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042节

铁勒人不比嗜杀成性的突厥人或者之前的柔然人,他们作为草原上地位低下的民族,也算是刚刚实现“翻身农奴把歌唱”,直接就把整个民族的命运压在向南进攻上,显然比不上服从于大汉的调遣。

而历史上的铁勒人也是如此,虽然薛延陀部和契苾部都已经足够强大,但是他们却最终选择了投靠唐朝,并最终和唐朝一起解决了突厥人,契苾部融入唐朝之后,还涌现出了诸如契苾诃利这样的名将,铁勒人也可以算是大唐作为一个包容的庞大帝国所容纳近来的第一个外来民族。

唐中不知道这一段历史,但是李荩忱是清楚的。

因此他知道唐中的判断实际上是站得住脚跟的。

问题是大汉又要如何才能让铁勒人转而站过来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许铁勒人为漠南之主,并且允许铁勒人南下迁徙,甚至直接入我大汉,方可使铁勒人全力相助。”杨素此时也说道,“铁勒久为附庸,现在又是一盘散沙,缺少一个能够站出来把整个族群整合为一的英雄人物,因此各个大小部落在相互不服气的情况下,未尝不愿引入大汉的力量来庇护自己的部落。”

李荩忱微微颔首,小部落有小部落的生存之道,他们并不奢求能够主导整个族群,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依附于更庞大的部落来谋求自己人的生存。相比于薛延陀部或者契苾部,大汉显然更加强大。而对于薛延陀部和契苾部这两个相对大的部落来说,与其相互攻击、两败俱伤,倒不如寻求引入外来力量来快速压倒对方。

当然了,对大汉来说,拉拢一边,打击一边,再收拢那些小部落的人心,很快就能够完成对整个铁勒人的吞噬。

有唐太宗的经验摆在那里,李荩忱并不害怕。

“对铁勒人便如此,不需要吝惜礼物,只要能够把铁勒人拉拢过来,北方之局可解一半也!”李荩忱也舒了一口气,“但是对宇文宪,又该如何是好?”

宇文宪可不是铁勒人,他只想将大汉置之死地。

如何才能保证宇文宪不会在之后横插一脚?

毕竟对于他来说,派出一队骑兵增援杨坚,从而拖延住李荩忱北上的主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宇文宪如果派出兵马,绝非悄无声息,骑兵跨境移动,必然声势浩大,一旦他有所动作,我们必然也会察觉。”杨素沉声说道,“因此只要宇文宪一动,我们就能够抓住他的把柄,到时候宇文宪难道就不怕背负撕毁条约的骂名么?”

顿了一下,杨素紧接着说道:“而且既然宇文宪敢拿着自己的底牌前去支援杨坚,那么接下来一旦全面开战,他又通过什么来迎接我们的挑战?”

“那如果宇文宪还是动了呢?”李荩忱径直说道。

杨素所说的只是宇文宪不敢轻易动手这种可能,可是谁能保证宇文宪真的不敢动呢?毕竟那也不是一个胆小的人,而借助杨坚来打击李荩忱对于他来说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唐中也紧跟着说道:“臣以为我们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宇文宪既然敢支援杨坚,那就说明他没有感受到自己前线面临的压力,所以不如让华阴和两淮的我军进行大规模调动和操练,以炫耀我大汉军威。陛下身为天子,既然身在长安,也可以就近校阅华阴大营,尤其是我大汉新式之火器,本来就让宇文宪投鼠忌器,若是能够在校阅之中再一次展现出来其威力,宇文宪恐怕也要掂量轻重。”

李荩忱一拍手:“妙也!”

是啊,自己怎么忘了这一茬了。

想要威慑敌人,阅兵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么?

且不说后世各国往往在重要节日里将阅兵当做宣扬国威、振奋人心的手段,即使是明清时期,皇帝也经常召集兵马,汇聚各方使臣,向周围的藩属国展现强大的军队。

“不过我们这边大张旗鼓是一方面,”李荩忱又补充了一句,“关键还是要把我们的态度告知宇文宪。通事馆要负责好这件事,尤其是联络宇文宪小朝廷中的各个世家,最好是由他们出面来向宇文宪阐明利害,阻止宇文宪用兵。同时白袍可以伺机在晋阳周围煽动骚乱,我河西银州、延州等地驻军也可以向大河沿岸移动并进行拉练,以形成对晋阳的威慑,让宇文纯也不敢轻举妄动。”

“臣遵旨!”众文武一起应诺。

“马上就要入冬了,各项事宜务必抓紧落实下去,告诉裴子烈,十日之内要抵达河套之南。”李荩忱紧接着说道,“朕不想看到元日的时候我大汉的将士还在北方吃冰卧雪。”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上,大汉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大军一路向北,劳师远征,就算是这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对于大汉的财政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第一四四八章 元乐尚的目的

必须要速战速决了。

李荩忱知道以大汉现在的财政,实际上很难担负大军这么长时间的征战,毕竟算起来从春耕之后汉军大规模北上到现在入冬,这一场战争已经持续了马上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之前的每一年,战火都从未停息。

两三个月的休养生息,是不足以支撑这种长年的征战。现在李荩忱庆幸的也只有这几年没有出现什么天灾人祸,让各地的收成还算不错,否则没有粮食,就算李荩忱雄心万丈,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好在今年关中的秋收基本上都落入了李荩忱的手中,否则李荩忱连北上的底气都没有。

“户部咬咬牙,支撑过这个冬天。”李荩忱看向陈叔慎。

小舅子顶着很明显的黑眼圈,不用想也知道秋收之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陈叔慎郑重一拱手:“多谢陛下体恤,臣在其位、谋其政,当为陛下及万民殚精竭虑。”

陈叔慎虽然还只是一个侍郎,但是在骆牙快要卸任的情况下,他依靠自己随驾北上的功劳,升任户部尚书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现在他不敢掉以轻心,陈家作为前朝皇室,能够入新朝为官就已经是陛下胸怀宽阔了,自己更不能辜负陛下对自己的信任。

“如果没有别的事宜,那就退朝吧。”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

至少还是解决了现在最紧要的北方战事的问题,虽然北方战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但是至少也看到了希望不是?

等群臣告退之后,李荩忱摊开一本奏章,是云梦流域今年冬捕的收获,根据收获来看,今年整个大江流域的鱼获应该还不错。

“陛下,喝点鸡汤休息一下吧。”此时身边响起来柔柔的声音。

李荩忱微微侧头,倒是有些惊讶。

跪在身边的不是别人,而是前几天见过的元乐尚。

“你不是跟在贤妃身边么?”

“今天贤妃娘娘去看淑妃了,奴并无事情,再加上杨家姊姊久在陛下身边,也需要休息,所以贤妃就让奴家过来伺候陛下。”元乐尚微微躬身,低声说道。

李荩忱点了点头,元乐尚毕竟也是女官,让她跟在李荩忱身边,正好也可以让杨丽华休息休息。

毕竟每天跟着李荩忱团团转,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朕有那么可怕么,你总是低着头干什么?”李荩忱忍不住打趣道,“虽然朕已经被街坊巷间传得千奇百怪,甚至说朕吃人的都有,但难不成你也相信?”

“奴家不敢!”元乐尚急忙抬头说道,目光楚楚,颇有几分被冤枉之后想要争辩却又不敢的样子,愈发惹人怜惜。

李荩忱不由得调笑道:“那就看朕。”

“奴晓得了。”

而李荩忱紧接着说道:“跟在朕身边,可比不跟在贤妃身边轻松。你要是不怕劳累的话就回去休息,朕可不会怪你。”

首节 上一节 104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