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397节

韦圆成早就已经料到杨素会有如此一问,换而言之,他家老爷子也已经料到会有今天这个情况。既然要进攻河东,那么沿汾水北上是必不可少的,而要走汾水,就必然要经过玉壁城,要说这天底下谁对这座城最了解,除了死了的高欢之外,应该就是韦孝宽本人了。

第一九零一章 韦圆成的表现

既然韦圆成从军,那么到时候不管军中主将是谁,都不可能忽略他作为韦孝宽孙子的身份。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战史之类的,注重的只是结果,过程是什么样的关注的人并不多,也几乎没有多少记录,尤其是大多数史书本来就要求言简意赅,因此对过程多有省略,后人想要知道一场大战的具体细节,还是得从曾经经历过这场战事的人口中。

当然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大汉军事学院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积极寻找过去一场场战事的参与者,尽可能的回忆出来战争的细节,甚至会具体到什么时候使用了多少箭矢和石弹之类的。

不过这种工作本来就烦琐,而且很多曾经的参战者现在都活跃在战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不说,也因为时间的推移,记忆都有了偏差,需要很多人的回忆进行校准,所以一直到现在,大汉各个军事学院对战事的回溯和复原也只是推进到了北周对北齐的灭国之战罢了,再往前东西魏对峙时期的战争,现在还没有这个精力。

所以说到这其实也不过是四五十年前的玉璧之战,还得看韦圆成的,这也是李询坚持把他带来参加这个高层将领云集的会议的另一层原因所在,或者说是渠道可能更合适。

李询想要提拔韦圆成,一来是需要韦圆成自己有足够的功勋,这个急不得,战场上越是想要着急的立下战功,越是容易被敌人抓住破绽之后反过来设下陷阱,韦圆成还年轻,等得起,二来自然就是要韦圆成能够在这些汉军中高层将领们面前刷刷脸。

韦圆成的身份特殊,诸如黄玩等东南出身的将领,自然不用给面子,但是包括杨素在内等北方出身的将领,就算是不给李询面子,也得给韦孝宽面子,毕竟这位老帅把持北方军政这么多年,韦家又和众人的家族多少都有联系,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自家父辈们面子,这家门可就不用再回了。

不过就算是提携,也得有这么个机会,多刷刷脸、多表现表现,机会自然也就来了。

在从军之前,韦孝宽早就已经把自己生平的作战经历详详细细的告知了韦圆成,自然也是希望这小子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并且得以在未来的战斗中应对不时之需,毕竟整个北方战场基本上都留下了韦孝宽的足迹,对于北方各处的雄关要塞,韦孝宽也都了然于胸,他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

韦圆成不卑不亢的站出来,先对着上座的杨素拱了拱手,才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大父曾经叮嘱过末将,玉壁城乃是河东一等一的要塞,唯有同在勋州的华谷城能够与之相比。而玉壁城相比于华谷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城濒临汾水,却又扼守山地,城高池深,城中有水源源不绝,因此想要破城,必须要尽快,绝不能拖延,不然的话只会成为第二个高欢。”

杨素对韦圆成的态度很满意,虽是将门子弟,但是恭敬谦虚,的确有韦孝宽之风,如果多加培养,以后不见得不能和韦孝宽一样独当一面。

“华谷城,这某倒是差点儿忘了,现在华谷城同样也在常善的掌控之中。”杨素摩挲着下巴,只不过这话说出来大家都不怎么信,你要是连这华谷城都忘了,那你跑到勋州来是度假的么?

华谷城同样也在勋州,是北齐名将斛律光所建造,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和玉壁城的北周军队对峙,扼守从玉壁城向东经由黄华峪深入河东的道路。北周军队几次三番进攻也未曾突破,最终双方形成了类似于汉王城和项王城隔着楚河汉界对峙的局面。

想要突破勋州向北抵达正平郡,可不只是要通过玉壁城这一关,还要再进攻华谷城,只有突破这两个曾经是宿命敌人,现在又互成犄角之势的要塞,才能真正荡平北周军队在河东第二道防线,从勋州再沿着汾水向纵深,几乎已经没有任何阻拦,而纵然是直接向东,下一个堪称要冲的地方也要到太行山了,翻过太行,就已经不是河东的地盘了。

杨素摆明了这么说,显然是在考验韦圆成,你能够说出拿下玉壁城的方法并不奇怪,但是后面的华谷城呢?

玉壁城是韦孝宽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因此现在韦圆成说的与其说是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说是韦孝宽的想法,这并不能真的证明韦圆成就有足够的本领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受到器重,相反,甚至只能说明韦圆成能够走到今天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好罢了。

出身好,在大汉并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科举制的实施,已经让更多的平民百姓有了晋升之途,而对世家子弟最大的影响,自然就是让这些世家子弟从原来比拼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祖上有多么厉害逐渐变成了比拼个人的才能。

在科举考试之中,祖上的光环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但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却是可以的。

韦圆成轻轻咳嗽一声,显然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然的话也绝对不敢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站在这个地方。

“相比于玉壁城,华谷城也坚固,但是华谷城最大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此城不在汾水边,而是在一条河谷,一条基本干涸的河谷边缘,也就是说这座城的城中饮水是不能保障的。”韦圆成伸手指了指沙盘,“所以如果说地处河边平地上的玉壁城最怕的就是猛攻,那么这华谷城最怕的就是围困。”

顿了一下,韦圆成径直说道:“之前周人和齐人之间对峙于华谷城,便是因为华谷城是从陆地上进入河东北部腹心之地的咽喉要道,但是我们现在要利用的其实是汾水而不是这条路上的道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绕过华谷城,围而不攻,等到华谷城城内粮食和水都用完了之后,不攻自破。”

“话虽如此,但是华谷城和玉壁城既是对峙之势,又可互为犄角,我们攻打其中之一,另外一个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管。”杨素的声音很平淡。

第一九零二章 战不胜则只能退

这是杨素给韦圆成的第三个考验。

你能够分别说出来这两座城的优缺点,只能说明你提前做好了功课,这功课有可能是你自己做的,也有可能是别人帮你做好的,若是如此,并不能代表你就有做好功课的本领,只能说你身边的人比较厉害。而此时此刻,针对最新的情报给出对如何进攻这两座城池的方略,才能体现出来韦圆成的实际能力。

战场沙盘推演,这是军事学院的必修课,也是汉军将领们每个人都需要具有的能力。如果在实际上已经处于上帝视角的沙盘上,你都没有办法证明你的计略是可行的,那么在实际战场上,取胜就真的只能仰仗于敌人犯迷糊了。

众所周知,敌人犯迷糊并不是经常的事情,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还不如寄希望于老天爷能够开开眼。

韦圆成拿起来沙盘旁边的木杆,端详沙盘上敌我交错的形势良久,方才沉声说道:“为了防止我军包围玉壁城,现在常善已经在汾水边上设下营寨,营寨包括旱寨和水寨,现在汾水冰封不厚,两处营寨并不能一视同仁。我们要拿下玉壁城,首先肯定要击破此处营寨,让常善只能退守玉壁城,一来汾水水路将会因此尽数在我掌控之中,二来我们也能够实现对玉壁城的包围,甚至可以切断玉壁城和华谷城之间联系的通道。”

杨素径直拿着另一支木杆在沙盘上点了点:“常善完全可以抢在我们拿下营寨之前率军从华谷城前来支援,如果围绕营寨的战斗迟迟不能结束的话,这场大战必然会陷入僵持。天气随时都有可能会转冷,敌人尚且有营垒城池可以作为依凭,而我军在野外奋战,必将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这营寨久攻不克,又当如何是好?”

“若是营寨久攻不克,末将认为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韦圆成没有再低头盯着沙盘,而是看向杨素,“就是率军撤退,返回蒲州过冬,等到来年开春汾水冰封解开之后,我们再以水师为前锋重新进攻玉壁城,不然的话最终只会让我们兵马疲惫,反而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还不如打道回府、等到来年再战。”

周围将领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河东战事是现在大汉最重要的战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北方都在支援河东战事,汉军甚至不惜在河内和青州等方向上发动佯攻以求能够尽可能的吸引北周军队的注意、减轻河东的压力。而随着平城战事结束,原本经由关中向北方运输的粮食和器械等等,也都就近转运到河东,可以说无数的眼睛都在盯着河东。

而杨素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双双手臂硬生生举起来的。

这个时候贸然说要撤军,那不但杨素、李询和黄玩要承担作为主将的严重失误哪怕是朝廷考虑到实际情况,并不会真的惩罚,说起来也的确不好听,还有可能沦为其他将领的笑柄。

尤其是杨素,他是来借助河东之战镀金了,一旦河东之战拖拖拉拉甚至无疾而终,他这个镀金就镀不成了不说,还有可能因此真的走不到太尉这个位置上了。

因此撤军,大家都不想,甚至都不敢说出口。

韦圆成却很直白的说了出来。

杨素静静看着他,这个家伙虽然大胆,但是说的却没有错。

现在自己的确面对这样的险峻局面,玉壁城作为赫赫有名的坚城,杨素没有资本和时间去和高欢一样慢慢的等、慢慢的进攻,一旦战斗不顺利,他只能选择撤退以休养生息、等待来年春天。

相比之下,河东的南侧战场并不需要担心,以禁卫军的能力,攻克邵州并不是什么难事,其余战场也不需要担心,汉军就算是处于防守姿态,也依旧可以给对面的北周军队很大的压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杨素自己。

陛下甚至已经派遣禁卫军渡河进入河东来解决邵州的敌人,就是为杨素创造直接向北进攻晋阳的机会,若是杨素就这么拍拍屁股返回蒲州了,那就算对得起任何人,也对不起陛下为他做的这些。

陛下都把能去掉的阻碍都去掉了,你还踽踽不前,如此还有何颜面去见陛下,就算陛下依旧想要重用杨素,杨素都没有办法厚脸皮去上任。

紧紧盯着韦圆成,杨素点了点头:“将门之后,名不虚传。尔大父若是知道,也会为之骄傲的。”

韦圆成郑重拱了拱手,他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杨素的认可。

旁边的李询也松了一口气,他也担心韦圆成会表现的不好,因而得不到杨素的认可。最后为了任用韦圆成与否,李询和杨素之间必然没有办法再达成一致。

因为韦圆成而和杨素起冲突,这并不是李询想要看到的。

更何况韦圆成如果真的没有什么才能,李询本身也得慎重考虑。

杨素转而看向李询和黄玩,两人的神情也随即变得严肃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39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