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46节

现在五六年过去,局势能够发展成如此局面,李荩忱实际上已经很欣慰了。

因此李荩忱实际上也是在汉军于战场上稳住脚步之后才开始考虑诸如内府等新生事物应该如何和朝廷既有的六部等部门相互配合,甚至在一些重复的工作上能够融为一体的。

六部和内府之间已经出现的矛盾和对立,李荩忱当然也看在眼里,不过这样的对立往往局限在资金的分配上、人才的调动上之类的,并不会导致内府和六部完全撕破脸皮,所以双方之间还是有相互合作的基础的。

随着内府规模的扩大,李荩忱也逐渐把内府作为大汉朝廷的一部分,而不再是自己的私家产业,因此六部上下都要和接受大汉新设立的农部一样接受内府的存在其实六部也只是一个泛泛的称呼了,大汉已经分割户部而设立农部,同时还在计划着分割工部以将负责技术研发的部门和负责实地生产的部门区别开来,针对其他部门也有类似的规划。

随着大汉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步,社会的构成自然也逐渐从原来的简单向着现在的越来越复杂变化,因此原本简简单单的六部分立当然也就不足以满足现在的需求,部门逐渐分化并且去负责更加详细的部分也在情理之中。六部既然能够接受农部这样新的事物出现,自然也要接受内府逐渐变成和他们平等的单位。

“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当共为大汉所有。”李荩忱缓缓说道。

陈叔慎拱手应是。

乐昌这一次北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自然就是让南方和北方的内府机构能够在各项标准上保持一致,从而更加有利于内府下一步建设的推进,而内府只是其中一步,内府先行之后,六部当然也要紧跟其后。之前大汉为了稳定北方,对于北方采取的很多政策都很宽松,现在自然到了举国上下归一的时候。

北方虽然因为多年的战乱而贫瘠,但是如果一直享受比南方更宽松的律法还有经商之类的鼓励政策,只会让南北之间的分歧和不平等越来越大,南方的商贾和学生,凭什么就要为自己出生在南方而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和北方的同行们一样的结果?

因此除了轻徭免税等基本政策,依然偏向于更为贫穷的北方之外,其余的政策都要一碗水端平,内府这一次也是要给六部打头阵,这也是为什么六部急于和内府合作,毕竟这是现成的经验嘛。

外面传来车马停顿的声音,不需要李荩忱吩咐,陈叔慎已经主动探出头去,片刻之后缩回来说道:“陛下,邺城在望。”

李荩忱呼了一口气。

从建康府到邺城,这条路旷日持久,但是总算还是看到终点了。

陈宣华也被吵醒,迷迷糊糊的问道:“陛下,怎么了?”

“到邺城了。”李荩忱轻轻抚着她的秀发。

“都到邺城了!”陈宣华急忙坐起来,噘着嘴说道,“臣妾都说过要提前半个时辰叫醒我,陛下肯定忘了。”

“这不是看你太累,让你多休息一会儿么。”李荩忱笑道。

“才不是呢!”陈宣华哼了一声。

李荩忱无奈的看了一眼陈叔慎:“那好吧,那是和你兄长说话,忘了时间,好不好。”

陈叔慎也笑着说道:“一切都怪兄长耽误了陛下,妹妹不要生气。”

“君臣一心,肯定不知道盘算什么坏事呢。”陈宣华撇了他们两个一眼,起身下车,着急的说道,“都答应了妙儿去接班的,都怪陛下耽误了事。”

陈叔慎一时楞然,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想要把妹妹喊过来,好生问一问,某到底哪里长得像是坏人,就一定盘算坏事?

李荩忱则笑着拍了拍大舅哥也是小舅子:“走吧,邺城朕也是第一次来,就让你我君臣一起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能挡在朕的面前!”

陈叔慎欣然答应:“再雄壮的城,现在的大汉以举国之力,亦当踏平之!”

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镇定

一统天下,一直以来都是乱世之中无数枭雄的目标,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倒在了路上。

李荩忱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在这如麻乱世之中杀出来一条路,并且在这一天看到了这条路的终点。

就连陈叔慎这个官都已经信心十足,恨不得明日就提刀跃马,为陛下开路、直入邺城,更不要说周围这些将士们了。

李荩忱走下马车,周围的禁卫和羽林骑纷纷行礼。

而李荩忱的目光越过忙碌的人群向前看去,邺城,就在地平线上,虽然虎踞龙盘,但是尺寸之地,已经容不得它嚣张!

“臣参见陛下!”萧世廉和张须陀联袂而来,齐齐拱手。

李荩忱颔首,手虚抬示意他们平身:“邺城虽在望,但是宇宪并非兵败一溃千里,而是徐徐后退,军阵仍森然,旗帜犹严整,因此各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掉以轻心,这是现在的李荩忱最担心的。

汉军披靡所向,放眼天下已经无人能挡,但是李荩忱也很清楚,现在的大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征伐,实际上也只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战争让每个人都渴望能够从中寻觅到机会,所以大家尚且齐心协力,暂时忽略或者压制住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余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承受着战争的压迫。

历史上汉武帝凭借帝和景帝两代积攒,再加上本人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最终横扫匈奴、一雪前耻,但是等到大汉开疆拓土、远胜他日的时候,汉武帝回首却发现多年的战事已经让不少百姓妻离子散,甚至贫瘠之家,人人面有菜色。

一个时代的人为千秋万代的功名做出了牺牲,固然大汉王朝达到了全盛,甚至这个民族也第一次傲立于世界之巅,但是付出的代价同样是惨痛的。

因此李荩忱不能再让这崭新的大汉继续承受旷日持久的战争压力。稳扎稳打、步步向前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贸然前进,最终功亏一篑、一切还得从头再来,这是李荩忱万万不能接受的。

人越是走到高的位置上,越是谨慎小心,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的李荩忱当然不可能和当初刚刚入蜀时候的自己一样,反正手上就只有这么点兵马、这么点钱粮,向前发动进攻,虽然是孤掷一注,但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输得起,你们输不起。

现在的宇宪应该也是抱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他很镇定。

白沟之战后,宇宪一路后退,阵列严谨,汉军轻骑曾经一路尾随,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进攻的机会,甚至还差点儿被兜了一个圈子绕回来的北周骑兵反包围,吓得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的侯秘也不敢太过冒险了。

双方主力就这样隔着大概十里地到二十里地的样子,你后退、我前进,双方互不干扰,即使是断后和打前锋的斥候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冲突,一直来到这邺城城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荩忱很清楚,白沟之战,宇宪麾下的北周主力兵马应该并没有受到重创,换而言之,宇宪至少应该还有五六万以上的可战之兵,但是他显然拒绝了在白沟北岸的原野上和汉军决战,转而把战场选择在了邺城。

这还远不能说明宇宪已经丧失了和汉军决战的勇气,甚至恰恰相反,他似乎在有意引领着汉军前来自己更加熟悉的战场,以求能够在决战之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因此李荩忱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此时他愈发的盼望能够得到从幽州或者晋阳等地来的好消息,以告诉李荩忱,现在的宇宪真的已经是瓮中之鳖,李荩忱想要怎么捉就可以怎么捉。

幽州那边一直采取防守的姿态,只要稳住战线,李荩忱就已经知足了,因此主要还是晋阳。

“陛下,晋阳八百里加急快报!”张须陀拿出了李荩忱想要的,“河东巡抚已率军绕过晋阳,先会同奋武军夹攻雁门!”

“先攻雁门?这肯定是杨素的手笔了。”李荩忱笑了一声。

萧世廉不由得好奇问道:“陛下如何知道就一定是杨巡抚的主意?亦有可能是李将军的想法也说不定。”

李荩忱微笑道:“李询征战谋略有余而胆略不足,其进攻晋阳必然步步为营、小心为上,以拿下晋阳为目的,至于进攻雁门之类的,那应该是攻克晋阳之后,这样虽然可能会导致宇纯向北逃入雁门或者向东前往襄国等地,但是至少晋阳是在手中的。而杨素自然不会这样想,与他来说自当应该一战而尽全功。”

萧世廉和张须陀若有所思。

首节 上一节 1546/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