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261节

现在侯秘应该不会欺骗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欺骗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意思——因此尉迟祐也没想到现在竟然能够得到确切的消息,大哥不但还活着,而且应该还活的好好地。

另外还有母亲·····

孩儿不孝,不能拯救母亲于水火之中,现在倒是也沦入魔掌了。

尉迟祐想到这里,一时黯然。

而几名汉军士卒上前推了他一把,尉迟祐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大军已经开始整队开拔,那些散出去的步骑也都快速的收拢回来,汉军开始在距离函谷关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看着这些汉军将士精神不振的样子,应该可以猜测到最终还是让尉迟迥跑掉了。

萧世廉就算是再想抓住尉迟迥,也不可能把这久战疲惫之军全部都散出去,也就是让斥候再把这森林翻一遍,大军去搜山自然不太现实了。而且就算是没有抓住尉迟迥,对于萧世廉来说,也不至于影响到现在的大局。

通过这一战,萧世廉已经足以证明自己有战胜尉迟迥的能力,自然就能够起到振奋士气的作用,当务之急不再是抓住这个败军之将,而是突破函谷关,杀向洛阳!

从潼关到函谷关,汉军虎翼军一路上可算是不断地啃硬骨头,萧世廉也担心自己动作再慢一点儿的话,恐怕打洛阳都没有自己什么份儿了。

老天庇佑爹爹啊,也庇佑大周。

尉迟祐心里默念一声。

而周围的汉军发出整齐的口号声,即使是报数的声音都带着一股凛冽杀气和高昂斗志。

尉迟祐看着眼前这一幕,也只能暗暗叹息一声。这一场大战,自家人的脊梁骨就算是被打断了啊。

————————————--

尉迟迥终究还是跑到了洛阳,他应该是穿过函谷关南侧的熊耳山直接回到洛阳的,对于洛阳这一带的地形地势,尉迟迥的确不需要别人再多担心。

不过尉迟迥也没有再折返函谷关,一来从山中走出来其实已经距离洛阳很近了,二来函谷关那边不需要尉迟迥再回去,就在函谷关外大战的第二天,经过短暂休整的汉军就对函谷关发动了猛攻,在汉军火炮和投石机的饱和打击下,函谷关上层建筑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抹平,城头之上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北周赵王宇文招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本身就没有多少斗志的败兵一路撤退到了河南城。

所谓河南城,在谷水之南、洛水之北,其实也就是后世洛阳城北的位置,只不过这个时代的洛阳城尚且在后世洛阳的东北靠近白马寺的地方(今汉魏洛阳城遗址),所以河南城虽然冠以“河南”之名,实际上只是管辖洛阳城的河南尹手下一座卫城罢了,城池规模并不算很大,不过因为本身就是屯兵用的,所以城高池深倒也算得上。

在河南城南,尚且还有兵粮屯驻重镇名为柏亭,现在宇文招就勉强依托这两处地方防守,谷水虽然算得上一条比较大点儿的河流了,但是其从西向东的流向只会方便汉军运输粮食,对于周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过了河南城就是洛阳不说,河南城还位于谷水以南,而洛阳却位于谷水以北,所以为了能够遮蔽洛阳,宇文招甚至还不得不派遣一路兵马在北岸扎寨。

一条谷水加上一条洛水,就已经把洛阳西侧防务的空间给切割的颇为分散,这也是为什么尉迟迥之前便坚持要把战斗推进到函谷关外,否则敌人想要突破这样的防线,属实是太容易了。

但是事已至此,周人也别无选择。

尉迟迥匹马生还的消息,李荩忱知道的并不比萧世廉晚,因为李荩忱此时也已经动身在北上的路上。

尉迟迥跑了,让李荩忱觉得有些遗憾,不过汉军取得函谷关大捷,这点儿遗憾倒也算不得什么,手中只剩下一群残兵败将,李荩忱倒是想要看看尉迟迥和宇文招还打算凭借什么翻盘!

李荩忱这个时候北上,实际上已经不算快了。

淮北战斗结束之后,汉军当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尤其是王轨身死,整个淮北的北周军队群龙无首,只是一路溃败,汉军水师沿着淮水支流长驱直入,先是协助吴惠觉快速突破楚州和徐州,让吴惠觉能够一路杀向青州,紧接着又转运陆子才所部沿着颍水直接抵达许昌城下,让陈智深和陆子才能够合兵一处,直接扑向轩辕关。

而原本就大败北周军队于清江口的汉军,也以扬武军为前锋,明摆着就是要让扬武军报清江口之仇。不过清水主要连接徐州西侧和淮水,对于汉军来说这已经不是主要的进攻方向,所以扬武军转而沿着涡水北上,一路突破南谯郡(今蒙城)、南兖(今亳州)。

然后分兵一路从西侧向东,配合吴惠觉从东侧向西进攻梁郡(今商丘),而另一路则沿着涡水一路到底杀向涡水的源头——淮阳,所到之处,北周军队已经很难组织起来多少有效地抵抗。

本来北周军队的防御重心就在淮北前线,这些后方的城镇,其中虽然不乏有梁郡、淮阳这样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的存在,但是这些城镇本身就是在平原上,历史上之所以因为梁王刘武死守之名而名传史册,主要还是因为守城的人,和城外的地利倒是没有太大的联系。

此时汉军呼啸而来,守城的北周军队能跑的早就已经跑了,而不能跑的则很果断的跪在了城外。

天下大势已经如此,大家还有啥好为北周卖命的?

而李荩忱这一次倒是没有冲在前面,因为汉军向前推进的速度太快,沿途一路上几乎只是在不断地从那些投降的北周官员将领手中接收城池,虽然绝对称得上顺利。

但是地方上的安全实际上很难保障,尤其是有不少不想投靠大汉或者想要趁着战乱浑水摸鱼的流寇盗贼以及被冲散的散兵游勇。

第一七三四章 移驾北上

这些和孤魂野鬼一样的家伙们,一路向前的汉军根本来不及在乎,只能交给后续的友军进行扫荡,因此随时都有可能在李荩忱北上的时候冲出来,若是惊到了陛下,那前面开路的将领怕是少不了要吃罪过。

哪怕大家都很清楚在羽林骑的护卫下,能够为难到李荩忱的人恐怕这天下都能屈指可数,可是谁都不敢冒险。

更何况现在正是凯歌高奏的时候,您老人家还是乖乖等在后面就是了,着什么急呢!

之前李荩忱率领骑兵驰援梁郡,那是无奈之下,大家一时头脑发热也就只能认了,之后就算是知道整个过程根本没有任何惊险的杨素,自己也都是背后冒了一身冷汗,所以坚决不允许李荩忱跑得那么快了,鬼知道哪里会不会冒出来一支冷矢。

越是现在局势顺利,大家越是谨慎小心。

因此当作为前锋的扬武军已经开始扫荡陈留今开封城南的北周军队时候,李荩忱方才姗姗从梁郡动身,沿着颍水北上。

李荩忱并没有选择东路,而是选择了中路,主要还是因为进攻洛阳还是需要李荩忱这位皇帝陛下亲自坐镇的,而现在西路的萧世廉已经艰难突入函谷关,中路的陈智深也在进攻轩辕关,只有东路的汉军距离东侧的虎牢关最远,而且按照大汉的战略布置,东路汉军也将不再以突破虎牢关杀入洛阳为主要战略目标。

一来经过函谷关一战,北周在洛阳的军队数量无疑受到了重创,二来宇文宪也不可能坐视洛阳受到围攻,毕竟这是北周在大河南岸唯一还能数得上的落脚点,几乎没有多少兵马又偏在东侧的青州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所以这是宇文宪必然会救援的地方。

有一路兵马直接陈兵大河南岸陈留一线,自然能够威胁到邺城,同时起到阻挡宇文宪的作用。

因此为了稳妥起见,李荩忱还把主持轩辕关战事的裴子烈调往了扬武军,由裴子烈统筹扬武军布置陈留战事。

本来在之前李荩忱是打算让裴子烈统筹中路战事的,但是陈智深在许昌之战中的表现还是说得过去的,再加上后面还有曹忠坐镇,所以裴子烈再坐镇许昌指挥中路作战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大了,更何况李荩忱要入洛阳,必然会走中路,所以让裴子烈去统筹东路也是必然的。

因为被李荩忱从这边调到那边,再从那边调到这边,裴子烈在军中也被戏称为“救火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过对于裴子烈和萧世廉这样已经作为陛下左臂右膀而出名并且位极人臣的来说,手中本来就没有掌握多少兵权已经有朝堂上的高位,如果还想统筹兵马,那你想干什么,是割据还是造反?

就算是李荩忱硬是要把军队塞给裴子烈和萧世廉,两个人也坚决不会要的,而且根据大汉的军制,平时统带兵马的实际上是军中长史、司马和主簿这三位一体的结构,而作战的时候指挥兵马的实际上是各部将领,而一般杂号将军以上的将领,只是起到调动下面将领的作用。

也就是说这些兵并不是任何将领的私兵,而是忠诚于朝廷的兵,哪怕是实际上可以指挥每一名士卒的杂号将军,也只是在作战的时候有这个资格而已。

萧世廉也好,裴子烈也罢,只要战事需要,他们可以挂帅一方,也可以来回奔走,这不会影响到他们任何功绩评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船行颍水上,李荩忱合上一本奏章,看向窗外的山水。

首节 上一节 1261/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