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409节

“刘休征他也害怕啊。”李荩忱轻声说道。

作为北周使臣,身在大汉权力核心所在,他很害怕有一天大汉真的不把北周放在眼里了,或者许善心等大汉需要保护的外交使臣折返,那他刘休征就真的是砧板上的鱼肉了,恐怕人质的地位都会比自己高一些,因此对于李荩忱提出的要求,刘休征还是会想办法去配合的,不然的话自己保不齐会落得一个什么悲惨的下场。

大汉随时可以吞没北周,现在这已经不再只是汉人的想法,也是南南北北所有人的想法,大汉展露出来的强势让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天下一统,已然近在眼前,三百年多少代人的夙愿,也终究要变为现实了。

“都好好休息,过个好年,”李荩忱笑道,“待到来年开春,我们就让这一切都结束吧。”

鲍兴和萧世廉对视一眼,同时拱手应诺。

大汉新元四年十二月廿八。

从北方的平城到东边的青州,大汉与北周漫长而曲折的战线上,终于不见了硝烟,收到命令的双方各军各部都收束斥候,避免和对方的直接冲突,同时巩固城防营寨,以防敌人趁虚而入。

虽然李荩忱和宇宪并没有达成任何纸面上的约定,但是双方还是很默契的共同放下了手中的刀剑,争取用这冬天剩下的宝贵时间抓紧舔舐伤口,以应对明年有可能爆发的更激烈的战争。

停战可不代表着军队就要拉回去,相反,边境之上,将士们依旧需要枕戈待旦。

战争,只是暂停,不是结束。

军营中,主帅们开始按照旨意犒赏将士甚至组织联欢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诸如戏团等大汉已经形成体系的军中、民间组织也纷纷进入各军之中,为将士们表演新编戏剧,有讲述汉军将士浴血厮杀的战清水甚至刚刚发生不久的白狼堆。这些戏有的干脆就是讲述的台下这些看戏者的故事,自然而然能引起共鸣。

第一九一六章 大汉的戏剧

当白狼堆在平城上演的时候,军中将士们甚至高呼着把李靖举起来丢上了天,以表达他们对这个年轻监军的佩服。除此之外,还有据说是陛下亲自操刀的木兰从军、桃花扇之类。

前者显然是为了响应现在大汉提倡的男女平等,赞扬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军中现在虽然还不至于出现女兵,但是看护队之中已经几乎都是女子,所以将士们对此当然不做反感。

而后者,桃花扇,讲的自然是乱世之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李荩忱稍微更换了一下背景和人物,不过故事的主线并没有改变,倒也和现在贴合。

军中将士久经沙场风霜,也不能看个戏都是风刀霜剑,有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能调和一下,另外这桃花扇说的也是乱世之中有情人难成眷属、离乱漂泊的故事,让人感动落泪之余,也不禁更心生抓紧结束这乱世的愿望。

戏剧最主要的作用自然就是引起观看者的共鸣,甚至可以成为或者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

历史上戏剧的出现要到唐朝中期,是经济和化快速发展的产物,而现在李荩忱让戏剧横空出世,自然能够让他又在舆论甚至人心的掌控上更上一层楼。

除了军中,大大小小的戏团也在各个城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门票当真可以称之为一票难求,甚至还掀起了人们对戏剧之中角色的追捧和喜爱,诸如曾经在清水之战中大放异彩的扬武军主将周芃,现在屯驻陈留,走上街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少少女呼喊挥手,崇拜其的少年更是纷纷出现在扬武军的募兵处,让扬武军还没有到明年,截止开春的募兵工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这自然就引起其余各军的不满,大家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戏团,歌颂本部将士奋战的事迹,断不能让扬武军这些家伙因为追随着陛下参与了一次清江口之战,就声名大噪。

李荩忱自然是乐于见此的,戏剧的发展背后,实际上代表的是化的发展。

三百年乱世,华夏虽然不至于说变成化荒漠,但是很多古籍、众多诗词歌赋都已经付之一炬。后世常常说唐诗宋词,却不知道同样歌赋发达、广受欢迎的汉代,还有多少人的作品消散于南北朝的战火之中。

李荩忱认为南北朝三百年乱世对于华夏化来说应该是最沉重的一次打击,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洛阳的一把火,本来就把西晋皇室不少珍藏古籍都付之一炬。

而且这个时代的书籍撰写还依靠着竹简,所以本来这书籍就不容易保存和传播,战火一起,散落消失的书籍自然不计其数。相比之下,之后诸如五代十国这样的长期乱世之中,因为印刷术已经发展起来,再加上五代十国的群雄割据还是以华夏汉人为主,对于化的保护自然胜过蛮夷之辈,所以隋唐书籍尚且还能善存。

因此李荩忱还是很感谢徐陵等人的,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才让后人至少还能读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名篇。

现在大汉已经全面建设起来了以活字印刷为主、雕版印刷为辅的印刷体系,这种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不过到底还是乱世之中,人们对于化的关注并没有那么多,饿着肚子的时候谁会想着去摇头晃脑的吟诗作赋?

而且三百年乱世,也让大汉的盲率居高不下。

现在戏剧的出现,无疑是在告诉李荩忱,大汉的百姓们正在逐渐接受化和娱乐进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大汉的化,或者说华夏的化,正在复苏。虽然这种方式看上去并不怎么高级,但是李荩忱需要的并不是高级,而是共鸣。

能够引起大汉百姓们共鸣的化,才是好的化;能够让百姓对这个国家产生归属感的化,才是好的化;能够弘扬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化,才是好的化。

阳春白雪固然好听,但是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或许不好听,但是能够引起百姓的兴趣,这对李荩忱来说,足够了。

归根结底,百姓需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舒服和宽慰,而李荩忱需要的是通过这些化传播,潜移默化的抓住百姓的心。

戏剧,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无论对谁来说。

萧湘和杨丽华是下午抵达的洛阳城。

随行的还有江陵公主,也就是萧湘的女儿。江陵是李荩忱和萧湘结缘的地方,以江陵为自家女儿的食邑自然有纪念的意思在,也能体现出来李荩忱对萧湘的宠爱。

而杨丽华的女儿年纪还小,并没有一起。

加上杨丽华的女儿,李荩忱现在正好是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对于孩子,李荩忱还是很羞愧的,除了长女晋陵公主和长子李沧海之外,其余的子女他几乎都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甚至他们出生的时候自己都不在身边。

自己以一个皇帝的身份,的确无愧于天下,甚至以丈夫的身份,也自问对后宫妃嫔们不错,但是对于子女们,的确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该的责任。

李荩忱一把抱起来江陵公主,这个小姑娘自己上次见到她的时候还要吃奶呢,现在都已经沉甸甸的了。

或许是被李荩忱的胡子蹭到了,江陵公主顿时哇哇叫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哭还是笑,双手乱抓,一副你快放了我的神情,闹得李荩忱颇为尴尬。

“陛下,臣妾来吧。”萧湘给了李荩忱一个白眼,自家夫君干什么都好,就是抱孩子的时候没轻没重的。

当初晋陵公主还小的时候,他就没少弄哭过,闹得尉迟炽繁恨不得把这位皇帝陛下和自家闺女隔开。

李荩忱尴尬的把已经确定是哭鼻子了的女儿递给萧湘。而杨丽华从袖子里掏出来一根棒棒糖递给小公主,小公主顿时高兴了,叼起来棒棒糖吃得开心。

棒棒糖这种东西,随着大汉商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收入的增高,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市场上,不过棒是木棍,而糖实际上是糖浆凝固之后的圆球,和后世的棒棒糖无论在颜色还是形制上都有所不同,只不过长得比较像罢了。

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

说起来,这东西还真不是李荩忱赐名的,或许天生就该叫棒棒糖。

李荩忱也不过是把大汉的轻工业和经济等等带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罢了,至于其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李荩忱既不知道,也做不了主,他也是人,不是神,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来的不过是以前多年的经验,而今这些经验几乎都已经用完了,接下来这个时代会向着哪个方向走,李荩忱自己也不清楚。

是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还是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道路上,李荩忱同样无法决断,这不是自己,而是之后几代人的选择。

首节 上一节 140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