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02节

李荩忱颔首,陈叔慎作为户部尚书,并不是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而能够站稳脚跟的,这个年轻的小舅子的确有足够的本事,不然的话他一个前朝皇室余孽,长期坐在这个位置上却尸位素餐的话,早就有人跳出来抨击了。

“子敬,户部的难处朕知道。”李荩忱缓缓说道。

周围的将领们顿时露出喜色,而陈叔慎则是心中咯噔一声。陛下一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下一句自然就是“你们户部要多体谅体谅、多担待担待,尽可能的去解决问题”,对此,陈叔慎每一次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去强忍住不和李荩忱拍桌子的。

要不是撂挑子的话会被我家姊姊凶得狗血喷头,早就不干了!

“户部的重点还是筹集资金准备稳定北方,白沟之战的耗费户部就不要再操心了。”李荩忱说出的话让营帐中的众人都是一惊。

只不过陈叔慎是惊喜,各军将领们则是惊吓。

“陛下圣明!”陈叔慎果断的拱手行礼,似乎生怕下一刻李荩忱就直接反悔了。

李荩忱颔首,算是表明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就不会反悔。

将领们则面面相觑,陛下直接把户部给踢了出去,那到底打算如何安排这场战事呢。

李荩忱的目光在众人身上划过,淡淡说道:“搭建桥梁渡过白沟,朕认为并没有这个必要。大汉的内河水师战船已经逐步通过鸿沟北上,从五牙大舰到新打造的中小型蒙冲战船一应俱全,白沟之战,有水师来往转运兵马就已经足够了,若是再搭建桥梁也可以,以让大军快速通行的浮桥为主,其余的一律免谈。”

大家顿时打了一个寒颤,陛下的话语之中明显带着不满。

一双双眼睛都看向萧世廉,不管怎么说,萧世廉作为骠骑将军,是在场众多将领的主心骨。

“臣遵旨!”萧世廉很干脆的答应了一声。

众将顿时悻悻然,不过他们也知道,陛下既然已经把话咬死了,那再多说什么也无用。

陛下今天也算是第一次没有以征战为重,并且还不忘把将领们敲打了一番。

这说明陛下已经开始逐步把治国的重点从战争转移到战后的治理上了,户部必须要留下来足够多的资金以保证北方的战后重建工作。

对于军方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大家也都清楚,北伐之后,九州之地将再无战乱,和平也即将到来,朝廷开始着手北方的重建和振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且北方的振兴,对于大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

一来朝廷需要派出更多有丰富经验的官员北上参与治理,甚至已经传出了会让军官的风声以弥补朝廷在中层官员、尤其是地方州府主副官员上的巨大缺口,对于军中将领们来说,天下一统之后的卸磨杀驴是很常见的事,所以如果能够转为地方官员,当然是明哲保身甚至再开创一番事业的不错选择。

二来还是因为钱的问题。

北方的重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南方各个钱庄的大力投资。现在南方各个钱庄、商贾等等都已经摩拳擦掌,就等着到时候北方大规模开始招商引资的时候进入,之前中原各州府重建时候的经验已经告诉他们,在几乎和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区别的北方,只要有钱去投资,就能够生出来更多的钱财。

而各家各户,谁家没有在钱庄之中有积蓄并且参与到钱庄组织的各个投资项目之中?因此大家都指望着北方重建和振兴能够让自己大赚一笔。这年头,没钱真的说什么话都不太管用。

因此户部留下充足的资金以备牵头进行北方的重建,将领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能为了一时的短见断了自家未来的财路,只能在心里有些惋惜。

陛下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是“世上安得双全法”,现在大家感同身受。

“各部配合太尉府尽快拿出进攻方案,”李荩忱径直说道,“不能再一直拖拖拉拉的了。”

众将轰然应诺,不管怎么说,他们想要搭建桥梁的意图还是实现了的,浮桥就浮桥嘛,总比用船一点一点的来回转运好,尤其是在现在军方在淇水和白沟的下游清河上都有作战计划的情况下。

内河水师这几年实际上并没有怎么发展,甚至还抽调了很多人手前往海军,再加上上次大汉北伐的时候,鸿沟还没有修通,而且大河又处于冰封的状态,因此水师可以说全程在南方打酱油,只有一支新组建的破破烂烂的汾水水师走了个过场,算是向大家宣告,至少大汉还有内河水师这一兵种,而且在北伐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所以统率内河水师的戚昕虽然已经尽可能地把水师战船都从南方拉了过来,但是在军方庞大而恢弘的全面进攻计划之下,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群臣的态度

现在对岸北周军队的数量也不少,只有尽可能快的把更多兵马都运送到北岸去,才能够开拓出来一片能够让汉军坚守以等待后续兵马全部渡过白沟的阵地,因此军方想要建设桥梁的意图也是能够予以理解的。

不过既然能够通过浮桥等替代手段解决的,还是尽可能使用替代手段吧。

国库里有几斤几两,李荩忱心里也清楚,能省一点是一点。

军方将领都离去之后,李荩忱缓了一口气,伸手揉了揉太阳穴。

有时候手下人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军方和文官会因为资金的问题起冲突,南北官员之间又会因为人员分配的问题起冲突,甚至就连六部和军方各自的内部也会因为抢夺任务和战功起冲突。现在陛下御驾亲征,这些事情自然就都一股脑的拉到李荩忱的面前,既然陛下在,那就最好、也只能让陛下来做决断,不然的话陛下岂不是显得和吉祥物一样了么?

其实有时候李荩忱很想当一个吉祥物。

不过或许当他成为吉祥物的时候,又会挣扎着想要掌握实权。

果不其然,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陛下应该多注意休息,保重龙体。”陈叔慎对着李荩忱拱了拱手,陛下明显露出疲惫的神色,虽然他也是一路赶来之后就直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不过到底自己担负起的只是一个户部,而陛下担负起的则是偌大的天下,承担的压力本来就是无法相比的。

李荩忱摆了摆手,表示无虞:“建康府那边现在怎么样,你姊姊还好么?”

陈叔慎心里也放松了些,陛下留下自己显然不是又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只是聊聊家常。

对于陈叔慎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国舅爷的身份能够让他在做很多事的时候都有便利,大家总归都要看在陛下和皇后的面子上对国舅礼让三分,比如今天,就算不当着陛下的面,军方将领们也不敢真的把陈叔慎怎么样。

“南方最近很是安宁,姊姊亦是牵挂陛下,时时说起和陛下已经有许久未见。”陈叔慎微笑着说道,“好在现在路途通顺,家书往来胜过往昔,总能聊解相思之苦。”

李荩忱点了点头,南方安宁,也就是说南方的文武群臣现在已经逐渐接受了迁都洛阳、国家的政治中心北移这一个事实。

政治中心北移本来就是必然,南方虽然这些年发展得很快,但是北方的底蕴到底还是摆在这里的,再加上中原为天下之中、帝王当居中原而镇天下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所以李荩忱不可能舍弃洛阳或者长安而一直把都城放在建康府。

即使是到两宋时期,江南繁华之处实际上已经胜过中原,但是南宋定都临安,依旧和晋室衣冠南渡一样,被冠以“偏安”的称呼。

更何况李荩忱现在已经完成了南中、岭南和南洋的布局,剩下的就是等待人们一代又一代繁衍、人口一代又一代增多就好了,真正需要李荩忱操心的还是北方,三百年战火摧残让北方遍地都是废墟,如何才能尽快安民和振兴才是最重要的。

政治化等等的北上,南方的资金必将会反哺北方,带动北方的发展。

只要南方文武们不横加阻拦,那么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李荩忱走到这一步。

陈叔慎微笑着说道:“陛下或许还不知道,现在建康府很多商贾乃至于文人墨客,都开始北上,向着洛阳进发,可想而知,等到今年年底,洛阳又会是另外一番繁荣景象。”

首节 上一节 150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