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065节

有没有人在皇位上,又有什么区别?

乐昌秀眉微蹙,自己带着皇长子坐在皇位上?

是不是也怪怪的?

旁边的沈婺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召见群臣是必须的,现在群臣之间或许已经有所交流和联系,但是也只是各个小团体之间的联系,互相之间的态度还在捉摸之中,这很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误会和冲突,这是乐昌应该尽量去避免发生的。可是乐昌无法出面,这些人在朝堂上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启禀皇后,陛下八百里加急。”一名内侍快步走进来。

“陛下行辕到哪里了?”乐昌急忙问道。

听到李荩忱的消息,她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关键时候,还是得听家里男人的主意。

沈婺华也急忙起身。

李荩忱这个时候八百里加急给乐昌文书,所为何事?

“现在已经过了江陵,顺江而下,只要天气不再骤降,那么大江没有冰冻,以五牙大舰之速,十日之内当抵达建康府!”内侍急忙回答,“此是行辕圣旨,请娘娘接旨!”

乐昌和沈婺华急忙行礼接旨。

“按照陛下的意思,”乐昌沉声说道,“垂帘?”

沈婺华深深吸了一口气:“皇后敢否?”

乐昌一挥手:“事态紧急,哪里还有什么敢和不敢的?”

李荩忱的确给了一个不错的办法,垂帘听政。

历史上垂帘听政也并不是慈禧太后首创的,早在先秦,宣太后就曾经听政,甚至直接主导秦国的统治,但是因为宣太后的名声褒贬参半,导致后来吕后听政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代表后宫、只是听从建议,垂下了一道帘子表示自己和朝堂、前殿隔开。

后来汉末梁太后以及历史上的唐代武后等等,都曾垂帘听政。

因此垂帘听政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过却也不是乐昌有胆量这么去做的,看看历史上听政的这些人,宣太后、吕后等等,哪一个不是事实上的大权在握,甚至还直接导致了外戚干政?

乐昌出身前朝皇室,一向谨言慎行,让她去垂帘,还真的不敢,因为一旦这么做,风言风语恐怕会汹涌澎湃而来。

但是现在有了李荩忱的旨意,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这就像是一道护身符一样,既然李荩忱应允了,那乐昌真的出面垂帘听政,至少在法理上也就确定了。

更重要的是,李荩忱在圣旨中还直接册封皇长子为“监国”。于是这个因为还没有周岁,所以连名字都还没有起,只有小名“长岁”的小家伙,也有了坐在龙椅上的合理合法的资格。

“圣旨抄送中书省了么?”乐昌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夫君比想象之中的还要信任自己,这也让乐昌很是紧张。

国家的大权乃至于命运,就等于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沈姊姊,且陪我同去?”乐昌握住了沈婺华的手。

沈婺华看着乐昌,其实她又何尝不紧张?

对于这个久在深宫之中的女子来说,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这是之前从未想象过的。

“我会在屏风后面等你,但是陛下只让你一人垂帘,我去的话,的确不好。”沈婺华握紧了乐昌的手,“姊姊相信你。”

乐昌看向沈婺华,郑重点头。

——————————————————-

大江上,水师船队正在前进。

李荩忱看着前方分开的江水,江面上有一层淡淡的雾气,让人看不清前方,即使是精通大江水文航路的大汉水师,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派人在前面探路前进,若是陛下的龙船触礁出了什么意外,那水师可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现在的大汉水师位置的确有些尴尬,曾经大汉从巴蜀入江南的时候,水师是实打实的主力,没有水师的话也就没有如今占有整个南方山河的大汉,甚至就连之后大汉入岭南,水师借助灵渠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现在大汉的重心北上,注意力也转移到了陆师上,尤其是骑兵和火枪手队伍的建设上,水师一下子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存在,在船台上的大型海船也不过才下水了一两艘,根本就不够水师纵横大海的,而大汉太尉府之前制定的水师从水路直接进攻山东甚至辽东、切断宇文宪后路的战略,现在也不过停留在纸面上。

再加上大汉现在无心南顾,所以向南对付林邑人都不太现实。

这就让水师无奈之下只能看着陆师的弟兄们吃饱喝足,自己当一个二等人——加上火枪兵和骑兵,实际上是个四等人,没错,就是和马润一样。

这一次李荩忱走大江东去,水师抓住机会,就是要向陛下好好地表现一下,忠心和实力,一个不能缺。

第一四七六章 冬风正冷

不过李荩忱更清楚,如果自己现在不先打下打压世家的基调,之后一统北方,一切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麻烦!

因为真正强大并且做到了子弟遍布天下的世家,还是在北方。

当初晋室南渡,很多世家只是派遣了一部分子弟南下,再加上南方世家不断洗牌,所以东南士族的威名虽然还在,但是主持东南士族的却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王谢之家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杨氏、裴氏、崔氏乃至颍川各家,三百年的传承却没有断。

世家,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就是积淀!

三百年的人情往来和利益纠葛,让他们对北方的掌控和家族自身的积淀,都要超过南方的世家!

更不要说北方虽然久经战乱,但是人口仍然在南方之上,有人口,往往就意味着富足。

不是平民百姓的富足,而是世家大族的富足。

北方的金融命脉乃至于国家命脉,都在世家的手中,而后来者也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当初北魏的六大军镇南下之后,军镇之中的各个家族也都是延续着中原世家的方式,比如关陇集团中的各个世家,多多少少都和当初的北魏六镇有关联,甚至本身就是北魏六镇出身。

只要世家还存在,朝廷就不可能用尽全力来发展经济和巩固统治,这样贫穷就依然会存在。温饱问题从来都是社会上最尖锐的问题,若是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话,那么社会也不可能平安无事。

首节 上一节 1065/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