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二战之狂野战兵

二战之狂野战兵 第152节

闪烁的轨迹上,赵羽开枪射击,前面两个家伙被瞬间击毙。

38式大枪在他的手里,好像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不仅有携带和射击等即时感觉,还有子弹射出以后的自然评估感觉,他甚至能感觉到,子弹射中了鬼子的脑袋以后,深深钻入了眉心以后的旋转和挤压。

鬼子在胜利成功的喜悦中,猝然遭到袭击,迅速消失躲避到了房屋墙角的死角里。

接着,赵羽迅速腾挪,翻身朝着房屋上跃去。

果然,敌人的感觉很强悍,居然确认了他的新位置,而且,一枚手雷飞过来,乌黑的手雷在乌黑的夜幕中飞翔,在赵羽这儿就是破裂虚空的风声。

爆炸了。

炽烈的火焰和硝烟在一瞬间迸裂,将数十枚弹片炸开,向着四周****。

这种散弹型爆炸,任何人都难以躲避,谁知道弹片的流向?谁知道有多少个弹片?

在房顶上贴紧了的赵羽完美地躲避了危险,却因为骤然连续运动,让之前受伤的部位,左边肩膀和手臂,扯痛了。

尼玛,小鬼子,八嘎。

赵羽因为疼痛而咬紧了牙关,然后,朝前翻滚。

这种姿态,可以保证贴紧房顶,最大限度地掩护自己,反正,这种民间的房顶,多数都是玉米秸秆铺垫的,穷乡僻壤,木头椽子固然有,较多的还是草房,所谓茅屋。

上面有的是茅草,有的是泥浆封顶,要真是直接在上面奔跑,打住,你等着被茅草陷阱突然卡住吧。

瞬间,赵羽就到了房屋那边,翻身而下,翻身的过程中,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黑暗中的敌人踪迹。一个就在身边。

躲避在死角?哼,做梦。

当然,同时,鬼子也发觉了他,立刻反击,甚至狼嚎一声:“快!八路!”

38大盖上没有安装枪刺,当时在城外战斗扔掉了。现在,他不多喜欢,还是觉得,使用普通枪械战斗好些,如果近身,就用手指掐死敌人,或者直接扭断脖子更娴熟。

翻滚姿势甩下来,所以,落点和姿势都是无规律的,让鬼子无法确认和攻击,何况,这是极其猛烈的速度?

开枪,一枪击中了一个家伙,同时,挥舞枪杆横扫。

击中的敌人,不是子弹击中的,而是用枪尖儿猛戳,手感上是一个稍微有些柔软,随即就是坚硬的质地,接着就是塌陷的顿挫。

对了,这是鼻子部位,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也是赵羽犹如跗骨之蛆,特喜欢攻击的部位。

这里被攻击了,酸涩的泪水和鼻涕,就会淹没人的意识,毕竟,这里是距离大脑非常切近的位置,而且,没有真正的抗击韧性。

横扫的原因,是这儿还有敌人,在仓促间不确定的时候,只有盲目打击。

翻身落地,还翻滚了一下,赵羽就看到了残余的三个鬼子。

一个正捂着鼻梁哇哇大叫,两个正在追杀自己,一个用砍刀猛烈劈斩着自己翻滚过的轨迹。

横扫动作扑空,没有击中鬼子。

赵羽根本不起来,挥舞着38步枪猛烈攻击敌人的腿脚。啪啪啪之间,一个鬼子就中招了,闷吼一声,跳跃到一边,可是,随即就翻滚倒地。

赵羽感觉另一个鬼子的神态有异,立刻跳起又翻滚,还就近拉住那个受伤的鬼子遮掩。

轰!手雷爆炸了。

这个王八羔子,八嘎。

这么近的距离上摔手雷?尼玛是不是想自杀啊?自杀的话滚回你们的列岛上,找个火山口坐飞机去!

心里暗骂,赵羽感到了身上挡箭牌鬼子的身体骤然反应,鬼子就是鼻子被戳塌,其他完好呢,又是高手。自然反应。

强大的冲击力,鬼子的身体闪动,意味着手雷弹片攻击了这里。

真悬,要不是这个鬼子肥壮有力,脂肪和肌肉厚厚的,赵羽将再次受伤也不定。

但是,凡是两个方面,利弊兼得。鬼子沉重的身体挤压了他,还敏感到了他的姿态,突然反击。“嗨!”

鬼子居然瞬间翻身,骑在了他的身上,还将双手死死地卡住了他的脖颈!

不仅仅如此,鬼子在骑的时候,很标准地使用了尖锐的武器,膝盖。

膝盖死死地压住了赵羽的要不,使他无法发力和躲避。

这种情况说明,鬼子是个高手呢,最起码,比一般的士兵强太多。

赵羽有种盗墓的突然被棺木里的僵尸发作围困了的惊悚感觉。

赵羽的意识里,也瞬间有一种感慨和钦佩,尼玛,鼻梁都被打塌了,还能这么顽抗,凶猛,绝对点个赞。

不愧为关东军的特种渗透部队啊。精锐,绝对精锐。

动作挺标准,姿势也到位,但是,力度上稍微有些欠缺。

赵羽也在瞬间,解脱了鬼子的贴身反攻,左手闪电般出击,没有捶打鬼子的亮开的胸膛空隙,也没有掐他的咽喉软组织,更没有攻击他的太阳穴以求致昏迷或者致命,而是化掌为锥,五指并拢,集中全力,点戳了他的眼睛。

鼻梁就不才戳了,反正,鬼子已经适应了那儿酸痛。

到达了鬼子眼眶的位置,赵羽才将手指骤然分开,否则,担心路途上被鬼子截击。

两枚手指瞬间就锋利如锥地刺入了鬼子的眼眶。

能够感到眼眶的柔软和抵抗,但是,那是短暂的感觉,随即就消失了。

“啊!”鬼子发出了一声无与伦比的惨烈的呼喊,身体剧烈摇晃,尤其是脑袋的部位,好像大风车,不,好象电风扇那样剧烈地快速移动,以震颤的姿态削减痛苦。

赵羽骤然提起右腿,用膝盖顶开了鬼子。

首节 上一节 152/1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老婆是特种兵

下一篇:奋斗在初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