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161节

而这两个家伙也是没心没肺到一定程度了,身为亡国之君,每日里一起饮酒作乐,倒是颇有几分找到了知己的感觉,不说别的,单就美人和美酒来说,两个人就颇有共同话题。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人饮酒作乐之后,常常拉扯着自己的女人滚在一起。

李荩忱倒是没有“残忍”到剥夺走这两个皇帝最大的爱好,而且以他们的自理能力,如果没有人跟在旁边伺候的话,恐怕过不了两天就得饿死,因此陈叔宝的妃子龚氏和宇文赟的妃子冯小怜留在身边伺候他们两个。

原本的时候当然是自家老婆伺候自己,不过这两个家伙喝过酒之后称兄道弟,自然就不知道是谁伺候谁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个闹得实在是太乱,原本就住在他们斜对面小山坡上的杨坚,虽然一向和这两个家伙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也受不了他们闹得乌烟瘴气,干脆搬到金陵书院隐姓埋名去当先生了,倒是让金陵书院的山长萧琮受宠若惊。

而现在,龚氏和冯小怜竟然先后都有了身孕,这更让李荩忱惊讶之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真不知道这两个人肚子里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姓陈、一个姓宇文,还是两个都姓陈,而或者两个都姓宇文?

这也算是现在大汉高层官员们茶余饭后的一点儿谈资了。原本的时候,李荩忱也的确担心这两个家伙会不会凑到一起想出来什么阴谋诡计,而现在他们的表现,只会让那些就算是还对前朝存有一点儿好感的人也都摇头叹息。

不怪我们变心,实在是你们不争气啊。

这两个末代皇帝的笑话虽然很好笑,但是很快旁边儿子和闺女的吵闹声就吸引了李荩忱的注意。

“陛下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孩子气。”尉迟炽繁正和乐昌、元乐尚以及杨丽华几人聊天,借着入秋之后国库和内库都颇为充盈,义学、慈善堂和药房的建设也都稳步前进,所以她们的心情都不错,看到远处李荩忱在逗弄自家小孩们,尉迟炽繁不由得掩嘴轻笑。

李荩忱拿起来一块太师饼,掰成了两瓣,自己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表示这个东西真的非常香,然后放到腰间的位置,引的晋陵小公主和小沧海努力伸手去抓,每一次看着闺女就要抓到了,李荩忱就稍微提高一点,让小公主抓了个空。

最后小公主气不过,怒气冲冲的嘟着嘴冲着自家弟弟招了招手。

小沧海直接扑上去扯住了李荩忱的裤腿,扭来扭去,而晋陵则扑到另外一边,也是抱着李荩忱的腿不撒手。

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既然我们直接抢抢不到,那就撒娇好了。

毕竟小孩子撒娇起来,那就真是天下无敌可爱了。

李荩忱很快就缴械投降,抱着小儿子,牵着大闺女,一大一小手里都拿着一块太师饼,吃的满嘴都是饼渣。

乐昌等人相视一笑,就算是堂堂陛下,也终究还是有弱点的。

不过换句话说,就算是她们,对上撒娇的孩子,也的确没有什么抵抗力,也只能从了。

明月越升越高,乐昌看着月下和自己的孩子玩闹的李荩忱,再低头看看自己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想到了当初李荩忱曾经送给自己的那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曾经自己和陛下天各一方,所能寄托思念的,除了烽火之中的寥寥可数几封书信,就只有这一轮明月了。

当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和他长相厮守,哪怕是隐姓埋名做一个山村野夫和野妇也好,哪能料想到今日?

世事繁杂,变化多端,真让人感慨万千。

想那也不过只是五年前的事情罢了,五年之后,竟然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不过“但愿人长久”的梦想和期望,总是不变的。

“这一大一小也得准备启蒙了。”李荩忱把还挺沉的小沧海递给忙不迭赶上来的奶妈,沉声说道,“可不能就让他们一天天的这么玩的开心。”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不知道陛下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乐昌不由得好奇问道。

晋陵小公主还好,毕竟是姑娘家,早一点晚一点没关系,而小沧海已经到了岁数,可不能再这么荒废,毕竟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小沧海未来是要继承大汉皇位的,这个年岁开始启蒙不算早了。

因此就算是李荩忱不管,乐昌也得管了。

而给李沧海选启蒙老师自然也非常重要,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成为少傅的,少师或者少傅可以说是这些皇子们人生中所能拉拢到的第一股势力,也算是上一辈唯一能够帮他们指定和拉拢的力量。除了启蒙老师之外,还要有同样出身高官显贵家族的人作为陪读。

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读

和皇子同龄并且一起读书的少儿们,长大了自然就是皇子的得力助手。基本上历朝历代的太子组建自己的东宫官僚,都是以当初少傅和陪读作为基础的。

因此乐昌不可能不关心。

一旦人选选错了,将会诱导着小沧海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等到发现再想挽回的时候,一切可都晚了。

当李荩忱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自然也跟着打起精神。

而尉迟炽繁、萧湘等人也都把目光投过来。晋陵公主作为大汉的“长”公主,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肯定是要跟着小沧海一起去读书的,在让女子读书学习上,李荩忱已经比较宽宥,尉迟炽繁当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另外萧湘等人诞下的儿女,虽然年岁还小,但是也就是比小沧海小了一岁左右罢了,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也得考虑类似的问题。

而且很有可能陛下会让他们这些皇子公主们一起读书接受启蒙教育,因此老师是谁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少傅之职,便交给傅宜事宜事,傅縡表字吧,”李荩忱斟酌说道,“傅宜事生性平和,不喜争端,又学富五车,当是教导朕之儿女的不错人选。”

乐昌微微颔首,傅縡是前朝东宫旧臣,由于信奉佛教的缘故,为人不卑不亢,素来不会无事生非,而且他年幼时也是乡里舍间有名的小神童,学问上自然也不用说,否则当初也不会掌管东宫书往来。

“另外朕会告知金陵书院萧山长,从金陵书院遴选两名贤良先生,辅助傅卿家一起授课。”李荩忱紧接着说道。

大汉现在以书院为基础行君子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君子教育,自然就是弘扬君子六艺,当初秦汉时期的儒家士族,可都是下马做学问,上马挥刀枪的,可不是后世那种弱书生的形象。

随着南北朝乱世开始,不少古人的史书典籍被付之一炬,而士人的形象也开始有所变化,这些书生更喜欢坐而论道,谈论一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无聊的时候便饮酒作乐、作诗词歌赋聊以娱情,虽然说南北朝时期的诗词歌赋发展迅速,为后来唐宋时期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魏晋成为风流的代名词。

而实际上人士子的身体素质也在这种闲散的生活之中随之降低,最终士子就只会摇头晃脑的读书,自然无从说什么“上马击狂胡”。

因此金陵书院在设立之初就考虑到要从根本上,也就是从年青一代就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毕业的李渊他们,平日的学习之中就有击剑,乃至于一些身体强壮的学生还可以去学习搏斗,金陵书院专门为他们请来了军中老手来负责教导,让这些士子们在毕业之后不仅仅能够精通章、能够治国理政,还有本事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挥动刀剑、为国征战。

李荩忱名义上说的是以恢复君子六艺为目标,主要还是打着孔老夫子的名头让那些有意见的儒生们无话可说,毕竟你们就算是再有意见,也不能说孔老夫子说的不对吧?

但是实际上和艺复兴一样,这些都更像是披着复古的皮来行创新的事,毕竟书院之中教授六艺这种事,古往今来倒是不怎么多见啊。

李荩忱要让书院抽调先生来,自然是想要有人专门负责锻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身体素质上也不至于差强人意,若是真的能够有适合战场冲杀之猛将材质显露出来,那李荩忱当然也不吝惜于培养,他也想要像当初曹操那样捋着胡须得意的说我有“黄须儿”。

虽然不知道李荩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也知道李荩忱肯定不会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师傅自然也是多多益善,所以乐昌她们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首节 上一节 1161/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