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427节

李荩忱轻轻捏了捏尉迟贞的手,似乎已经看穿了她的心思一般:“内府是你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朕的孩子?”

尉迟贞怔了一下。

李荩忱径直解释:“泰山书院是要组建的,但是泰山书院不宜由内府单独掌控,不然朝堂之上也不好交代,朕建议你们还是和礼部商议此事,泰山书院当为双方共建,为大汉培养礼乐人才。”

微微一顿,李荩忱紧接着补充:“除了泰山书院之外,青州到中原一线不能再没有别的书院了,在陈留、颍州等地,都可以新建书院,另外朝廷北伐拿下邺城之后,也可在邺城组建书院,邺城为北方大城,此书院自然也应为北方可与龙门等处分庭抗礼之存在,所以内府也应该早做准备。”

尉迟贞露出喜色,再多组建一个书院,那内府就等于白赚了半个。

陛下的确够偏心的。

李荩忱紧接着翻开奏章,现在内府所负责的事情中,最重要的除了书院就是医院和药房了。

“钱财还够么?”李荩忱伸手指了指上面几乎可以称之为天数字的支出,只要是朝廷出面开设的开设的医院和药房,都只是赚个成本价罢了,李荩忱的本意也不是通过医疗收入来增加朝廷岁入,而是期望能够通过廉价的医疗鼓励更多的人来就医。

人有病,就要治疗,而不是拖着等待老天爷的恩赐。

这样做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好处,一个是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人口平均寿命提高,自然就相当于变相提高了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以满足现在大汉内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

第二个自然便是减少了社会迷信的可能,古人缺乏足够的医疗手段,所以往往寄希望于巫鬼之术或者神明保佑,神佛信仰能够在南北朝如此快速的传播,和这也脱不开关系。怕死也是人的本能。

现在病能够通过医术治疗好,自然就没有必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鬼之说上。与其祈求佛祖和老天的保佑,倒不如期望大夫手里的刀能够稳住。

这个时代的百姓,思想到底还是单纯的,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药到病除的名医和天神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敬畏大夫,也敬畏生命。至少现在李荩忱也不用为会不会有紧张的医患关系而担心。

封建迷信的减少,准确说是对神鬼迷信的减少,自然能够促进思想向前发展,思想向前发展,自然就能带着科学技术跟着进步。

至于皇权的权威性,李荩忱倒是并不担心,后世在科技水平已经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存君主立宪制,那就说明皇权本身的威严是和思想的进步并不抵触的。

当然了,皇室最终会走到哪一步,是被推翻还是自己先主持从上而下的改革,李荩忱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想要的并不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如何枝繁叶茂,甚至李荩忱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会因为皇室的身份而成为趴伏在这个民族身上的蛀虫,他想要的是这个民族能够浴火重生并且长久的繁荣昌盛。

哪怕是以此为代价,大汉王朝被别的王朝取代,都可以。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私心。多少英雄豪杰希望可以重头再来,以完成未尽的遗愿,他们都没有这个机会,现在自己有了这个机会,就不能让这些盘旋于九霄之上、在冥冥之中庇佑华夏的英灵们失望。

包括自己的孩子怎么教育,李荩忱也都已经想好了,权力,不应该是他们去追求的唯一,身为大汉的皇室子孙,他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更多的领域中都担任领头者的身份,这些领域并不局限在朝堂上、治国理政上,而是应该在化、在科技,在社会的层层面面。

除此之外,世界很广阔,李荩忱也不期望自己的子嗣拘泥于九州之中,而是应该把华夏子弟的足迹遍布整个世界。

李荩忱不能容忍无用之人,更不能容忍皇室中存在无用之人。若是后人无能,那李荩忱甚至不介意拱手让江山。当然人都是有私心的,这江山,能不让还是不让的好。

尉迟贞沉声说道:“在刚刚入洛阳的时候,的确曾经前后不济,不过现在各界多有捐赠,再加上皇后姊姊在建康府主持理财,所以现在倒是还能维持,不过陛下也看到了,如此高额支出,想要盈利实在是太难了,在医院这一方面,内府依旧需要国库的补贴。”

“这个的确可以补贴。”李荩忱颔首,“不过具体补贴多少,通过什么方式,是直接把钱财转入内府,还是由工部和户部出面直接修建医院和药房,内府要和外廷商议好。”

想到了什么,李荩忱皱了皱眉,又不放心的补充一句:“你们可别和之前那样闹起来,内府不要面子,朕还要面子呢。”

第一九四零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李荩忱说的,是之前关于河南医院和药房建设的事,陈宣华和杨妙这两个,差点儿因为资金分配的问题和户部打起来。

尤其是陈宣华这个户部尚书的妹妹、当今陛下的宠妃、皇后娘娘的妹妹,在户部也算是横行无忌,这些吏员们虽然明知道这位姑奶奶多少有无理取闹的成分在户部已经拿出来不少资金了,而且之前你们也没有意见,现在钱不够用了又跑过来要钱,早干嘛去了?

户部吏员们有苦难言,陈宣华又何尝不觉得委屈?

户部趁着医院这边繁忙的时候制定了钱财分配的计划,使得医院这边吃了一个小亏,陈宣华也要来讨个公道。

两边都是年轻人,最后一言不合,直接打了起来。当然这个打不是对打,而是医院的姑娘们一边倒的打,户部这些官吏们就算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还手啊。

还好小姑娘们就是宣泄一下愤怒,所以下手并不重,而且陈宣华和杨妙还不至于没脑子,很快就把人拦了下来,同时她们两个也知道自己捅娄子了,乖乖的向李荩忱请罪。

与此同时,御史台也弹劾此事,内府竟然派人前去户部闹事,这成何体统?明白人知道是因为户部资金分配的问题,是公事,可是落到外人的耳朵里,恐怕就会以为这是皇室公器私用。

最后李荩忱不得不亲自出面,将这两个闹事的丫头给关了一天禁闭,抹了上个月的俸禄,才算把这件事给安抚下去。

要不是因为陈宣华是为了公事,这件事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就结束了。此时李荩忱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尉迟贞当然清楚李荩忱的意思,虽然她也很想说自己不认识这两个不靠谱的姊姊,但是这个时候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岔开了话题:

“陛下,这是今年的药材购买计划,药房的药材来源,去年下半年新增了南洋和南中,的确有很多少见药材,药房这边仍然还在测试这些药材的药性,想必经过临床验证之后,今年年中左右就可以进入药房售卖。”

李荩忱大概翻阅了一下,南中这些地方虽然被称为毒瘴之地,但是的确有很多珍奇生长,大汉对南中的探索开始于当时派遣队伍南下寻找矿产,但是并不止于此,随着大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深入南中,其中就包括药房派出的队伍,自然也就逐渐发现很多珍惜的草药。

李荩忱可还记得,后世国内常用的跌打神药云南白药,可就是南中的东西。

“各方各面,总算是都有起色了。”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

内府也好,外廷也罢,自己已经能够看到大汉在向前发展了。

尉迟贞整理了一下桌案上的奏章。

李荩忱起身:“走,我们出去走走吧。”

尉迟贞错愕:“陛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李荩忱整了整衣衫,“耳听或为虚,眼见才为实。”

李荩忱从来没有将所有的信任都寄托在奏章上,任何人都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奏章上造假。当然真正的凭空捏造应该还是不敢的,但是用些春秋笔法也不是不可能,影响和干扰李荩忱的判断就有可能让一件事的是非对错被颠倒过来。

所以李荩忱更期望能够通过亲眼所见来证明奏章上的都是对的。

自从入洛阳之后,各项事务繁多,他几乎没有出过几次宫门,就算是出宫门也多是慰劳军队,因此李荩忱也想去听听市井之中的声音,去看看现在的洛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只是从宫城上向外看,所看到的也不过就是临近几个街坊罢了,真正广阔的天地,尚且在城墙之外。

尉迟贞点了点头,高兴的答应,她也已经好久没有出宫走走了,当然巴不得,只不过不想因此耽误公务。

首节 上一节 142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