皆山肯定不会放弃进攻庆州的。

第289章 喂不饱的狼

整整两万贯钱,堆起来跟座小山似的。

没移皆山眼睛都快笑没了,有了这么多的钱帛,自己首先想到的不是回草原找一块安乐之地,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攻回庆州的决心。

大宋的富庶已经迷住了自己的眼睛,这么大的一笔钱,宋人说送出来就送了出来,要是把庆州城拿下,岂不是会有更多的钱帛落在自己手中?

按照朱卫所说,眼下却不是反攻的大好时机,自己还要迷惑一下宋人才可以,尤其是宋人派出来的斥候,肯定就在附近左右,观察着自己的动向,所以自己要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

想到这,没移皆山大手一挥,把钱帛装到了马车上,大军便开始向西夏的境内走去,一连走了三天,终于再也看不到西夏军的身影。

“回大人,那西夏军果然已经撤走。”

“你可曾亲眼看到?”张文忠还有些不太放心,毕竟陈庆之说过的话大多都成为了现实,而西夏军会反攻也是他一再强调的事情。

斥候点了点头:“大人放心,此乃我等深入西夏境内亲眼所见。”

“好。”张文忠兴奋地一拍桌子,挥手扔出几块碎银子:“这是赏你们的,回去休息吧。”

“多谢大人。”斥候下去了,张文忠一脸兴奋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脑子里面酝酿着接下来的奏折该怎么写,太夸张的话也不好,毕竟有陈执中跟贾昌朝两个人在。

想到这,张文忠的心里还有些生气,为了一个陈庆之,这两位相公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陈庆之说走,他们两个就跟着走,自己现在倒是盼着两个人半路上最好遇到什么劫匪。

不过想想以杨家将的凶悍,怕是劫匪也不敢轻易地动弹他们吧。

只是张文忠万万没有想到,早已经在三天前便离开庆州的队伍,此时却在离庆州并不远的地方驻扎着,杨家将的三百人带着六百多匹马驻扎在林间,一付悠闲的样子。

整支队伍并没有任何躲避的意思,一切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暴露在世人的眼神中,只不过近日因为西夏人的缘故,很少会有人出现在这里,所以就算是自己想给别人看,恐怕也没有人能看到。

巨大的火堆已经点燃了起来,陈庆之挽着袖子出现在火堆的旁边,在他手中,一条条处理好的肥鱼就这么架到了火堆上面,不多时的功夫,浓浓烤鱼的香味便已经传了出来。

香味刚传出没多久,处在中间的一座大帐便有两个身影走了出来,看到陈庆之正在火堆边忙碌着,陈执中笑着摇着头道:“这怕是大宋朝最不务正业的少年郎了,守着咱们俩不来作学问,反倒是一天到晚光想着吃,真是够奇葩的。”

“嗯。”另一边的贾昌朝同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落到不远处的杨怀玉时,也不由感慨道:“很难想像,两个这般厉害的少年郎,居然是一对的吃货,到时候跟官家举荐之时,倒是应该加上这两条。”

“呵呵,子明兄言之有理,只不过这烤鱼嘛,还是得先尝尝才行。”

两个人笑呵呵地走了过去,早有刚烤好的鱼肉递了过来,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倒是杨满堂变成了伺候人的丫鬟。

陈执中看了一眼杨满堂,笑道:“一晃这么多年,二姐都这么大了,可曾许配人家了?”

杨满堂脸一红,也不知脑子里怎么想的,目光突然扫了一眼身边的陈庆之,接着涨红了小脸摇了摇头:“还未曾许配人家。”

陈执中是什么人,哪能没看到杨满堂刚刚的目光,自己心里笑了笑,倒是揶揄道:“未曾许配人家最好,刚好我家大孙刚刚年满十六,与你正是般配,若是二姐有意,回去之后,老夫便让人上门提亲。”

“啊!不可。”杨满堂哪想到在这时候突然冒出这种事情,颇有些慌乱地摇了摇头,一时间又找不到什么借口来拒绝陈执中,就在一脸慌乱的时候,倒是听陈执中哈哈大笑道:“二姐放心,老夫一辈子没做过坏事,绝不会做那坏人好事的事情,不过事先说好,到你成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给老夫也发张贴子来。”

听他这么一说,杨满堂的脸愈发的红润,心里开始胡思乱想了起来,难道他看出什么来了?不对呀,自己一直很注意的,怎么会被他看出来呢?

脑子里突然又想到了在汴梁城等待陈庆之的白依依,心情顿时变得糟糕了起来,讪讪道:“奴家这么疯,又怎么会有人要呢。”

咦?

听她这话里似乎有几分哀怨,只是这是两个小人之间的事情,自己也不好贸然就插进去,陈执中摇了摇头,一边吃着烧鱼,一边好奇地问道:“庆之,咱们都在这里等三天了,也不见西夏人有什么动静,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等下去,还是就这么回汴梁?”

陈庆之把手中的鱼放下,想了想说道:“若是一切顺利,想那西夏人离庆州也不会太远,我想大概也就这么几天的功夫,西夏人就会回来,若是他们没回来的话,就能肯定那朱卫是在骗我,到时候咱们直接就回汴梁,你们继续当你们的官,我呢,好回杭州赚我的钱。”

“哎,钱财乃身外之物,庆之还是要以学业为重,老夫还等着你金榜高中之时,亲自与你道喜呢。”

“呵呵,那就先谢过二位相公的美言,至于这进士嘛,只能说尽力罢了。”

就在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闲聊之时,突然有快马奔驰的声音远远的传来,几个人连忙抬起头,不多时的功夫,便看到三四个人骑着七、八匹马跑了回来,到了陈庆之面前跳下马来,连忙说道:“回禀诸位大人,西夏人,西夏人回兵了。”

“什么时候,有多少人?”陈庆之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14/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不求生

下一篇:我的历史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