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431节

裴矩有名气,有才能,又自傲,做这样的喷子,最合适不过。

李荩忱相信,裴矩肯定是愿意的,只不过现在应该是没有回过神来。毕竟这个家伙应该也是做好了被冷落的准备,自己这算是给了他一个惊喜吧?

“裴爱卿?”李荩忱又问了一声。

裴矩一下子反应过来,心中有些尴尬,自己一时激动,竟然都忘了这个时候身在何处。他急忙应道:“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啦好啦,肝脑涂地不至于,”李荩忱笑着说道,“你们一个个的都去肝脑涂地了,那谁来为朕分忧?”

裴矩配合着李荩忱笑了笑,此时他已经没有心情去管陛下的笑话到底好不好笑了,他比较好奇的是,陛下会让自己做什么。

李荩忱伸手推开自己面前的半扇窗户,正对着南方,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越过洛水,便是龙门的方向,也是大汉现在正在兴建的教中心所在:

“朝廷打算在洛阳龙门组建龙门书院,裴爱卿也应该有所耳闻吧?现在龙门书院山长之职尚未拟订人选,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裴矩是聪明人,李荩忱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大概已经猜测到了。

龙门书院那是什么,那是大汉的国子监,以后不仅仅是要和金陵书院比肩,甚至有可能是要超过金陵书院的存在。裴矩虽然身在北方,却也听说过南方这几个书院的名头。

从成都书院到金陵书院,大汉的书院源源不断的为朝廷培养人才,据说现在大汉秘书监之中不少年轻人就是从书院中出来的。

宇宪也羡慕大汉的书院,所以一直在尝试着在邺城也组建书院,但是因为各地世家并不怎么配合,书院的组建磨磨蹭蹭,到现在也不过只是搭建起来一个框架罢了,随着宇宪这一次又直接和冀州世家翻脸,书院的组建恐怕又会是一场空话了。

毕竟这个时代真正的化和教育力量都掌握在世家的手中,没有世家的支持,书院就算是搭建起来了也没有用。真正能够在短期之内就直接培养起来的人才,多数还是出身世家,而有能力教书育人的先生,也几乎都出身世家。

大汉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起来好几个书院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徐陵等南方大儒的鼎力支持。

现在宇宪已经把自己和北方的名宿摆在了对立面上,又如何能够幻想着获得他们的支持呢?不说别的,就是裴矩这北方同样数的上号的化人都已经出现在洛阳了,北周和北方世家名宿之间的矛盾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

若是能够主持一座书院,对于现在的裴矩来说,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也绝对不是最坏的。裴矩当然是更期望能够进入朝堂之中,而不是去教书育人,他还年轻,还是有野心的。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的大汉朝堂之上本来就已经有很多年轻之人,他们还眼巴巴的等着前面有位置空缺下来之后自己能够顶上去,无论如何也都轮不到自己这个刚刚南来之人,自己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积极的跑到高位上引起公愤。

初来乍到,裴矩并不想树敌。

相比之下,为大汉培养人才,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这龙门书院相当于国子监,自己这个书院山长实际上也是身在大汉礼部的,所以说是身在朝堂之外倒也不对,至少有朝会之类的自己还真的要在朝堂上和裴子烈“同殿为臣”,二来自己本身为官的口碑就不是那么好,如果硬要向朝堂内部挤,本来就有可能引起众多朝臣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裴矩来洛阳的时候就已经抱着尽可能为自家子弟争取好处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出路的想法。

若是能够成为山长,那么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本身就要和闻喜裴氏有所亲近,那么闻喜裴氏子弟,无论是不是从龙门书院之中走出来的,之后再步入官场,肯定会得到自己这些门生的照顾。

门生故吏相互照顾本来就是传统,是任何的制度都不能改变的。

身为一家之主,相比于自己走在高位上,裴矩更期望闻喜裴氏能够每一代都有足够的人才能够为国所用。

这个山长之位,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

裴矩几乎没有多少犹豫,郑重拱手:“臣愿为陛下执掌书院,培养人才为我大汉所用。”

“好!”李荩忱抚掌大笑,“爱卿为朕之股肱,愿爱卿培养之人才,也能为大汉股肱!”

裴矩的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

李荩忱的确是他见过的最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君主,即使是北齐的那位荒唐皇帝至少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接见臣子并且决定什么。但是正是因为李荩忱的这种随意,让裴矩不敢轻视他。

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荩忱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自己拿捏住,所以他根本不用在乎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到自己,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拒绝他开出的条件。

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墙头草的典型

裴矩并不喜欢这种完全被拿捏住的感觉,因为往往都是他拿捏别人,而不喜欢被别人拿捏。

不过现在裴矩却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李荩忱既然能够拿捏住自己,那么他就会相信自己。

对大汉只有效忠之心的裴矩,现在最害怕的可不就是不信任么?李荩忱若是不信任自己的话,说什么也都是白搭。自己这个堂堂闻喜裴氏的家主,可能就真的和一介布艺没有什么区别了。

裴矩有勇气站在这里直面李荩忱,不就是因为他在赌李荩忱会信任,至少是有条件的信任自己么。

君臣之间,最害怕的,终究还是有间隙。相互猜忌,最终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裴矩已经见过了太多,所以他之前也在小心翼翼的提防李荩忱。

现在陛下有心重用和信任自己,那自己就不能辜负了陛下的恩遇。

看着裴矩兴高采烈的告退,李荩忱不由得摇了摇头。

龙门书院山长的位置留给裴矩,这并不是李荩忱刚刚才下的决定,而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和杨素、徐陵等人商量好的。

北方的书院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北方的人来坐镇,因此徐陵等南方士林执牛耳的也说不出来什么。

南方的几个书院所用先生几乎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在大汉的文教上本来就不占优势,自然也就更加渴望能够有那么一座书院由北方人来主持。当然现在大汉书院内部,南北方出身之间的矛盾并不显著,先生也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而区别对待,不说别的,上一届金陵书院的第一名李渊,就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人。

不过对于北方人来说,如果北方的书院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么之后北方人恐怕就会很难再进入文教事业了,自家的子弟交给别人培养,到底还是心里没底。所以北方人非常想要拿下龙门书院。

你们南方已经有那么多书院了,龙门书院固然是有国子监的身份的,但是我们也不是说这里面所有的先生都是北方人,只想要一个北方人来担任山长,总是可以的吧?

考虑到北方人的诉求,徐陵和顾野王等人的确说不出来什么。至于这人选,杨素很干脆的推荐了裴矩。放眼整个北方,有资格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裴矩称第一,还真的没有人敢称第二。

这个家伙为官的人品不怎么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教书育人的本事总还是有的,而且书院之中往往都是一群嫉恶如仇的存在,有这么一个稍微圆滑一点、懂得官场各种规矩的人坐镇,也不至于让龙门书院上来就和朝堂上产生冲突。

大汉几个书院和朝堂因为人才培养、钱财分配等等而产生的冲突可不在少数,只不过一般都是徐陵等人不愿意惹是生非,尽可能的把这件事压下去,尽可能的让书院这边配合朝廷的工作,出现的困难自己解决,甚至还出现了书院先生带着学生开垦菜地的事情,当然对于书院来说,一方面是为了哭穷,一方面也是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后到外面做一方父母官,不能连最基本的劝农桑都不会,不辨菽麦的父母官又如何能够被百姓接受和认可?

而如果龙门书院换上了北方人当山长,会不会打破现在的局面,引来书院和朝堂在利益划分上的正面交锋?

因此让裴矩这个不喜欢惹事的墙头草坐在山长的位置上,就能够形成很好的缓冲,也能够维持现在学院和朝堂相互配合和谅解,而不是对立和攻讦的局面。

这也是李荩忱能够做出的让南北双方都能接受和满意的唯一选择。所以除非裴矩真的做出什么让李荩忱不满意的事来,这个山长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首节 上一节 1431/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