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923节

虞允文不是一直主张将大部分商社收归朝廷的吗?

怎么今天突然改口了?

“朕也以为,朝廷不该多加干涉。”

周朝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陛下,您今天是不是没有吃药呀?

自从徐处仁被免职后,虞允文这家伙到底收紧,您可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陈旸心中也甚是诧异,他突然想起来大朝会之前,皇帝找虞允文过去一事。

他立刻身形一震,明白了过来。

原来皇帝找虞允文过去,就是为了谈论民间部分商贸,是否要开始收归朝廷辖制。

显然,一定是皇帝说服了虞允文。

要不然,今天第一个出列的就是虞允文了!

周朝连忙道:“陛下英明,臣以为,不仅仅是东京超市,造酒、茶叶、采矿、粮油这些都可以放到民间。”

“民间的商人,比我们更了解百姓喜欢什么,也更清楚地知道每天需要多少货物。”

李纲顿时有些上头,他原本还打算劝谏皇帝收紧商社,朝廷统一辖制。

但现在周朝不但反对,竟然还要求开放更多。

李纲道:“陛下,东京城的大米已经涨到每石4贯钱了,这就是放任民间商社的后果,若朝廷统一匹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听到这言论,赵桓也并未嘲笑李纲。

毕竟他不是穿越过来的,他不知道这种模式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被尝试过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议

作为前枢密院老大,李纲一直以来都和军督府推行着军政改制。

对大宋的经济基本没有插过手,也很少有僭越。

但是,自从去了辽东,治理辽东后,对经济深有感触。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受到了辽东本地环境的影响。

相对中原以及南方,辽东的局势不稳定,经济基础薄弱,更喜欢官府强力控制。

人嘛,都容易被周身的环境所影响。

所以,李纲才迫切提出了,朝廷当收紧民间经济,归属皇家商社。

而虞允文之所以想要这样做,与他入主政事堂的大背景有关。

当初,郑氏案发,徐处仁被牵连,在朝廷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帝国首相被罢免,民间商人嚣张跋扈、僭越之举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

在这种情况下,虞允文上位,他接下来的决定必然是受到大环境影响的。

更何况,接下来就发生了广州陈家案和福建官商勾结案。

这更加坚定了虞允文推行朝廷加大商业管制和扩大皇家商社规模的决心。

朝堂上有人看见了这样的局面,便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站在虞允文这一边,与此同时,虞允文开始在中枢提拔新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朝廷形成了新旧两派。

这里的新旧两派,并非是改革的新旧派,而是朝廷对大宋经济模式的政见派。

随着辽东、广南东路,以及河套路的局面趋向稳定,大宋的铁骑已经进入西域,对外的矛盾点突然缓和下来。

突然增多的广袤疆域,急需要经济的发展。

从中原、南方、西北延伸出去的大宋商人们则在新疆域获得了空前的舞台。

民间商社必然会扩大规模。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旧两派的矛盾点在这一年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一方觉得,民间商社规模不宜太快。

一方觉得,要迅速使这个地方稳定,增加中央朝廷的财务收入,加速交子的推行,就必须借助民间商社的力量。

无论哪一方,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赵桓坐在中间,看着大臣们的争论。

目前来说,朝堂上的争论是非常健康的。

大家各自秉承着各自的政见而争论,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

从神宗朝遗留下来的党派之争,经过了前朝,又被赵桓血洗,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广南新府知府何永志上前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

“何卿,你但说无妨。”

“经历叛贼作乱后,广府百废待兴,便说衣和食,明年广府要开设200家布行,酒楼和餐馆要达到2000家,粮铺要有50家,纺织厂要有十二家。”

首节 上一节 923/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厨无双

下一篇:权倾南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