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76节

让他们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成长,自然也就能够培养他们对这种教育体系的信任和归属感,也利于他们成长之后维护这种教育体系。

毕竟这是来自于千年后的教育体系,就算是社会再怎么发展,几代人之间绝对不会落伍,对此李荩忱还是有信心的。

慈母多败儿,但是乐昌绝对算不上慈母,李荩忱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初她是怎么教育宁远的,陈宣华毕竟还只是她的妹妹,长大之后是要嫁人的,而不是去独当一面,乐昌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李沧海那是大汉的储君,是未来的天子。

因为李沧海还小,李荩忱并没有册封太子,但是众所周知,李沧海是嫡长子,又比几个弟弟年长许多,成为太子是理所应当的。再加上陛下虽然于子嗣少有过问,李沧海却也应该是陛下过问最多的,当年建康府朝局不稳,陛下甚至让皇后携带皇长子监国,其中的意味自然是不言而喻。

不管陛下到底是出于何种心思,鲍兴都已经很能确定,太原王氏这一下子是要被陛下拿捏住了,入了陛下的手掌心,想要再跳出去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不过放眼天下,能够稳定江山、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的,除了眼前的这位陛下之外,还有谁?只要胸中有所抱负的人,自然都愿意走入陛下的手掌心中,任其驱策。

“轰!”一发炮弹正正的打在蒲州西城门上,硬生生的把一块城垛给击碎。躲在城垛后面的一名北周士卒化成了破碎的血肉,散落一地。

其余的北周士卒已经忍不住开始呕吐,眼前的血腥景象是从未上过战场的他们,之前怎么都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的。

蒲州的守军中虽然有府兵,但是并不在多数。府兵是从北周开始施行并且在历史上隋唐时期达到全盛的征兵制度,从这个时代而言,府兵相比于大汉的募兵制并没有多少缺陷,甚至支撑大汉兵力来源的另一个制度兵户制,和府兵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府兵乃兵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可以说是将古人耕战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产物。但是缺陷自然就在于临战才能有集中操练的机会,耕作的时候自然难以保持训练,因此对上汉军募兵制招募来的常备兵马,无论是队列还是单兵素质,都有差距。

但是凭借着人数,这样的差距并不是不可弥补的。

可是现在北周的府兵也已经远远没有那么多人,基本上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之中损失掉了,甚至有的反过来还变成了大汉的军队。因此诸如河东这种在整个战线上来说原本不算是防御重点的地方,为了能够凑齐兵马防守,只能用各个世家的部曲,也正是因为河东世家的部曲多数在前线,所以现在北周朝廷在冀州张牙舞爪,却也没有敢对河东世家这边怎么样,不然的话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家伙再来个临阵倒戈,那河东就没得打了。

蒲州虽然是河东重镇,但是并不是北周在河东防务的重点所在,毕竟蒲州太靠近蒲坂了,距离后方其余城镇又远,所以河东的防务还是落在后面汾水防线上。

蒲州的守军之中,府兵总共不过两成,还得加上辛永达的亲卫,所以辛永达很清楚自己麾下的这帮家伙都是什么歪瓜裂枣,因此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汉军渡过大河,实在是不敢带着这帮家伙上前迎敌,不然的话怎么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辛永达承认自己没有多少作战经验,但是相比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的优势应该在于还有一点儿自知之明。至少坚固的蒲州城能够帮助他挡住汉军的猛攻。

汉军渡河已经有一天了,但是到现在只是在不断地进行炮轰,并没有想要列阵攻城的意思,这也让辛永达很奇怪。在此之前,他早就做好了困守孤城、死战不退的准备,为了表达决心,面向蒲坂的西侧城门已经被完全封堵上了。凭借两侧的山丘地势,南北两侧的城门无法让冲车展开,所以倒还不足为虑。

不过蒲州再怎么高大坚固,也挡不住汉军这么炮轰,估计再打上一天半天,城墙就变成平的了,甚至有的地方现在都出现了裂缝,随时都有可能坍塌。

辛永达很紧张,他不知道李询到底想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些家伙们到底有没有死战不退的勇气。只希望援军在得到消息之后能够尽快赶来支援。

“将军,南北门外都发现敌人游骑,我军派出去的传令兵被截杀了不少。”

“将军,南门外敌人游骑射箭,城门上有所损伤!”

“将军,北门外山坡上发现敌人步卒,人数不少于五百人,似乎打算建立新的火器阵地。”

“将军”

急报纷至沓来,更是让辛永达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北侧山坡虽然不算高,却也颇有几分居高临下的气势,从那里架设火炮当然要好于码头上,而南侧地势稍微开阔一些,若是真的以精兵突击、先登城头,辛永达还真不一定能够反应过来。

难怪父辈们常说,堂堂正正之阵是最难对付也是最好对付的。因为这意味着注定了需要来一场硬战,但是却不伤脑筋。

这种虚虚实实、难以拿捏脉搏的进攻方式,才是让人头疼的存在。

辛永达咬了咬牙:“还是以西门为重,西门直面码头,纵然是我军防御之重,也是敌人最合适的进攻之处,某不信李询会舍近求远,那样对他并无好处。”

将领们急忙答应。

而辛永达的目光投向面前的城墙,没错,他并不敢上城,这个时候上城也没用。他感觉城墙在摇晃,不知道这单薄的一面墙,能够保护自己到什么时候?

第一八七六章 汇合白袍,夜袭之计

蒲州东南十里,雷首山下的一处荒村。

黄玩见到了蒲州白袍统领。

此人唤作孟谦,听名字还以为是出身孔孟之家的谦谦公子,但是实际上是一个七尺汉子,脸蛋微微发红,也不知道是晒得还是天生如此,若是再配上胡子,只道是关公再世。

因此在本来就盛行代号的白袍内部,孟谦也有“小关公”的称呼。

“久闻小关公之名,今日得见,名不虚传。”黄玩笑道。

白袍蒲州分舵隶属于白袍河东分堂,等级虽然不高,但是因为蒲州这个地方地处三河要冲,又是比邻大汉河南、关中的存在,所以蒲州白袍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只是这一个分舵的核心人物就有十多个,更不要说外围的人物了。

之前风陵渡那边的详细情报也是蒲州分舵搜集提供的,不然的话杨素他们也制定不出来先下风陵渡再奔袭蒲州的计划。

所以对孟谦此人,黄玩虽然没见过,却也不能说不熟悉。

孟谦当即拱手行礼:“将军谬赞,远来辛苦,白袍却只能选这荒郊野岭之处让诸位歇息,应当是孟某向将军请罪才是。”

“精兵疾进,哪里有那么多讲究。”黄玩摆了摆手,“这两日一直在山中,不知蒲州那边情况如何?”

孟谦急忙说道:“征南大将军已经以火炮轰击蒲州一日,现在正在打算攻城。他让某转告将军,要是将军还不到的话,那他就不和将军客气了。”

黄玩笑了一声:“蒲州城高池深,强攻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征南将军也就是说说而已,让他把兵力白白折损在蒲州上,他肯定还不乐意呢。”

顿时周围偏将、校尉们都露出笑容,原本因为大战在即有些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孟谦紧接着说道:“事不宜迟,某为将军讲一下当前蒲州形势。”

“请!”

蒲州的舆图已经挂在墙上,孟谦伸手指了指:“现在城中防卫以西门为主,得益于蒲州险要地势,征南将军也只能优先进攻西门,虽然征南将军已经于北门外山坡上布置火炮,但是山坡陡峭,火炮的搬运和固定等等都非易事,或是因为明白这一点,辛永达并没有调整城中防务,东门那边几乎没有兵马驻守。”

黄玩点了点头,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好事。他们从山上下来,肯定是直接进攻东门。

孟谦倒是有些诧异:“不过之前某应该已经告知过将军,辛永达进入蒲州之后,加强戒严,甚至封禁西部城区,为了消息灵通,白袍半数人手已经转移了出来,留在城中的不过寥寥数人,剩下的大多数也都是这些年发展作为眼线的平民百姓,可能帮不上多少忙。我们的消息往来,都得益于之前收买的几名周人偏将和校尉,现在他们也并不全在东门驻防,恐怕对将军破城之举并无裨益。”

黄玩微微颔首,他当然也知道白袍以搜集情报为主,尤其是河北这边的白袍,起步更晚,当然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翻云覆雨的本事,真要是那样的话,那他们这些军人就不用干活了,等着白袍在里面开城门就好了,而且现在李询估计早就已经入城了,哪里还用得到黄玩跑一遭。

孟谦也很是好奇的看向黄玩。

首节 上一节 137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