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38节

不管之后陛下应该如何处置自己,鲍兴甚至都不想管了。

李荩忱的目光落在崔世济的身上:“清河崔氏,虽是冀州豪门,但是大汉之内,以书院培育人才,以科举选拔人才,已无上品豪门,下品寒门之分,尔等但能好生治学、好生进学,照样可为大汉栋梁,书院也好,朝廷也罢,绝不会因为曾经世家豪门的身份而有所阻拦,今日前来求见于朕,又是为何?”

崔世济的手轻轻颤抖一下。

李荩忱似乎已经堵住了自己所有的路。

不过从个人角度来看,崔世济其实倒是并不认为李荩忱这样的安排布置有什么不妥。世家之间争斗,相互倾轧的话,自然也很正常,很多世家往往在斗争失败之后甚至会被直接铲草除根。李荩忱只是让世家放弃掉曾经的一些高位,而从头开始,虽然同样很难让人接受,但是至少比丢了性命来得好。

但是从家族角度来讲,崔世济还是想要争取一下的,不然的话自己回到家中又如何向清河崔氏以及众多冀州世家的子弟交代?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启禀陛下,而今陛下兵临邺城,大汉天威,震慑宇内,但是至少邺城方寸之内,冀州一州之地,现尚不全是大汉所属,晋阳、范阳等地,亦有周人余部苟延残喘。清河崔氏,虽说已然不是当初山东豪门之首,但是陛下亦应该清楚,冀州此地百姓,听闻清河崔氏之名,当多拜服。”崔世济咬牙说道。

这话说得多少有些托大不说,刻意的夸大了清河崔氏的名声和影响力,自然就相当于在说李荩忱的不是,在说李荩忱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让冀州百姓信服,因此说出来这话,崔世济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掉脑袋的准备。

不过这位大汉陛下,人皆称之圣明,所以崔世济也只能赌一把,假如李荩忱还能够听自己说下去,那么就还有一线生机。

李荩忱瞥了他一眼,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

声音很轻,但是在这除了低头不语的鲍兴之外已经没有别人的大帐之中,这声音就像是黄钟大吕,一下一下敲打在崔世济的心头。

见李荩忱没有说话,崔世济勉强鼓起勇气,继续说道:“草民身为清河崔氏一家之主,愿意以崔氏全部之力攘助陛下平定冀州,以冀州民心,献于陛下!”

“冀州民心,好大的口气。”李荩忱冷声说道。

崔世济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膝行上前两步,再度叩首:“冀州百姓,自五胡入寇、晋室南渡之后,已三百年未曾闻王化之音,未曾见华夏衣冠正朔,于华夏已多生疏,于敌寇多亲近,因此大汉天威,加于其身,惊慌畏惧恐多于信服,民间有贼寇横生都应在情理之中,然清河崔氏并博陵崔氏,为一地之主,又有冀州大小世家听命,攘助陛下安抚百姓,让冀州重归沃野,并非难事。”

“你是说你很厉害了?”李荩忱径直说道。

冀州世家都对你俯首称臣,那冀州皆知有清河崔氏而不知有天子,冀州还是大汉的冀州么?

笑话!

崔世济重重叩头:“草民拳拳报国之心,恳请陛下明察,其中断无自立之意,但能帮陛下稳定社稷,草民虽死犹荣!”

李荩忱紧紧盯着崔世济。

这个家伙所作所为,说的是为了大汉,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尽可能的保全清河崔氏。一旦李荩忱借助清河崔氏来稳定冀州局面,那就意味着肯定要提拔任用清河崔氏的子弟,等这些人已经进入到官场之中,自然就不可能再把他们撵出去。

尤其是这些世家子弟,结交朋友、拉帮结派的能力本来就强大,过不了几年,很有可能他们就又成长为大汉的心腹之患。

这是李荩忱最担心的所在。

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

科举制就像是李荩忱的孩子一样,李荩忱通过建设书院、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等,最终一手缔造了科举制,让这个后世千百年都难以否认其公平公正并寻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代替的制度,早于历史上一代人出现。

科举制的出现不啻于直接把以九品中正制为依托横行霸道的世家直接按在了尘埃中。

但是科举制刚刚建立,注定了会有很多缺陷和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的,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不断的进行完善才可以,而且这期间肯定会受到很多抨击和指摘,历史上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后,考试不也是往往被指摘为不公平、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或者不重视孩子在某些科目上的特长导致其余较差的科目拉低了平均分、掩盖孩子的才能么?

一旦这些世家子弟逐渐走到大汉的高层,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会有能力影响到科举制的前进,这种影响,李荩忱并不倾向于认为是正面的,对于世家来说,科举制就是把自己连根拔起的利器,说什么都得想办法铲除才对,当初江南世家甚至都不惜直接造反也要反抗科举制的推行,这些冀州世家难道就会俯首认命嘛?

他们可不和徐陵、吴明彻等人一样值得李荩忱的信任。

甚至历史上隋朝末年的动荡,和这些意图从关中世家的重压下翻身的山东世家也有脱不开的关系,一直到后来唐初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背后都犹然还有野心勃勃、想要通过扶持李建成上位而东山再起的这些山东世家在,山东世家之中自然又以冀州世家、豫州世家为主,比如一代名臣魏征,就是出身山东世家。

的确,李荩忱不能否认的是,假如获得了冀州世家的支持,大汉稳定河北局势将会更加轻松,崔世济说的没错,北方三百年乱世,北方的汉人早就已经被杀了一茬又一茬,甚至现在的北方汉人,说是汉人,祖上也几乎都有胡人的血脉,长期以来北朝对于南朝的宣传自然也是尽可能的贬低,所以北方百姓对于朝廷会有多少信任,可想而知。

有了冀州世家作为表率,这些北方百姓当然会很乖巧的听从于大汉的调遣,避免如之前平定江南的时候出现的情况。

但是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李荩忱显然认为并不合适。

时间可以冲淡北朝百姓对于南朝的怀疑,甚至李荩忱相信,在大汉的制度优势下,百姓从排斥到支持,也并不会太久。

崔世济微微抬起头,他看到李荩忱正闭目沉思,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开口还是不开口。

“此事需要朕和六部再做商议。”李荩忱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

崔世济急忙拱手称是,一直弓着身离开。

等崔世济离开之后,李荩忱方才看向鲍兴:“人才接引选拔,应通过吏部,秘书监监丞,乃是天子近臣,若能通过旧情即将其打动而能够面见陛下,那陛下岂不是人人可见,岂不是谁与秘书监亲近即谁能见?你可知错?”

鲍兴直接撩起袍子,跪倒在地,叩首说道:“臣知罪!虽臣以崔世济能为陛下所用而引之,然崔世济终究不过草民白身,臣之所作,已不合规矩,愿革除功名,以谢陛下恩重!”

李荩忱叹息一声:“此事,有一无二,念在你亦是为报当年清河崔氏之恩情,朕不能苛责,但是秘书监监丞之职,你亦不适于担任,朕会安排吏部择选人才与你交接,且下去吧。”

鲍兴惊喜莫名,虽然没有了秘书监的官职,但是按照陛下所说,应该还不至于直接把自己革职查办,只是给自己换一个职务罢了,这比他刚才想象之中要掉脑袋的结果当然好的多。

不过鲍兴也知道,陛下只是念及旧情而为之,再加上自己的认错态度比较好,所以不忍横加重罚。若是下次自己再有这样的差错,陛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问罪。

“臣,谢恩!”鲍兴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李荩忱靠在椅背上,摆了摆手。

鲍兴同样缓缓退下。

而李荩忱低声说道:“听都听到了,出来吧。”

李怜儿笑嘻嘻的从屏风后面转出来:“皇兄,莫要生气!”

“伯清呢?”

“伯清老老实实的在营帐外等着求见呢。”李怜儿给李荩忱捏了捏肩膀,“只有从后帐才能来到这屏风后面,我走这条路也就算了,怎么能让伯清走呢?”

李荩忱勉强笑了笑:“让伯清进来吧。”

“臣萧世廉,参见陛下!”

首节 上一节 153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