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247节

现在随着南北朝割据对立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双方的政权都已经变得稳定,所以朝廷对于坞堡的态度也就不再是听之任之,转而愈发的强硬,一个个坞堡逐渐淡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大军营寨和连绵的城垣,曾经的坞堡就只剩下了寨墙或许还能在这连绵的寨墙中寻觅到踪迹。

但是归根结底,坞堡还是世家和家族体制之中的一个产物,世家的制度没有被取缔掉,现实之中的坞堡消失了,心中的坞堡还是存在的,世家内部先抱团取暖,然后是周围的几个世家通过不断的联姻和拜师等等方式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最后再是世家不断的从朝廷那里攫取到权力进而把周围的所有百姓也都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又一个朝廷都不敢动的庞然大物。

上一次大汉内部的会稽留氏叛乱,就证明世家的确还有着很强大的实力,如果当时李荩忱没有那么果断的话,很有可能真的导致整个江南都陷入混乱之帝时期的湘州叛乱,可是让南陈一直到陈顼初年才算回过来元气,更引发了北周和北齐大举南下,巩固淮南、荆州防务的后果,为后来南陈北上制造了不少麻烦。

因此相比于有足够决心能够平定叛乱的李荩忱,实力更加弱小而且立足不稳的宇文宪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世家,别说和世家为敌了,甚至还得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成为地方上实际的统治者。

现在自然就到了报应的时候,当然不能指望这些世家能够为了北周流干净最后一滴血,当大汉的旗帜飘扬在许昌城外的时候,这些世家“反正”的非常积极。

要论见风使舵,恐怕在这个时代这些家伙就是最擅长的了。

陈智深的目光在这些人身上扫过,他们的笑容都很坦然,丝毫并没有因为几个时辰之前自己还是大周的臣子,现在已然变成了大汉的百姓而惭愧或者心里不舒服。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不管上面走马灯一样的换多少人,下面还是他们这些人,在他们看来,任何的朝廷更迭后,想要稳住政权,都需要依靠与他们的力量,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对此,陈智深也只能腹诽一句,那你们是不知道当今陛下有多么腹黑。

既然这些人都不觉得惭愧,陈智深当然就更加坦然的从几个族老的手中接过来许昌城的田册、官吏百姓名录等等,甚至还有许昌城的城防大印。而在他的身边,大汉军队浩浩荡荡开进许昌城。

陈智深大步走到田端身边,田端拱手行礼,对着他笑了笑。

“你们白袍这一次又是大功一件。”陈智深有些无奈。

田端笑道:“陈将军放心,这只是开始。”

“就因为这只是开始,某才不怎么放心。”陈智深自嘲一声。

我要是都放心了,就没有我们汉军什么事了,只要朝廷不断的派遣官员北上来接收就可以了,我们汉军岂不是就变成了护卫?那功劳还有我们什么事?

有的地方顺利,自然就有的地方不顺。

此时崤山以东,新函谷关外。

汉军森然列阵,旗帜飘舞,一门门火炮不断地向前推进,任何敢于挡在面前的人似乎都会被这黑乎乎的炮口直接吞噬。而远方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个已经站立起来的霹雳车,汉军倒是还没有胆量把投石车也推进到这么近的距离上,那玩意还是很有可能被敌人的床子弩或者石弹给拆解开的,甚至一顿密集的火矢都有可能要了命。

相比之下,火炮这种铁疙瘩的确是个不错的东西。

当然了,萧世廉的胆子再大也不敢让火炮太靠前,只要能够选取到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随时可以发射就可以了。

而在火炮阵地的两翼,汉军将士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汉军的骑兵也开始在更远的地方游弋。

突破潼关之后,这支最先掀起战火但是却又被潼关困扰很长时间,导致在整体进攻进度上并没有怎么领先的军队,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在经过短暂的修整之后便继续开拔,沿着崤山一路杀出,现在萧世廉列阵的地方正是崤山以东赫赫大名的桃林塞。

而桃林塞的对面就是新的函谷关。这个函谷关相比于潼关自然看上去就没有那么高大,但是函谷关下,北周人也是严阵以待。

尉迟迥的旗帜飘扬在中军的位置上,说明这位坐镇洛阳的北周老将军终于坐不住了。

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节上传错误,补偿加更一章)

这也怪不得尉迟迥,汉军只要突破了这座新的、几乎没有什么纵深和高墙壁垒的函谷关,接下来的战场就是北邙山了。

战争进行到北邙,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洛阳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中枢的作用,所谓中枢,自然就是说北周从北方南下的粮食、器械和兵马都经由洛阳分开运送到不同的区域。

一旦汉军杀到洛阳城下,粮食、器械等等自然也就不能再往外运送,这样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洛阳南侧一直到许昌再到山东青州沿线的战局崩塌,毕竟甚至包括淮北的一部分钱粮器械都是通过洛阳转运过去的。

作为曾经参加过北周和北齐洛阳争夺战的老将,尉迟迥当然很清楚洛阳的重要性,当初北周一直把战线推进到邙山脚下,压迫着洛阳城,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北周很少有直接攻击洛阳的机会,但是洛阳已经因为长期处于敌人兵锋下而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城市的行政作用,根本没有办法作为战时一切物质调度的中转中心。

为了应对北周军队的进攻,北齐军队也只能不断地从邺城、青州等后方集结,再前往洛阳,钱粮和器械自然也是如此,换句话说,进攻到北邙,就意味着洛阳这座城就废了。

因此尉迟迥虽然明知道南方许昌一带的战局也很紧张,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他也只能先把军队从洛阳和函谷关拉出来,尽可能的尝试能不能挡得住汉军。

此时的萧世廉有些紧张,因为这还是他第一次真的和尉迟迥面对面,上一次大汉能够战胜尉迟迥,那是因为有李荩忱在背后,而这一次,需要萧世廉自己来完成。

将领们已经齐齐把目光投向萧世廉,就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火炮继续向前推进十丈,骑兵准备出击!”萧世廉斟酌下令。

原本翘首以待的将领们顿时有些泄气。

很明显大将军也在试探,不敢直接全面进攻,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上尉迟迥,小心为上,在场的将领之中也不缺少经验丰富的,比如鲁广达,但是要是易地而处,把自己也放在此时萧世廉这个统兵主帅的位置上,他们自问也不敢贸然前进。

这倒不是因为大家畏惧于尉迟迥的名气,而是因为担心于尉迟迥的经验。纵观尉迟迥一生戎马倥偬,基本上征战的地方就是洛阳以及他一战成名的巴蜀,当初北周派遣尉迟迥进入巴蜀,也有借助于他的经验的考虑。而大多数时间里,尉迟迥都是在洛阳附近作战,无论是以北周将领的身份进攻北齐还是后来以宇文宪部下的身份抵挡杨坚的进攻,更或者后来和大汉对峙于潼关。

可以说从潼关到邙山这一片山山水水,尉迟迥早就已经不知道走过多少遍,说是了如指掌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说别的,单单是这桃林塞内外发生得战斗,尉迟迥几乎一场都没有落下过。

相比之下,即使是有白袍事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汉军也终究只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对于地形地势最多只是在沙盘上看到过罢了,心里没底那是必然的,鬼知道尉迟迥是不是知道哪里有可以包抄汉军后路的地方,然后给汉军来一个大惊喜。

哪怕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萧世廉,心里也得掂量掂量。

用火炮前顶来试探敌人是不是有足够的胆量还是会选择后退,然后用骑兵随时准备进行骚扰性进攻,显然是最稳妥的办法。

如此一来,也就只有统带骑兵的侯秘有了任务,他郑重一拱手,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了。之前的潼关之战,骑兵只能窝在后面看着,甚至还跑到蒲坂阻拦敌人援军,完全就是边缘敲敲打打的任务,自然让这些骑兵们也很憋屈,因此萧世廉倒是没有忘记给他们个机会。

“其余各将,返回所部,等待命令。”萧世廉紧接着说道。

战场状况瞬息万变,他可不能让这些将领们长久在中军盘桓,随时都得做好全线进攻的准备。

等众人应诺离开,萧世廉把目光投向远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现在知道周人的安排布置,却不知道对方的统帅到底在想什么,是高兴、紧张还是担忧?

尉迟迥,征战一生的你,到底在想什么?

萧世廉甚至能够感受到,此时的尉迟迥,也在看向自己。

的确,萧世廉的猜测不算错误。

此时站在巢车上的尉迟迥,是在俯瞰整个战场,当然也在打量着汉军中军所在的位置,这一次自己的对手依旧很难年轻,这些年尉迟迥发现自己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年轻,从李荩忱到萧世廉,这些年轻人结束了持续三百年的乱世,真的建立起来一个从西北到东南的庞大王朝,而此时自己站在这个地方,反倒是站在了这滚滚新潮流面前,成为了一个阻碍者。

首节 上一节 124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