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087节

所以大汉势必要先清理自己身上的蛀虫。

可想而知,等到江南叛乱之后,御史台上场,又将是一次官场上的大地动啊。

程峰看着被押走的世家家主们,淡淡说道:“只要我们不做亏心事,陛下是不会亏待我们的,相反,将死无葬身之地。”

戴才怔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们这些从龙元戎们,肯定不是陛下首要对付的目标,甚至就算是他们真的有什么小过错,陛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相比于他们,那么已经盘踞地方多年的贪官污吏们才更加可怕。

和这些地方世家一样,只要这些人还在,那么大汉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大汉。

“陛下三思!”吴郡那边的消息传过来的很快,天才蒙蒙亮,顾野王等官员就已经入宫拜见李荩忱,而甫一见面行礼,顾野王说出来的就是这句话。

现在也就是后世早上六点钟的样子,但是李荩忱很精神,他知道就在昨天的那一场风雨中,一切都将有所定论,而事实证明,李荩忱的期待是值得的,羽林骑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突击。

至于之后,就要看刑部的表现了。

“朕要三思什么?”李荩忱饶有兴致的问道。

他不由得舔了舔嘴唇,还在回味昨天晚上的风雨滋味,好久不见张丽华和孔望仙,当真是愈发的水嫩了。

当然了,也就只有这样的缠绵享受,才能让李荩忱压制住自己内心中的紧张。

毕竟这几乎算是对世家的最后一战,李荩忱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顾野王涩声说道:“陛下,江南之维系,固然已经不在于世家,但是世家人数众多,陛下在发落世家,尤其是吴郡世家的时候,还请三思啊!会稽留氏意图谋反、死有余辜,吴郡陆氏谋害命官亦是死不足惜,但是其余大多数的世家只是被迫追随,陛下若是将他们全部问罪,那么江南将不复再有吴郡,没有富足之吴郡,江南何以能称为鱼米之乡?”

李荩忱笑着说道:“那没有了世家,吴郡就不能称之为吴郡了么?到底是世家在统治吴郡,还是朕的大汉在统治吴郡?更何况这一次吴郡世家倒下,吴郡顾氏却并未参与其中,好像宰辅的损失并不算大?”

顾野王会站出来唱反调,这在李荩忱的预料之中,他也知道这些年顾野王代替徐陵隐隐成为各个世家的代表和象征,同时也是他在全力维持着世家和朝廷之间的平衡。

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气

这一次世家造反,是顾野王不想看到的。但是朝廷几乎把吴郡多半世家扫荡干净,更是顾野王不想看到的。

他从小出生于世家,漂泊半生以至于今日,虽然和他家族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小受到的教育还是在的,因此李荩忱直接这样通过暴力的手段推翻世家的统治、尤其是世家在基层的统治,这让顾野王很是担忧。

他害怕更多的世家会联起手来反抗,这样只会造成整个大汉境内的动荡。一个吴郡陆氏倒下了,在大汉的国土上至少还有十几个、上百个吴郡陆氏。这些世家难道就真的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族走向灭亡么?

更何况世家制度要是真的就这么烟消云散了,顾野王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才能接受,就像是数十年来自己抬头就能看到的天空就这样轰然倒塌了一样。

顾野王叹息道:“陛下所为,乃是快刀斩乱麻。乱世之中,此不失为良策,但是现在并非乱世,一个吴郡半数人家下狱,想要再恢复元气,不知道又到何年何月?更何况陛下也清楚,吴郡周围的山川田地、渔盐之获,都在世家手中,朝廷现在恐怕没有力量这么短时间内就将这一切都清点清楚、全盘接纳啊。”

作为宰辅,顾野王更加清楚,大汉现在哪里有那么多的力量完成对地方的完全接收?不说别的,单纯就是吴郡的这些世家以及会稽的世家,就掌握着江南超过半数的山川田地,大汉官员就算是累死累活恐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对这些地方的管理。

李荩忱眉毛一挑:“朕尚未对吴郡世家问罪,宰辅就出来为他们开脱,未免着急了一下吧?”

顾野王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会突然有如此一问,一时间怔在那里。

而跟在顾野王身后的裴猗急忙开口说道:“陛下应该是误会了,宰辅一心所为都是陛下和朝廷,宰辅之担忧,臣下等也多有担心,现在大汉朝堂上尚且还有一部分官员在长安未曾归来,朝堂上哪怕是再加上江南巡抚那边,恐怕都抽不出来这么多人能够统计、处理世家的财产了,因此徐徐图之或许并非坏事。”

李荩忱登时冷笑一声:“朕留下这些墙头草和有叛逆之心的人在江南的腹心之地,难道是等着他们下一次趁着朕北伐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么?至于接收田产财物,这个朕自有主张。人,朕还不缺。”

顾野王等人顿时惊讶的对视一眼。

朝堂上的人现在因为有半数还在长安,所以早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陛下又要去哪里抽调那么多人手?

“启禀陛下,书院学生已经在宫门外列队。”李平快步走进来。

李荩忱霍然起身:“诸位臣工,朕且带你们去看看吧。”

而顾野王等人张大了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很显然,有一个地方是他们一直忽视甚至根本就无视掉了的。

那就是大汉自从入巴蜀之后就积极设立的几个书院。

大汉开国也已经两年,再加上李荩忱经营巴蜀的时间,三四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少,其中一部分甚至都已经进入了官场,而即使是新设立的没有几年的金陵书院和岳麓书院,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尤其是书院的人才培养,并不只是招募人才从头开始,还有一些是李荩忱从地方吏员之中遴选能干之辈进入书院进行短期的培训,加强他们对地方行政的处理能力,从而让他们成为不折不扣的多面手或者某一方面的专家,这将会极大的弥补官员不在或者缺少的情况下地方吏员们的能动性。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官员也就是起到一个居中引导、指挥和统筹的作用,而税收、田产等等的统计收缴,实际上都更多的是吏员们在负责,相比于官员,他们对于这些的熟稔程度更高,只要他们拥有足够的组织能力,那么替代官员或者在需要的时候临时上阵也完全并非不可以。

对于这样的培训,吏员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即使是普通的小吏员们也有,经过培训,实际上他们也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候补官员,何乐而不为?

而这些人多数出身下层,又经过书院的培养和教育,无论是斗志还是忠诚都无可挑剔,可以说他们就是李荩忱手上的救火队员。

陛下打算让这些人前去收拾残局,的确无可厚非。

可当顾野王等人跟着李荩忱一起走到宫门口的时候,方才发现,自己还是把陛下想得太简单了。

宫门外,并不只有一个方阵。

两个方阵相对而立,左边的一个方阵中,人们都是身穿大汉吏员的衣衫,不同的花色图案代表他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地方,应该是最近前来建康府进行培训的地方吏员。

而右边的一个方阵,全都是身穿青衫的士子,他们背着行囊、头上绑着学士巾,年轻的脸上充满着期待和激动。

无疑,这些是书院之中不折不扣的学生。

“启禀陛下,吏员一百零二人,集结完毕!”李靖身穿千牛卫的衣衫,腰间悬挂李荩忱御赐的横刀,朗声说道。

“启禀陛下,金陵书院五十二人集结完毕,岳麓书院二十三人集结完毕,成都书院十五人集结完毕!”李渊站出来大声说道,他显然对于李靖的那一身打扮很是羡慕,也很不服气,所以声音都在尽量把李靖的声音盖下去。

金陵书院这一次算是“本土作战”,所以来的人最多,几乎李渊这一届老生全都上阵了。而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那边还得处理洞庭沿岸的几个世家,所以自然不会派遣那么多人来。

当然了,相应的,金陵书院也派遣了一部分人前往湘州,双方进行交换,也是为了能够让书院士子们对不同地方的情况有更加清楚的了解,毕竟金陵书院也好,岳麓书院和程度书院也罢,最后走出来的人才并不是服务于一个地区,而是要服务于整个大汉的。

看着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们,李荩忱笑了一声。

首节 上一节 108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