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风流

大宋风流 第427节

见到陈庆之到来,包拯说道:“一会上堂时,庆之也随我一起,老夫若是有什么想不到的地方,你在下面别忘了提醒我一下。”

就这么简单点事,居然这么心急火燎地把自己给找来。

不过看包拯一脸紧张的表情,陈庆之似乎也跟着紧张了起来,连忙点了点头:“好,就听大人的。”

先被带到大堂的乃是祥符县县令刘松,脸上的宿醉已消,目光茫然地望着四周,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昨天自己还是威风八面的祥符县县令,只是一转眼的功夫,自己就从县令变成了阶下囚,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能回到祥符县,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发誓,再也不跟张家有什么联系。

就在刘松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从后堂走出一行人,为首的那位身着官袍,面如黑炭,往正中间的位置上一坐,旁边的公孙策喊道:“升堂。”

“威……武!”

两旁衙役的吼声让自己感觉到有一丝恐惧,以往自己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感觉自己无比的威风,可是换了个位置之后,自己感到的却是无边的恐惧。

就在刘松被声音吓到的时候,大案之后的包拯‘砰’的一拍惊堂木,大声问道:“堂下之人是谁,速速报上名来。”

第570章 说的就是你

刘松差点被包拯的话给气死。

这个包黑子,怎么这么快就不认人了?自己昨天还特意到开封府跟你打过招呼的,这才过了多大会的功夫,你就不认识自己了?

心里倒是还有些憋屈,两个人明明都是同朝为官,凭什么我就得站在下面?

拿不准包拯到底知道些什么,刘松故做镇定地冷笑道:“包大人,是你派人把我抓来的,难道你连我是谁都不认识吗?”

包拯冷哼道:“本官管你是谁,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一切都得按这里的规矩来,让你报名就速速把名报上来。”

这黑子,分明就是想羞辱自己。

刘松身为县令,自然知道这套规矩,不忿地吸了口气,冷冷道:“下官乃祥符县令,刘松。”

“刘松,本官问你,十一月初九那天夜里,你在哪里?”

“当然在县衙了。”

“那半夜可曾有人去找过你?”

“有。”

“谁?”

刘松愣了一下,仔细地斟酌道:“张桎辕家里的管家张义去县衙找过我。”

“只有他一个人吗?”包拯步步紧逼地问道。

点了点头,刘松面色不改道:“对,只有他一个人。”

“那他找你又说了些什么?”

“很简单,他说他的人在外面被人给杀了,过来报案的。”

“那你又是怎么做的?”

“当然是派人去查看了,包大人若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去问都头宋玉,这件事他清楚得很。”

关于口供这种事情,几个人早就已经对好,就连祥符县衙那晚给张桎辕开门的门子都被刘松给叮嘱到,又怕他说漏了嘴,直接就给送到乡下去了,所以他根本就不怕包拯去查。

“宋玉本官是一定要问的。”包拯话风一转,突然冷冷道:“本官还有件事要问刘大人,昨天你去大牢干什么去了?”

“这……见张义。”戏肉来了,刘松的情绪开始紧张了起来,脑子里考虑的都是包拯会抓住自己的哪一点来进攻,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张义那边会有什么不妥,在他看来,那脱籍的文书就是张义最大的软肋,让他根本无力挣脱。

“见张义做什么?”包拯步步紧逼地问道。

“很简单,张义虽然背主,但张桎辕张员外却不是那狠心之人,托下官去给张义送些棉被与吃的。”

“哦?那你可送了?”

“没有。”刘松摇了摇头,接着一脸气愤道:“包大人不知那张义非但不领张员外的情,居然还破口大骂,下官实在看不下去,干脆什么也都没留下,直接就走掉了。”

“原来是这样。”包拯似乎相信了刘松的话,缓缓点了点头。

难道这样就糊弄过去了?

刘松心里一松,试探地问道:“那……包大人,既然误会都已经说开了,那下官是不是可以走了?”

“走?去哪里?”包拯奇怪地问道。

“当然是回祥符县县衙了。”刘松连忙讪笑道:“本官久久未归,县衙里应该堆积了许多的事情等着下官去处理,所以,要是没其它的事,下官就先走了。”

“谁说没有?”包拯脸色突然一变,接着冷哼道:“刚刚都是你一面之词,又怎么能取信本官。”

“啊?”刘松傻了眼,惊讶道:“那包大人怎么才能信。”

“这样吧,本官这里还有个证人,只要刘大人能把事情解释清楚,你就可以回去了。”

证人?

刘松顿时一愣,脑子里面猛然想到被自己送到乡下的门子,总不成是他回来了吧?

就在疑惑之时,身后突然响起铁链的哗哗声,等刘松回过头一看,自己顿时吃了一惊,不由自主说道:“张义,怎么会是你?”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应该蹲在牢里面的张义,看到刘松的时候,张义脸上露出一丝捉摸不定的表情,接着大步来到堂前,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大声道:“草民张义见过青天大老爷。”

“张义,本官问你,你可曾记得十一月初九那天到底发生什么事,一五一十与本官讲来。”

“是。”

首节 上一节 427/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不求生

下一篇:我的历史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