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209节

再往前不过百里就是钟离,汉军水师正在钟离城外的淮水上集结,按照姜先的计划,水师将会兵分三路,两路主攻,分别进攻颖口和清江口。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点,是因为前者位于悬瓠城的侧翼,拿下颖口之后汉军水师不但可以帮助陆子才解决后顾之忧,还可以顺着颍水直接杀到许昌城下以策应陈智深的进攻,而后者则位于涡口、徐州等要塞之间,是中间节点,汉军一旦从清江口登陆,可以向东直接进攻徐州,而不需要在徐州城外的水面上和北周军队过多纠缠,这也是当初吴明彻选择的进攻方向。

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当初吴明彻选择清江口确实是有战略眼光的,只可惜南陈的兵力和当时卷携平齐大胜之威而来的北周军队根本没有办法抗衡。

当然了,当年没有办法抗衡,而如今,已然天翻地覆。

至于另外的一路偏师,则前去牵制涡口的守军,令涡口守军自顾不暇,从而无法进攻从清江口登陆的汉军背后。

对于这个方案,李荩忱并没有意见,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抓紧把这几艘五牙大舰和黄龙大舰送到淮北前线,否则就算是大汉水师有天大的野心,也苦于没有三头六臂。

不过水师固然重要,终究比不上从后方来的粮食重要。

皇帝陛下的船队也得先靠边给后面来的粮船让路。

按理说皇帝御驾亲征,为了皇帝陛下的安全,船队所在的水域应该全面封堵戒严才对,可是现在很明显不具备这个条件,总共就这么一条运河作为南北运输的动脉,动脉掐断了,这一战也就不用打了。

因此倒是没有人有意见,只是船上的亲卫们都瞪大了眼睛紧张的看着水面和两侧岸边,灯笼将水面上照的分外明亮,而岸上负责警戒的羽林骑来往巡弋,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惹得不断经过船队的一艘艘粮草船只上,不少人探头观望。

不过在这拥挤的运河上,能够摆出这样排场的是什么人物,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在光影交错的水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道面向这边笔直站立的人影,负责押送船只的汉军将士在自家将领口号声中整齐的跺脚折臂齐胸,对着船队行礼。而那些撑船的船夫们,也都下意识的看过来,军人有军人的军礼,他们也有他们的注目礼。

不管是什么样的礼节,这个时候都想表达同样的意思,对他们的皇帝陛下的敬重。

战线就在前方,战火如荼,而皇帝陛下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让每一个将士和民夫,都分外的安心。

李荩忱这是用行动在告诉他们。

朕,与你们同在。

当然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李荩忱就站在船楼上,静静看着他们,看着这些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的子民。

“陛下,不早了,早些歇息吧,刚才秘书监送来消息,因为避让这支船队的原因,我们会比预计里晚上两个时辰左右到达钟离,应该就是明天早上了。”身后轻柔的声音响起,元乐尚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到李荩忱身边。

李荩忱回头,夜晚的风颇有凉意,甚至借助摇曳的光能够看到元乐尚的小脸都有些发红,显然是被冻得。李荩忱不由得握住她的手,冰凉冰凉:“在这里站了多久了?”

第一六六九章 这不是胡闹

“越是危险,越是有需要!”陈宣华梗着脖子说道,“大汉男儿在前线不畏生死,我们看护队就是为了救他们的性命,凭什么不让我们先去?”

李荩忱顿时默然。

的确,看护队组建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跟着自己一点点向前进,的确是安全了,但是救死扶伤就不用想了,而且以禁卫军这帮悍卒的战斗力,就算是战斗真的打响,恐怕也都是敌人死伤。

所以确实是前线现在更加需要看护队。

良久之后,李荩忱方才说道:“不怕么?”

“生死由命,为何要怕?”陈宣华径直说道,显然她早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回答李荩忱,大战开始之后,全国上下,人心激荡,即使是陈宣华也不能例外,或者说每一个人都不能例外,现在前线战事紧急,作为看护队的缔造者,又带着皇家药房这么多人,陈宣华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

禁卫军虽然还没有投入战斗,但是已经有很多军队开始厮杀,看护队也不是只派出了这么一支,向北走的还有很多支队伍,只不过为了应对路上有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些看护队还是以男的为主,他们向北的足迹可以抵达长安甚至抵达九原。

而算时间,这些北上的看护队也应该已经开始工作,偏偏就陈宣华自己率领的这支队伍还在跟着禁卫军的船队一点点的向前走,这让陈宣华也有些郁闷,尤其是李荩忱抵达钟离之后,肯定不会直接就开赴前线,至少得等吴惠觉等人前来汇合,这又不知道要耽误几天的时间,军情如火,人命关天,陈宣华也不想再等了。

看护队成立到现在,已经引起了太多的非议,必须得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花拳绣腿。

李荩忱不由得笑了一声,相比之下,反倒是自己婆婆妈妈了。

“那好,朕准了!”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说道:“朕令李靖”

“兄长放心,交给我好啦!”长公主殿下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

李荩忱怔了一下:“你们这是要凑成娘子军啊?”

“不行么?”李怜儿敲了敲手中的头盔。

“好,那朕就信你一回,不过上了战场,刀枪无眼、军令如山,任何人等不能违背,”李荩忱一挥手,“朕抽调五百名禁卫军和百名羽林骑护卫你们,你们务必听从吴卿家之命。”

“遵旨!”陈宣华和李怜儿急忙应道,一顿足一行礼,倒是有模有样,不知道私下里是不是练过。

“胡闹,这不是胡闹么?!”

大汉钟离太守、扬武将军周芃提着横刀站在船上,他的身上满是鲜血,显然刚刚经历过一场浴血厮杀。

周芃,能够以如此年轻而位列将军,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祖父就是南陈名将周育,还是曾经提携过吴明彻的老将,而他的父亲则是南陈左卫将军周宝安,也算是在将领之中位极人臣,只可惜周宝安英年早逝,留下了周芃这一个儿子继承周家血脉,周芃年幼,因此只能反过来依靠于吴惠觉。

对于这个吴家当年的恩人后代,吴惠觉当然也不会轻慢,周芃身在大军前锋,屡立战功,此时已经身为杂号将军,而这一次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进攻清江口。

当初清江口之战,周芃还没有成年,所以战斗的细枝末节也都是道听途说,当年的南陈军队毕竟不能和现在的汉军相比,所以周芃的心中对当初的吕梁之战和清江口突围战未免有所轻视,当初的南陈军队几乎是九死一生,而现在换成我大汉儿郎,肯定不会那么惨,有火枪和火炮在手,应当很轻松的将敌人的防线杀穿才对。

今日亲自参与到清江口攻防战之中,周芃方才意识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说句不好听的,他被现实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一来清江口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清江口,王轨在清江口两岸设下了连绵十里的营寨,营寨全部都有高高的土墙壁垒,又引来清水环绕营寨,形成护城河,同时在营寨之间、清水之上,设置了一道道铁索和浮桥,以求能够阻挠汉军水师直接突入清水中。

同时营寨并不只是陆地上的旱寨,甚至还向水中延伸了一部分,形成水寨。

只不过这水寨也是高高的围墙,根本就不给汉军任何可乘之机,同时还借助水寨在淮水靠近中央的位置上又拦腰拉起来一条铁索,等于彻底堵住了清江口,甚至还极大的压迫了汉军水师的活动空间。

二来王轨也意识到,汉军不管是出于战略目的还是出于为当初北伐将士报仇的目的此时汉军淮南主将是吴明彻的儿子吴惠觉,背后还有李荩忱正在赶来,所以汉军以清江口作为主要进攻目标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王轨在清江口这里布置了重兵,就是防范汉军以此为突破点。

事实证明,王轨终究还是押对了宝,吴惠觉的确主攻清江口,毕竟从地利上来讲,这里也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前锋的周芃,已经在水师的掩护下率军进攻敌人的水寨足足四次,但是每次都被敌人击退,没办法,对于敌人营寨之中的布置汉军并不清楚,有好几次都是因为险些中了埋伏而不得不后退整备队形,然后就被敌人一股脑的又重新赶回船上。

首节 上一节 120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