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240节

然而大汉的百姓,却不可能心向北方。

华夷有别,在南方百姓的心中,南方终究还是当初东晋衣冠南渡的华夏正统血脉,相比之下,北方蛮夷之辈,不但不服王化、自立称帝,甚至还想要“去汉化”和“鲜卑化”,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所以百姓们是绝对不会对北方有太多认同的,历史上也的确是在杨坚取代宇文氏并且刹住了北周“鲜卑化”的进程,南朝百姓才因为之前所述的原因也好,因为北方的强大和富足也罢,开始倒向北方。

在这个时代,杨坚已经是大汉的手下败将和阶下囚了,这种心向北方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而且李荩忱入江南,南陈百姓也从陈顼末年——是非功过分开说,陈顼秉政的早期和中期还是比较勤勉并且政治清明的——以及陈叔宝初年的昏暗之中一下子过渡到了大汉,整个大汉上下充满着蓬勃朝气,朝廷也好,社会各阶层也罢,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军事等等的快速发展,百姓们也能够感受到大汉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生活自然就带来更多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方面上,人们都能感受到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方便,自然对于大汉的归属感也就越来越强。

他们以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为荣,以自己能够生活在大汉并且为大汉尽心竭力为荣,所以当大汉的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厮杀的时候,他们愿意为这些将士们祈福。

比如现在建康府大小寺庙甚至皇宫大司马门前的广场上、皇家药房门口,都有人们摆放的红白色分开排列的蜡烛,红色是祝愿和保佑征战的将士,白色是悼念和纪念牺牲的将士。

而建康府的禁卫军英烈祠、钟山的大汉英烈祠、水师英烈祠等等更是香火不断,甚至于其他寺庙的和尚们都觉得自己要失业了。

如今大汉胜利了,这些百姓们更是为大汉的将士们感到骄傲,哪怕是这其中并没有他们家的子弟,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并不多见,建康府作为大汉的中枢核心,也是大汉直接受到朝廷政策影响的地方,也几乎是响应大汉各项政策最为积极的地方,如果说这是一个人心思变的时代,那么建康府就必然是这滚滚旋涡的核心所在。

因此即使是夜色已深,建康府依旧陷入欢乐的海洋,灯笼一点点点亮,逐渐整个建康府都笼罩在光芒之中,城门洞开,禁卫军沿着街道放哨,而朝中最新的消息,宵禁解除,百姓们可以上街载歌载舞。

一时间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影欢呼雀跃,人们手牵着手,从大司马门一直到朱雀航,整个秦淮沿岸、大街小巷,甚至包括权贵云集的乌衣巷,都被欢呼声和歌声淹没。

先是各式各样的江南民谣,然后就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岂曰无衣》,再是所有人向着北方唱起来《楚辞》之中的《九歌·国殇》,以期能够祭奠和告慰这一场场血战之中倒下的汉军将士。

整个建康府在最后的歌声中再一次归于平静,不过这歌声所掀起来的奔涌的热血,却是在所有人的心中迟迟不能消退。

对于大汉,他们又有了新的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此生无悔为汉人啊。

站在大殿的台阶下,出来透一口气的沈君高正好听到了城里如浪潮一样的歌声逐渐平静下来,他默然负手。

身前的建康府,如海洋一样的灯火逐渐消散,人们带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各回各家,而身后的大殿里,依旧灯火通明,年轻的官员们在努力想办法如何调度才能尽快把所有需要的东西运送到前线汉军将士的手中。

随着他们一份份案牍处理好,立刻就有负责传令的士卒跑出大殿,按照命令的重要性与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分别开始往外跑,整个大汉中枢机构疯狂运转起来。

年轻人,整个大汉正在通过年轻人支撑起来并且在大步向前走。

自己这样的中年人,或许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中流砥柱一样的存在,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明显的感觉自己老了,时代在进步,在大踏步的向前进,而自己在思想的革新上终究没有办法和年轻人相并肩。

不过既然自己还能动,还有漫长的余生,那就尽可能的把余热发挥出来吧。

也期望前线的那些年轻人,得以平安凯旋。

只要这些年轻人还有斗志、还有干劲,只要这种精神头儿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那么大汉的国祚就有绵延不断的希望。

国家稳定,子孙才能安稳开枝散叶。

虽然家族门第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不过沈君高还是想要沈家能够繁荣昌盛。

沈君高转身,几名官员已经在等候他审批文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投入到了这忙碌的人群之中。

至于那个曾经对朝廷心怀不满、甚至还有非分之想的沈君高,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怀斗志、一点都不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的大汉刑部尚书。

而在大殿的更后方,大汉的后宫之中。

大汉的皇后登上自己兄长陈叔宝修建、已经许久没有人来过的高楼,尽可能的向北眺望。

夫君,战火如荼,盼望你能够安好。

身后的脚步声响起,乐昌回首,却发现萧湘和尉迟炽繁一前一后拾阶而上。几个人对视,神情了然。

虽然在平日里,几个人分工不同,共同维持着后宫以及内府的运转,因而时常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李荩忱亲自出面调解才可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她们就真的有隔阂,因为在她们的心里,还有共同牵挂的一个人。

希望那个人,能够策马归来,满载荣誉而不留伤痕。

因此她们相视一笑,站在明亮的月色下,一起翘首守望。

建康府中的人们也逐渐进入梦乡,高楼上的人影却迟迟未曾动,反倒是陆陆续续走上来的人,越来越多。

高楼下,各个殿宇前,内侍和宫女们点燃了祈福用的蜡烛,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念着。

陛下,保重!

大汉,保重!

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们

当大汉都沉浸在前线胜利的喜悦中时,还是有汉人很郁闷的。

脚蹬着颍水西岸的一块石头,陈智深极目远眺,许昌已经在视线可及范围内,甚至随着颍水曲折环绕,再沿着颍水向前,都能直接摸到距离许昌城不过百丈的位置上。

本来这颍水就是许昌天然的护城河,再加上之前历朝历代的疏浚,主河道宽阔不说,还有一条支流出现在许昌城南和城西两个方向,弥补了许昌城在这两个方向上距离颍水比较远的缺陷,至于为什么根本没有颍水环绕遮挡的北侧和东侧也没有修护城河······那是因为北魏也好,北齐也罢,外部的敌人都不会从这两个方向而来。

当北朝的敌人已经从北或者东杀到许昌城下的时候,徐州、邺城或者洛阳怕是早就已经丢掉了,许昌自然就失去了其充当门户的意义。而今的局势也是如此,汉军就算是已经在淮北和潼关两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但是还没有杀到洛阳和徐州,就不能绕过颍水从许昌的东侧或者北侧进攻。

因此哪怕陈智深心比天高,也只能乖乖列阵于颍水岸边。

前两天陈智深率军成功突破汝水,这倒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当汉军的水师出现在汝水上的时候,崔景嵩和赶来支援的王瑜就放弃了依凭汝水坚守的想法,在汉军水师的火炮和投石机面前,恐怕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多。

不过对于在各个战线上僵持不下的汉军来说,能够突破汝水一路杀到许昌城下,倒也不是一件小事了,至少足够陈智深所部不少将士立功的了,可是从关中和淮南一前一后传来的消息不啻于给予陈智深当头棒喝。

萧世廉破潼关,这还能理解,萧世廉进攻潼关有一段时间了,自然不可能一直举步不前,在汉军强大的火器和投石机日夜围攻下,潼关就算是再怎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样饱和的打击下,也应该被突破了。

但是李荩忱斩杀王轨,汉军全面突破淮北防线,却是陈智深怎么也没料到。

皇帝陛下到底是皇帝陛下,抢功劳上一向不差。

不过陈智深也就是有能耐腹诽一句,这句话他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现在他自然就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路军在西路军和南路军两场大捷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暗淡。

首节 上一节 124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