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094节

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

劳师远征,这是现在摆在汉军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

毕竟在这之前,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军队,都还没有进行过跨海远征的行动。汉代征服辽东的时候是用军队在陆地上推过去的,而东吴后来虽然曾经派遣大船队探索东海和南洋,但是那一支船队的主要目的也只是探索航路,并不是进攻和作战。

运送数千甚至上万将士跨海进攻,在这个时代来看的确是天马行空的战术,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敌人的进攻会来自海上。

哪怕是林邑人,恐怕也很难,因为这其中的确有太多的难题没有办法解决。

对于汉军来说,这一次不仅仅是挑战,甚至还是冒险。毕竟一旦船队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数千兵马全军覆没,朝廷几年来打造海军的心血付之一炬。

作为监军,傅縡有资格也有义务监察确定军中策略的可行性,因此他必须要确定这样的战术到底有多少风险。

“在今年夏天海上风浪大的时候,海军就已经利用快船和青龙大舰分别完成了横跨南洋、抵达林邑南部海域的行动。”对此,戚昕倒是信心十足,“所以跨海远征,海军有信心,只是针对到时候的海况,海军会对上船的人数严格控制,如果海上风浪大,海军将会携带不超过五千人,而如果海上风浪小,携带人数应该能超过八千人,乃至于万人。”

罗毅也正色说道:“此次南征,陆师多选用南方子弟,水性好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都已经上过船进行训练,之前从福州向南调动军队就是采用海运,便是让将士们提前适应和熟悉。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打算在这两天进行演练,暂定于朱崖。”

朱崖,并不是一个令人陌生的地点,此处又称为琼崖,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对于每个来过岭南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这座悬浮在海外的大岛,甚至来往的船只也往往会选择这里作为避风港。

不过自从汉代以到今日,朝廷,无论是曾经的大一统朝廷还是后来的南北朝偏安朝廷,都没有建立过对朱崖的完全统治,这里一直都游离于华夏文明之外。

一来是因为朱崖这里的确没有什么已知的、足以吸引人们的地方,反而一座孤零零的岛屿,又远在天南,天气炎热,自然就不会吸引人们;二来江南朝廷的注意力一般都在北方或者在内斗上,自然不会关注这个远在天边的岛屿。

相比之下,至少朱崖这里还有南北来往的船只,总比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流求来得好,自从当初东吴的船队发现了流求之后,那一座岛屿仿佛再一次被遗忘在了大洋上。

不过这些岛屿被遗忘的日子已经逐渐结束,极速扩张的大汉海军成为了占领并且控制这些岛屿的急先锋。在这个航海技术还远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海上的岛屿不仅仅是补充资源的地方,更是可以躲避狂风大浪以及辨认方向和方位的好地方,因此海军联合工部,早早地就已经开始对这些岛屿的勘察。

至于这背后有多少李荩忱的意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李荩忱很清楚“自古以来”的重要性,他当然不介意让海军带上石碑之类的,每个能露出海面的地方都立上一块。

海军最中意的港口自然就有朱崖,朱崖这里的确有不少良港,再加上工部在朱崖发现了大量能够替代南海的玳瑁来制作镜片的水晶,更是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现在工部已经开始研究诸如千里眼这样的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并不只是为了能够在打仗的时候用,无论是地质勘测还是航海测量,都需要这些精密的仪器,普通的钢铁和木头显然无法胜任,可是李荩忱也不知道怎么烧出来的玻璃,尤其是透明的玻璃,因此他也很难起到指挥的作用。

大汉工坊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烧出来了琉璃,但是充满气泡和杂色的琉璃终究不是玻璃,自然也就不能用于制作玻璃仪器,为了不让其余的技术等待玻璃技术的成熟,工部只能选择昂贵的玳瑁等替代品,现在有了水晶的出现,工部自然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方便简单一点儿的替代品,不过想要开采水晶以及最终把水晶用于器械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了,本着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的态度,工部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并且除了水晶之外,这座岛上也并非一无所有。

随着海军的入驻,工部随之派遣勘探队,而朝廷的官员委派也紧跟在后面。不过现在这里的民众数量很少,当地的土著也就是后世的黎族人也已经存在于深山之中,现在还没有主动倾向于和这些“陌生人”进行接触。

为了能够尽快掌控这座岛,李荩忱自然开始向这座岛上流放犯人,不管怎么说,后世英国人用的这个办法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各个世家的旁系子弟族人,基本上都被流放到了朱崖。

现在岭南也不是真正的荒蛮之地,在大汉政府的带领下,沿海一带的贸易港口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不说,内陆的蛮夷部落也开始走出大山、开垦田地,有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作为保障,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的脱离现在甚至需要刀耕火种的局面。

因此朱崖甚至之后被征服的林邑,才是李荩忱真正可以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

有军队和犯人,朱崖也很快热闹起来,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犯人的身份敏感性以及军队的保密性需要,朱崖还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选择此处作为抢滩登陆的演练所在,自然是最合适不过。

“也好,给你们五天的时间再磨合磨合,”傅縡沉声说道,“按照陛下的旨意,这场战争必须要在冬天打响,争取在明年夏天之前结束,否则天气更加炎热之后,对将士们的士气将会是沉重的打击。注意,陛下所谓的结束,是整个林邑的国土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的抵抗!”

罗毅和戚昕同时拱手,此时的傅縡作为监军也是在代表李荩忱的意志。

第一五一四章 李询聚将

当番禺郡这里因为军队的云集而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西侧的郁林郡,同样也被黑压压的军营所包围。

虽然军事行动讲究的是保密性,但是这一次大汉调动十五万大军,怎么都不可能真的保密的,林邑人一向往来快捷,最擅长探查消息,肯定能够探听到什么风声的。

郁林郡是中路汉军聚集的地方,也是此次大战的主帅李询的中军大帐所在。罗毅和杜齐作为左右两军的统帅,还是要最终服从于李询的命令的。

看着正在操练的军队,李询深深吸了一口气。

对于他来说,从当初的汉中战败被俘到今天的挂帅南征,人生当真好似大梦一场,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开疆拓土、讨伐蛮夷,这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想要的功名,只要能够拿下这样的功名,就算是马革裹尸还又算得了什么?说不定在后世的史书上还能留下和伏波将军并肩的荣耀!

秦代入岭南的赵佗、汉代入岭南的路博德,哪一个不是名留青史的名将?而现在大汉将第一次把华夏的版图继续向南拓展,这和当初赵佗等人的功劳岂不也是一样?

人到了李询这个年纪,所想的已经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如何才能名传千古。

很显然,李荩忱的安排完全满足了他这个需求,甚至算得上是正中下怀。

因此李询当真称得上是斗志昂扬。

“启禀将军,水师船只已经转运最后一批粮食到了,下一批粮食最早也应该是在半个月之后。”负责粮草的后勤将领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道。

这岭南虽然是冬天,但是和其余地方的春天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忙活一阵子,该出汗的还是得出汗。

“已经足够了,”李询果断的说道,“击鼓聚将!”

就像罗毅他们在努力和海军相互配合,李询这几天也在等待粮食的到来,通过灵渠转运粮食虽然是一条捷径,但是再怎么便捷,也终究需要时间的,大军云集,又是南下远征,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不行。

此次汉军不讲究什么出其不意——当然除了从海上走的那一路兵马之外,讲究的就是粮草充足、谋定而后动,一切都要稳扎稳打,最终完成对整个林邑的占领。

进兵太快、只占领核心城镇,这是之前中原王朝对外征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的问题。

之前汉代征服南方的时候,虽然设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一直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林邑国,但是这些郡府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主要就是因为汉朝的统治实际上只是局限在一座座城镇当中,而广大的荒蛮之地中还是本地土著的地盘,朝廷的政令不出城墙,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对这个地方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随着后来道路交通都已经被阻断,朝廷对这个地方的统治自然也就宣告结束。

不过这也是历朝历代想要解决却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毕竟路途越远,就意味着粮食供给的道路也会越来越长,而朝廷征服这些地方,只是占领港口和城镇,却没有办法占领周围的广大山林土地,自然也就导致长期需要中原地区供给粮食,因此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主动放弃这些荒蛮之地,往往是无奈却也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等到乱世来临,这些边缘的地方更是很容易变成朝廷的沉重负担。

因此华夏对周围这些荒蛮之地的占领,往往都短期的,大军撤退之后,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不是因为有灵渠以及穿越五岭的几条重要道路在,甚至华夏都很难建立起来对岭南的完善统治。

工部已经开始谋求修建诸如秦代的直道那样的道路,从而让中原和大汉的各处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但是这毕竟还只在探勘和考察之中,因此大汉现在想要征服南方,自然就需要从其余的角度来多做一些工作。

这个难题自然而然就丢给了作为主帅的李询。

首节 上一节 1094/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